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合同管理
- 共1855题
对已完检验批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单位完成质量自检并确认合格之后,才能报送()进行检查验收。
A.建设单位
B.政府主管部门
C.监理机构
D.项目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误认为是合格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的隐蔽工程
B.施工中未及时进行质量检查
C.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特殊性
D.工程质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下列关于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正确的表述是( )。
A.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70年
B.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C.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5年
D.基础设施工程为100年,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70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相关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基础设施工程为100年,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100年。
下列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中,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的规定包括()。
A.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B.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C.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D.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E.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正确答案
C, E
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规定,承包人应按合同约定对材料、工程设备以及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和检验,并作详细记录,编制工程质量报表,报送( )审查。
A.设计人
B.项目负责人
C.发包人
D.监理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误认为是合格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的隐蔽工程
B.施工中未及时进行质量检查
C.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特殊性
D.工程质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若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事后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就很难发现内在的质量问题,易产生判断错误,即第一判断错误(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和第二类判断错误 (将不合格品误认为合格品)。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师检查、检验合格后,又发现由承包人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应由 ( )承担发生的费用。
A.发包人
B.监理人
C.承包人
D.发包人与承包人共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甲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经建设单位同意,甲施工单位选择了乙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在合同履行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合同约定的工程开工日前,建设单位收到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后即予处理,考虑到施工许可证已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且甲施工单位的施工机具和施工人员已经进场,便审核签认了工程开工报审表并通知了项目监理机构。
事件2:在施工过程中,甲施工单位的资金出现困难,无法按分包合同约定支付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乙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支付申请。项目监理机构受理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即向乙施工单位签发了付款凭证。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巡视中发现,乙施工单位施工的某部位存在质量隐患,专业监理工程师随即向甲施工单位签发了整改通知。甲施工单位回函称,建设单位已直接向乙施工单位付款,因而本单位对乙施工单位施工的工程质量不承担责任。
事件4:甲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建设单位于2003年9月20日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各单位分别签署了质量合格文件。建设单位于2004年3月办理了工程竣工备案。因使用需要,建设单位于2003年10月初要求乙施工单位按其示意图在已验收合格的承重墙上开车库门洞,并于2003年10月底正式将该工程投入使用。2005年2月该工程给排水管道大量漏水,经监理单位组织检查,确认是因开车库门洞施工时破坏了承重结构所致。建设单位认为工程还在保修期,要求甲施工单位无偿修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罚。
指出事件1中建设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不妥之处:建设单位接受并签发甲施工单位报送的开工报审表。
理由:开工报审表应报项目监理机构,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并报建设单位。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甲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经建设单位同意,甲施工单位选择了乙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在合同履行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合同约定的工程开工日前,建设单位收到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后即予处理。考虑到施工许可证已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且甲施工单位的施工机具和施工人员已经进场,便审核签认了工程开工报审表并通知了项目监理机构。
事件2:在施工过程中,甲施工单位的资金出现困难,无法按分包合同约定支付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乙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支付申请。项目监理机构受理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即向乙施工单位签发了付款凭证。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巡视中发现,乙施工单位施工的某部位存在质量隐患,专业监理工程师随即向甲施工单位签发了整改通知。甲施工单位回函称,建设单位已直接向乙施工单位付款,因而本单位对乙施工单位施工的工程质量不承担责任。
事件4:甲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建设单位于2003年9月20日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各单位分别签署了质量合格文件。建设单位于2004年3月办理了工程竣工备案。因使用需要,建设单位于2003年10月初要求乙施工单位按其示意图在已验收合格的承重墙上开车库门洞,并于2003年10月底正式将该工程投入使用。2005年2月该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大量漏水,经监理单位组织检查,确认是因开车库门洞施工时破坏了承重结构所致。建设单位认为工程还在保修期,要求甲施工单位无偿修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罚。
指出事件2中项目监理机构做法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事件2中项目监理机构做法的不妥之处:项目监理机构受理乙施工单位的支付申请,并签发付款凭证。
理由: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没有合同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误认为是合格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的隐蔽工程
B.施工中未及时进行质量检查
C.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特殊性
D.工程质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如果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事后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就很难发现内在的质量问题,这样就容易产生判断错误,即第一类判断错误(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和第二类判断错误(将不合格品误认为合格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