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变额的等值计算
- 共70题
下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按______计算的各年折旧率虽相同,但年折旧额因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故逐年变小。
A.年限平均法
B.年数总和法
C.快速折旧法
D.双倍余额递减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其中,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率虽相同,但年折旧额因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故逐年变小。
在计算缴纳印花税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税法作出了特殊规定,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对已经贴花的凭证,凡修改后所载金额增加的应对其增加额补贴印花
B.按比例税率计算纳税而应纳税额又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
C.对财产租赁合同的应纳税额超过1角但不足1元的,按1元贴花
D.同一凭证由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由某一当事人就凭证所载金额全额贴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准备投资一个完整工业建设项目,所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资金成本率)为 10%,分别有A、B、C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1) A方案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元) 已知A方案的投资于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1年,该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为 6 967元。
(2) B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8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净现值为 50 000元,年等额净回收额为9 370元。
(3) C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净现值为 70 000元。
要求:
(1) 计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②净现值。
(2) 评价A、B、C三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3) 计算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4) 按计算期统一法的最短计算期法计算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 分别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最短计算期法作出投资决策(已知最短计算期为6年,A、 C方案调整后净现值分别为30 344元和44 755元)。
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正确答案
(1)
②净现值=折现的净现金流量之和=30 344元
(2) 对于A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零,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所以该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B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零,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小于8/2,所以该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C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零,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大于12/2,所以该方案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3) 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净现值×(A/P,10%,12)=(70 000×0.146 8)元=10 276元
(4) 三个方案的最短计算期为6年,所以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年等额回收额×(P/A, 10%,6)=(9 370×4.355 3)元=40 809元。
(5)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A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6 967元
B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9 370元
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10 276元
因为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最短计算期法: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0 344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0 809元
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4 755元
因为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对于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最适合采用______。
A.净现值率法
B.净现值法
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D.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净现值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净现值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
下列各项中,其计算结果等于项目投资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的是( )。
A.该方案净现值X年金现值系数
B.该方案净现值X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C.该方案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
D.该方案每年相关的净现金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年等额净回收额的计算。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1/年金现值系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对于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最适合采用()。
A.计算期统一法
B.净现值法
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D.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净现值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计算期统一法适用于计算期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投资决策。
对于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最适合采用( )。
A.计算期统一法
B.净现值法
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D.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净现值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决策;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计算期统一法适用于计算期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投资决策。
下列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按年限平均法计算的各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都相同
B.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率相同,但年折旧额逐年增大
C.按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率逐渐变大,年折旧额也逐年变大
D.若折旧年限相同,所取净残率相同,则在设定的折旧年限内,总折旧额相同
E.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在折旧年限前期折旧额大,以后逐年变小,故称快速折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按年限平均法计算的各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都相同;而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率虽相同,但年折旧额因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故逐年变小;按年数总和法进行计算时,虽按原值进行计算,但因各年折旧率逐渐变小,故年折旧额也逐年变小。但无论按哪种方法计算,只要折旧年限相同,所取净残值率也相同,在设定的折旧年限内,总折旧额是相同的。只是按后两种方法,在折旧年限前期折旧额大,以后逐年变小,故称快速折旧或加速折旧法。
以下关于个人取得拍卖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不涉及财产原值确定问题
B.纳税人的财产原值凭证内容填写不规范,或者一份财产原值凭证包括多件拍卖品且无法确认每件拍卖品一一对应的原值的,不得将其作为扣除财产原值的计算依据
C.纳税人能够提供合法、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但不能提供有关税费凭证的,应按征收率计算纳税
D.纳税人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一律按转让收入额的3%征收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E.对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以该项财产最终拍卖成交价格为其转让收入额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解析] 选项C,不能按征收率计算纳税,应当就财产原值凭证上注明的金额据实扣除,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选项D,一般都是3%,但是存在特殊情况,就是经文物部门认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转让收入额的2%征收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南方公司计划进行一项投资活动,有A、B两个备选的互斥投资方案,资料如下:
(1)A方案原始投资1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5万元,流动资金55万元,全部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没有建设期,经营期为5年,到期残值收入5万元,预计投产后年营业收入(不含增值税)90万元,年总成本(不含利息)60万元。
(2)B方案原始投资额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80万元。建设期2年,经营期5年,建设期资本化利息10万元,流动资金于建设期结束时投入,固定资产残值收入8万元,投产后,年收入(不含增值税)170万元,经营成本70万元/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0万元/年。
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全部流动资金于终结点收回。该企业为免税企业,可以免交所得税。
要求:
(1)说明A、B方案资金投入的方式,
(2)计算A、B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3)计算A、B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4)计算A、B方案的投资收益率;
(5)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基准折现率为10%,计算A、B方案的净现值;
(6)计算A、B两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并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7)利用方案重复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8)利用最短计算期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相关的现值系数如下:
正确答案
A方案资金投入的方式为一次投入;B方案资金投入的方式为分次投入。
(2)A、B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A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A方案年总成本中包含折旧,B方案经营成本中不包含折旧。
年折旧=(105-5)/5=20(万元)
NCF0=-160(万元)
NCF1~4=(90-60)+20=50(万元)
NCF5=50+55+5=110(万元)
B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NCF0=-120(万元)
NCF1=0(万元)
NCF2=-80(万元)
NCF3~6=170-70-10=90(万元)
NCF7=90+80+8=178(万元)
(3)计算A、B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期
A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期=160/50=3.2(年)
B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期=200/90=2.22(年)
B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期=2+2.22=4.22(年)
(4)计算A、B方案的投资收益率
A方案的年息税前利润=90-60=30(万元)
B方案的年折旧=(120+10-8)/5=24.4(万元)
B方案的年息税前利润=170-70-10-24.4=65.6(万元)
A方案的投资收益率=30/160×100%=18.75%
B方案的投资收益率=65.6/(200+10)×100%=31.42%
(5)计算A、B方案的净现值
A方案的净现值=50×(P/A,10%,4)+110×(P/F,10%,5)-160= 66.79(万元)
B方案的净现值=90×(4.3553-1.7355)+178×0.5132-80×0.8264-120= 141.02(万元)
(6)计算A、B两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并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66.79/3.7908=17.62(万元)
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141.02/4.8684=28.97(万元)
因为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大,所以B方案优。
(7)利用方案重复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两方案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为35年。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66.79+66.79×(P/F,10%,5)+66.79×(P/F, 10%,10)+66.79×(P/F,10%,15)+66.79×(P/F,10%,20)+66.79× (P/F,10%,25)+66.79×(P/F,10%,30)
=66.79×(1+0.6209+0.3855+0.2394+0.1486+0.0923+0.0573)
=169.91(万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141.02×[1+(P/F,10%,7)+(P/F,10%, 14)+(P/F,10%,21)+(P/F,10%,28)]=141.02×(1+0.5132+0.2633+ 0.1351+0.0693)=279.35(万元)
因为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大,所以B方案优。
(8)利用最短计算期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最短计算期为5年,所以: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原方案净现值=66.79(万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P/A,10%,5)
=141.02/4.8684×3.7908=109.81(万元)
因为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大,所以B方案优。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