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论断,“但面对为什么各种不同质的劳动会形成质上相同的价值这一问题,他们哑口无言了”。这是因为他们

A没有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没有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D忽视了商品背后人与人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观点属于李嘉图和斯密相同主张的是

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②收入分为工资、地租和利润

③市场促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④提出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亚当·斯密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两大途径是

①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坚持富国裕民

③提高工人实际工资④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合理之处在于(  )

①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 

②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可以消除在经济安全上面临的风险 

④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的英国需要对外经济扩张的现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斯密的观点的是(  )。

①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②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③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④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的是(  )

A斯密

B重商主义者

C李嘉图

D封建贵族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错误成分是

①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创造的 ②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 ③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假如甲国在生产大米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生产服装方面有绝对优势,现在两国参与国际分工,甲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大米,乙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服装,在两国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两国发生对外贸易。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A两国均不能从中获得利益,而会两败俱伤

B甲国将会获利,乙国将会受损

C乙国将会获利,甲国将会受损

D两国均可在国际贸易中实现“双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最早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区别,认为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人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重商主义者

D马克思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揭示了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B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C生产规模对分工的制约

D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他的资本,使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评价斯密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已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2)斯密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自己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未认识到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了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哪些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评析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其结果经常会增进公共福利。    

(2)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对于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客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问题,必须实行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斯密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没有认识到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分工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即要受市场大小的限制,如果市场过小,就不能鼓励人们专门从事一种工作。

运用经济学常识,评析斯密的上述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8分)

正确答案

斯密的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即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分工的发展。(4分)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决定和被决定关系。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4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评析类的题目,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表面性。根据材料,斯密的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程度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依据教材理论,其观点合理性的一面是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认识到了市场对分工的作用,但其错误地认为交换决定分工,因为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工决定交换。考生在回答时注意避免只“辨”不“析”,或者只“析”不“辨”。“辨”要求考生把原来较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分解为结构简单、层次单一的具体问题。“析”就是分析,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做判断的理由。在分析的时候应力求全面、透彻、完整、紧扣题意。最后要有总结。应根据题目类型进行总结,或者强调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或者对全部观点进行综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他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是什么?(6分)

(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4分)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国家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2分)

(2)李嘉图认为,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2分)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2分)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2分)

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学生可以通过材料中“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找出思路,即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资本积累以实现财富的增长。

(2)解答本题学生可以通过材料中“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得出答案,即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下列观点中,属于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观点的有(  )

①比较成本学说②绝对成本学说③收入分配理论④二元劳动价值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