-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 共277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某年吉林和广东两省单位GDP能耗和电耗统计资料(单位GDP能耗=能耗总量/GDP,单位GDP电耗=全社会耗电总量/GDP)。
(1)据材料一可知,该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优势有哪些?
(2)据材料二可知,吉林和广东的单位GDP电耗和单位GDP能耗的差别是什么?试说明产生差别的原因。
(3)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发展地铁、轻轨 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 ③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 ④以天然气代替汽油
正确答案
(1)减小了运输压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能源的多样化;增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环境保护。
(2)差别:吉林与广东相比,单位GDP能耗高而电耗低。原因:吉林常规能源充足而节省了电量,广东常规能源非常短缺,故单位GDP电耗高而能耗低。
(3)①②④
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背景,考查了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吉林和广东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电耗分析两省的差别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图示如下。
材料二 房价与收入是紧密相关的。房价收入比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评估一个地区居民购买住房的能力,包括这个地区居民购房的承受力。世界银行对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国际房价收入比的平均水平在6.4~8.4之间。
材料三 如下表所示。
2001~2006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
年份
人均住房面积
每户平均人口数
每户平均住房面积
每平方米住房价格
每户住房总价
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每户家庭年总收入
房价收入比
m2/人
人/户
m2/户
元/m2
元/户
元/人
元/户
2001
20.8
3.1
64.5
2017.00
130056.16
6869.00
21293.90
6.11
2002
22.8
3.04
69.3
2092.00
14500.70
8177.00
24858.08
5.83
2003
23.7
3.01
71.3
2197.00
156727.39
9061.00
27273.00
5.75
2004
25
2.98
74.5
2608.00
194296.00
10129.00
30184.00
6.44
2005
26.1
2.96
77.3
2937.00
226901.00
11321.00
33509.00
6.77
2006
27.3
2.95
80.5
3119.00
251209.00
12719.00
37522.00
6.70
(1)读图可知,2006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2)试简述城市化水平对商品房销售的影响。
(3)名词解释:房价收入比。
(4)试简述房价收入比和房地产市场潜力的关系。
正确答案
(1)44.9%(43%~45%之间即可)
(2)城市化水平越高,商品房销售面积总数越大。
(3)平均每户住房的总价格与该户家庭年总收入之比即为房价收入比。
(4)房价收入比越高,城市居民购买力越小,房地产市场潜力越小。
该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学生的读图能力。材料一中的图显示了我国2006年城市化水平约为44.9%,城市化水平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呈正相关。房价收入比即平均每户住房的总价格与该户家庭年总收入之比,房价收入比越高,城市居民购买力越小,房地产市场潜力越小,反之,房地产市场潜力越大。
(11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佛山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历史上,曾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1981年,中国从意大利引进的国内第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自动生产线落户佛山,从而拉开了佛山陶瓷产业现代化的序幕。到2005年底,佛山的陶瓷生产企业达到380多家,形成了由建筑、卫浴、工艺和日用等多种类型陶瓷生产集群。2007年,佛山市政府投资26亿元,总规划面积1000亩,在南庄开工建设“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佛山市政府提出,2009年9月截止,节能减排不能达到指标的陶瓷企业,将实行全面关停。到2008年3月止,佛山的38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已迁往外地,仅剩几十家政府重点扶持进行清洁生产改造的大型陶瓷企业。
材料二 我国高岭土(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2007年佛山陶瓷产业的能耗、排污量和成本分析表(表4)
(1)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大型瓷砖自动化生产线选择在广东佛山落户,佛山相对于广东其它城市明显的陶瓷产业优势区位因素有 ( 2分)
E.发达的科技水平 F.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 G.政策优势
(2)我国高岭土分布具有 特点。(2分)
(3)简述佛山陶瓷生产企业纷纷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4)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今后发展方向(3分)
正确答案
(1)AG(选一个且对者得1分,选二个且对者得满分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南方多,北方少(1分);东部多,西部少(1分)。
(3)佛山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1分);环保、劳动力(1分)、土地和运输(1分)成本上升; 政策环境变化(1分);过度集聚导致恶性竞争(1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四点得满分4分。)
(4)陶瓷产业的营销、管理、服务中心(1分)、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出口转销中心和信息和金融中心(1分),发展艺术、科技陶瓷(1分),发展陶瓷文化、旅游(1分),发展陶瓷产业总部经济或建立陶瓷产业总部基地(1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三点得满分3分。)
略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据此完成下列要求。(5分)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 以上三种方案中:侵蚀量、径流量最小的方案是 ,按环境效益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C 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择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现则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略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
(3)如果以该区域的农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
正确答案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便利
(2)甲;居民点集中;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3)水果加工(罐头)厂、食品加工厂、制糖厂
(13分)图A是“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图”,图B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B中的甲图表示 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1分)
(2)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将电视机组装厂迁移到了马来西亚,其生产属于产品发展阶段中的_______ 阶段,其区位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比较甲、乙两类国家或地区在“成熟产品”阶段时生产与消费、产品进口与出口的关系。(4分)
(4)分析该产品在“新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正确答案
(1)发达(1分)
(2)标准化产品(2分) 电视机组装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马来西亚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2分)
(3)甲类国家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产品出口;乙类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进口产品。(4分)
(4)新产品阶段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标准化产品阶段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4分)
发达国家往往将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资源或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1.交通的阻隔;潮湿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2.有利于灌溉、水运
3.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4.河海交汇成河流交汇,有利于河海联运,廉价的水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稠密的水系使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交通拥堵,而是城市交通污染。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能有效减少私人小汽车的数量,能够减少城市车流量,所以能够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拥堵。所以正确。
读“某城市局部交通网图”,回答:
(1)图中长途汽车站布局是否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交通网建设是否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区域公共汽车站移到新地点是否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合理 离火车站近,既方便人们出行,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不合理 街心广场内外没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联通,横穿马路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合理 在急转弯之前停车靠站后,转弯时车速不会太快,汽车运行比较安全
长途汽车站与火车站距离很近,有利于乘客转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出行,同时车站本身也能获得更多的客源,因此,由于汽车站选址正确,使车站不仅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A区域南北向的主干道从广场下面通过,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系统,车辆通行顺畅,但是街心广场附近的居民如何进入广场?图中没有看到立交桥,也没有看到地下通道,这样的布局不合理,应增加地下通道或立交桥,方便市民进出街心广场。B区域图中的“丁”字路口,有一坡度较大的区域,老车站设在汽车下坡并拐弯以后,汽车按正常速度运行,下坡后速度很快,这时汽车要向左急转90度,容易造成翻车事故。新车站设在急转弯之前,在新车站暂停了的汽车,下坡后速度也不会很快,再转弯时比较安全。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山东省在播种生姜时,往往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能够提高生姜的产量,试分析原因。(8分)
(2)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生姜的种植面积波动较大。我国生姜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请分析原因。(10分)
(3)近年来生姜价格走高,全国许多地区都在大力扩大种植面积。请你判断松嫩平原是否应大力发展生姜种植,请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春季,山东经常出现“倒春寒”,地膜覆盖利于保温;(4分)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地膜覆盖利于保水(保墒)。(4分)
(2)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政策支持;产品保鲜加工技术较强。(10分)
(3) 可以(2分)理由:松嫩平原黑土肥沃,市场需求量大,种植生姜经济效益高。(4分)
不行(2分)理由:松嫩平原纬度高,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建大棚生产成本较高;全国种植面积骤增,市场波动大。(4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可知,生姜具有喜阴湿、喜肥、不耐寒的生长习性,而我国春季,山东等地经常出现“倒春寒”,地膜覆盖利于保温,减轻春季寒潮的影响。山东等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容易发生春旱灾害,地膜覆盖利于保水(保墒)。减轻了旱情,又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生姜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生姜出口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生姜产品质优价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价格优势。生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生姜的生产经验丰富,政策支持,产品保鲜加工技术较强,确保了生姜的优良品质,提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松嫩平原黑土肥沃,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克服气温低的不利条件,目前市场需求量大,生姜价格高,种植生姜获得的经济效益高。所以说可以。
生姜有不耐寒的生长习性,松嫩平原纬度高,气温低,种植生姜,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建大棚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价格高,全国种植面积骤增,有些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易受国建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造成增收不增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