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

[     ]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团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摘自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摘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1) 这首诗中割占台湾是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是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3)田中角荣。中美关系的改善,结束了长期对抗。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步平回顾了中国抗战史研究的新变化。他提到,近年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格外注重研究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同时,抗日战争史研究站在整个民族的立场上,充分评价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中的布鞋是为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强制劳动而死难的中国劳工而缝制的。6830双布鞋,6830名死者,每一双布鞋的背后都是一个被撕裂的家庭。从1943年到1945年,日本共强行绑架169批,共计38936名中国劳工到日本135个工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另据日本外务省1946年的统计,有6830名中国劳工客死异国他乡。

材料三 据悉,二战时被强掳到日本酒田港从事残酷劳动的原中国劳工及遗属13人此前提起诉讼,向日本政府及酒田市酒田海陆运送公司(原酒田港湾运送)索赔共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1万元)。日本仙台高级法院审判长小野贞夫承袭日本最高法院的判例驳回原告上诉称:“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已经放弃了个人索赔权。”

(1)从材料一研究的视角,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怎样的侵华行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对我国的民族工业还进行了哪些破坏活动?其意图及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仙台高级法院审判长小野贞夫驳回原告上诉的言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2)行径:在沦陷区大量掠夺中国劳动力。活动: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意图及影响: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当中(“以战养战”);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

(3)不合理。理由:中国政府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是着眼于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作出的政治决断,仅限于放弃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赔偿,不包含其他的诸如劳工纠纷方面的个人赔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

——《读者》

材料二

材料三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1)日本在近代最早让中国警醒是在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在什么时间离开中国?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这一场景的出现,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日甲午战争。

(2)七七事变。时间:1985年;依据:《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事件: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努力:中共倡导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互相配合;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共的核心领导作用;全民族抗战,众志成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抗战的胜利的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