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食用白醋是由醋酸与纯水配制而成,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准确测定其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下为某同学列出的实验步骤(未排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E.用待测醋酸清洗锥形瓶2~3次

F.排气泡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把滴定管固定好

G.滴定管检漏,用水清洗所有仪器,备用

H.通过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注入20.00 mL待测醋酸,并加入2-3滴指示剂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实验的原理                                     

(2)从上述实验步骤中选出正确的并按操作先后排序。你的实验顺序为:(用字母

表示)                                                               

(3)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甲基橙、石蕊和酚酞,你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下:

原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5)分析下列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偏低”、“偏高”或“不影响”填空。

①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充满溶液,滴定后尖嘴处有气泡_______;

②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3COOH + OH- = CH3COO+ H2O (2)G→D→A→F→B→H→C 

(3)酚酞,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生成醋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必需选择在碱性范围变色且颜色容易判断的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无色溶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4) 0.07500 (5)①偏低   ②偏高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与醋酸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滴定时操作步骤为:滴定管查漏→水洗→润洗→注液、调节液面→排气泡、记录刻度→注入待测液→滴定至终点读数。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后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加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不褪色。五次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15.75mL、15.00mL、14.98mL、15.02mL、15.00mL,其中15.75mL误差太大,应舍弃,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平均为15.00m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mol/L,醋酸体积为20.00mL,由n(NaOH)=n(CH3COOH)得醋酸物质的量浓度为0.07500mol/L。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充满溶液,滴定后尖嘴处有气泡,则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小,醋酸浓度偏小;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则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醋酸浓度偏大。

点评:滴定时,锥形瓶不能待装液体润洗。分析误差时,关键是分析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则所测醋酸浓度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 25℃时,若体积为Va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a=0.5b。则:

(1) a值可否等于3 (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2) 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3)a 的取值范围                            

正确答案

)(1)否,a=0.5b时,若a=3,b=6,不合题意;

(2)可,若a=5,则b=10,强酸中c(H+)=10-5  mol·L-1,强碱中c(OH-)=10-4  mol·L-1,根据恰好中和可得10-5 mol·L-1Va=10-4 mol·L-1Vb,Va / Vb=10>1,符合。  (3) 14/3<a<7

考查溶液pH计算。

(1)若a=3,则b=6,25℃是碱溶液的pH应该是大于7的,所以a不可能等于3。

(2)若a=5,则b=10,强酸中c(H+)=10-5  mol·L-1,强碱中c(OH-)=10-4  mol·L-1,根据恰好中和可得10-5 mol·L-1Va=10-4 mol·L-1Vb,Va / Vb=10>1,所以符合条件。

(3)由于b<14,所以a<7。因为恰好反应,所以10-a mol·L-1Va=10b14 mol·L-1Vb,解得Va / Vb=>1,解得a>14/3。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4/3<a<7。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酸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物质,人们对酸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

⑴ 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了电离理论,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为酸,电离出OH离子的为碱。比较水溶液中,下列阴离子的共扼酸的酸性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⑵ 1905年,弗兰克提出了溶剂酸碱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在溶剂中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叫酸,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溶质叫碱。试判断液NH3中加入Li3N后酸碱性变化情况,并结合方程式解释

⑶ 1923年布朗斯特提出了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都为酸,接受质子的物质为碱。有电子总数相同的三种微粒,它们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且分别为阴离子、中性分子和阳离子,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质子理论提出的同年,路易斯提出了电子理论,凡是接受电子对的为酸,给出电子对的为碱。NH3和NF3的均为路易斯碱, 碱性更强的是_____       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

⑸ 1966年第一个超强酸被偶然发现,通常由质子酸和路易斯酸混合。用SbF5与氟磺酸反应后,可得到一种超强酸H[SbF5(OSO2F)]。写出该超强酸在氟磺酸中的电离方程式。

正确答案

⑴ (2)>(3)>(1)   (2分)

⑵ 碱性增加,2NH3 NH4+  + NH2  

NH3 + N3- = HN2- + NH2-或2NH3 + N3- = 3NH2-(2分)

⑶ HS-,H2O2,N2H5   (全对给2分,其他合理结论也给分)

⑷ NH3       F的吸电子能力强,使N上电子云密度降低(2分,各1分)

⑸ H[SbF5(OSO2F)]+HSO3F = H2SO3F++ [SbF5(OSO2F)]      (2分)

⑴ 共轭酸酸性的强弱,可以从共轭碱的稳定性来判断,共轭碱越稳定,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反之越弱。在-O的对位,-NO2是吸电子基团,能使-O的负电荷分散,因而稳定性增强,所以⑵的共轭酸的酸性最强;-OCH3是推电子基团,不利于-O负电荷的分散,因此该共轭碱最不稳定,所以⑴的共轭酸的酸性最弱。

综上所述,共轭酸的大小顺序为⑵>⑶>⑴。

⑵ 根据溶剂理论,在NH3(l)中,NH2是最强的碱,由于Li3N的碱性比LiNH2的碱性还要强,因此在NH3(l)中,会发生拉平效应,从而使液NH3的碱性增强。这个过程相当于在水溶液中,最强的碱是OH,比OH强的碱都会发生水解,生成OH,同时水溶液的碱性增强。

⑶ 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这类物质在质子理论中又称为两性物质。比如H2O就是最简单的两性分子,HCO3是最常见的两性阴离子。但是题目中要求的是电子数相同的三种微粒,在10电子物质中,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些微粒,因此要考虑18e微粒。两性分子为H2O2,阴离子为HS——这两种微粒显而易见,阳离子可以为质子化的N2H4。其实此题最关键的是掌握高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10e、18e结构的微粒。

⑷ 质子酸和路易斯酸形成的超酸是众多超酸中的一种,它是由质子酸电离后生成的酸根离子作为配体与路易斯酸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从而使混合物的酸性增强。。在本题中,SbF5是路易斯酸(因为Sb有空的轨道),HSO3F是质子酸(HSO3FFSO3+H+),所以FSO3以氧原子作为配体与SbF5的Sb形成配位键,即[SbF5(OSO2F)]。由于该酸的酸性比HSO3F的酸性还要强,因此,该超酸在氟磺酸中提供质子,变成了[SbF5(OSO2F)],氟磺酸得质子,形成H2SO3F+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将数   

据填入下面表格的空白处。

(4)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__

正确答案

(1)注视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2分)    。直到 因加入1滴标准液而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在30s内不恢复为止。  (2分)

(2)偏低的是     D        (2分)

(3)  (每空各1分)

 

(4)c(NaOH)=    0.1044mol/L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中和滴定法确定某烧碱样品的浓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   (填编号字母)上称量

(A)小烧杯    (B)洁净纸片  (C)直接放在托盘上

(2)准确量取10.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用0.2000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      (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3)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                            

                       此时溶液显        性。

(4)0.2000mol·L-1的盐酸应装在下图所示的          (填甲、乙)中,图Ⅰ所示为滴定前液面,图Ⅱ所示为滴定结束时液面,根据图示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5)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后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正确答案

(1)(A)  (2)(B)

(3)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的酸液时,溶液刚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无变化    酸

(4)甲   0.4000     (5)①偏高      ②偏高

试题分析:(1)氢氧化钠是易潮解的物质,所以称量时必须要用烧杯或表面皿。

(2)石蕊的变色范围为5—8,变色范围较大,不适宜做指示剂。

(3)酸滴碱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甲基橙的颜色由黄变为橙色,所以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的酸液时,溶液刚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无变化,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此时溶液呈酸性。

(4)盐酸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因此选择甲。如图可以看出所用酸的体积为20.00mL,根据c(H+)V(H+)= c(OH-)V(OH-),可以求出NaOH的浓度为0.4000。

(5)c(OH-)=,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所用HCl的体积比正常值大,所以偏高。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所用HCl的体积比正常值大,所以偏高。

点评:酸碱中和滴定是化学实验的基础题,其中要重视滴定终点的判断。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4分)用 NH4Cl进行如下实验,试判断发生的现象,并简单说明原因。

(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 NH4Cl溶液与pH试纸接触时,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可发现 NH4Cl的pH    7(填“<”、“=”或“>”),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2)在NH4Cl溶液中加入镁粉,可观察到有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为          。

(3)若对NH4Cl溶液进行测定,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    离子,微粒个数最少的是    离子。

(4)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       

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

(5)室温下,如果将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

                      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_        __和_          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正确答案

(1)<,(1分) 酸,(1分)    NH4++H2ONH3•H2O+H+(2分)

(2)  NH3  和  H2。(2分,答对一个给1分)

(3)   Cl-   ,  OH-  。(每空1分)

(4)  C 。(2分)

(5)①  NH3·H2O 和  NH4+ 。(共2分,均答对给分)   

②  NH4+  和  H+   。(共2分,均答对给分)

(1)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4+水解显酸性,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

(2)镁是活泼的金属,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从而促进水解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而还产生氨气。

(3)氯离子不水解,浓度增大。溶液显酸性,所以OH-浓度最小,个数也最小。

(4)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OH-+NH4+ ,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答案选C。

(5)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则生成0.05mol一水合氨和0.05mol氯化钠,剩余氯化铵是0.05mol。

①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3·H2O 和  NH4+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H+)+n (NH4+)+n (Na)=n (OH-)+n (Cl),所以n(H+)+n (NH4+)-n (OH-)=+n (Cl) -n (Na)=0.05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______色,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4)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控制活塞, 拿锥形瓶按顺时针方向摇动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橙 ,半分钟不变色

(2) D (3)  0.00  ,  26.10  , 26.10(4) ,

C(NaOH)=0.1000mol·L-1×26.10mL/225.00mL=0.1044mol/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水的电离平衡如图所示.

(1)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当升高温度至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为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为           

(2)将100℃时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Ba(OH)2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室温下,将1.00mol/L盐酸滴入20.00mL 1.0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0C)

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

B.b点:

C.c点:C(Cl-)=C(NH4+)

D.d点后,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2)在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是先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下表中,分别讨论了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

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

 

正确答案

(1)C(2分)

(2)增大(1分)       减小 (1分)

(3)①NH4Cl、NH3·H2O (1分) 

②C(Cl-)>C(NH4+)>C(H+)>C(OH-)(1分)

=0.5mol/L(1分) 

③NH4Cl、HCl (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盛装待测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盛装标准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滴定至终点的颜色变化为                  

(2)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

(3)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正确答案

(1)锥形瓶 酸式滴定管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26.30mL

(3)0.1052mol/L

(4)AC(答对一个给1分,见错不给分)

试题分析:中和滴定实验的考查,(2)读数保留两位小数,26.30mL;(3)第2组数据偏差较大,弃去不用,V(HCl)=(26.29+26.31)÷2=26.30mL     c(NaOH)=26.30×0.1000÷25=0.1052mol/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用中和滴定法确定某烧碱样品的浓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用0.2000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      (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2)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此时溶液显        性。

(3)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4)分析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③若烧碱溶液隔夜后滴定,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则滴定结果         

正确答案

(1) (B)   (2) 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的酸液时,溶液刚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酸  (3)  0.4000  (4)① 偏高  ② 偏高 ③无影响 (各2分)

(1)因为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不便于观察,所以不能选用石蕊试液作指示剂。

(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即溶液是显酸性的。所以盐酸滴定碱液终点的变化是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的酸液时,溶液刚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三次实验中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20.10ml、19.90ml、21.10ml,所以第三次的实验误差大,所以取前2次的平均值,即盐酸的体积是,所以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4)开始俯视,则读数偏小,滴定终点平视,所以最终盐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则氢氧化钠的量偏多,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烧碱溶液隔夜后滴定,则会含有杂质碳酸钠,但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在酸性环境中,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消耗的盐酸是相同,不影响测定结果。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①常温下,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 体积混合,溶液的pH=     

②常温下pH=3的盐酸和pH=6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lg2=0.3)

(2)在某温度下,H2O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3,则该温度下

①某溶液中的H+浓度为1×10-7mol/L,则该溶液呈    性。

②0.01mol/LNaOH溶液的pH=         

③99mL pH=1的H2SO4溶液与101mL pH=12的K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正确答案

(1)①    7    。②   3.3      。

(2 )①   碱      。②     11      。③    10     。

试题分析:(1)①pH=3的盐酸中,c(H+)=0.001,pH=11的氢氧化钡中,c(OH)=0.001,所以两者等体积混合,在常温下,溶液的pH=7;②常温下pH=3的盐酸,c(H+)=0.001,pH=6的盐酸c(H+)=10-6,所以两者等体积混合,c(H+)=(0.001+10-6)/2≈0.0005,所以pH=-lg0.0005=3.3;(2)H2O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3,①H+浓度为1×10-7mol/L,所以c(OH)=1×10-13/1×10-7=1×10-6mol/L,所以c(OH)>c(H+),所以该溶液呈碱性;②0.01mol/LNaOH溶液中,c(OH)=0.01,所以c(H+)=1×10-13/0.01=1×10-11mol/L,所以pH=11;③c(OH)=(0.101×0.1-0.099×0.1)/(0.101+0.099)=0.001,所以c(H+)=1×10-13/0.001=1×10-10mol/L,,所以pH=10。

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计算,注意第二小题水的离子积为1×10-13,该题难度适中。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化合物:①H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NH3·H2O ⑤CH3COONa ⑥NH4Cl

(1)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溶液呈碱性的有          (填序号)。

(2)常温下0.01 mol/L HCl溶液的PH=         ;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其溶液中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将等PH等体积的HCl和CH3COOH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        n (填“大于、等于、小于”)。

(5)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HA溶液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酸(填“强”或“弱”)。

② K点对应的溶液中,

c(M)+c(MOH)=        mol·L-1

正确答案

(1)③④、②④⑤

(2) 2 、   10-3 mol/L     

(3)CH3COO‾ + H2O  CH3COOH + OH‾、

c(Na+)>c(CH3COO‾)>c(OH-)>c(H+

(4) 小于 

(5)① 强       ②  0.01

试题分析:(1)①H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NH3·H2O ⑤CH3COONa ⑥NH4Cl中, CH3COOH 、NH3·H2O属于弱电解质;NaOH、NH3·H2O、CH3COONa 溶液显碱性;(2)常温下0.01 mol/L HCl溶液的PH=-lg0.01=2,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的c(H+)=10-11mol/L,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所以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Kw/c(H+)=10-3 mol/L ;(3)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由于醋酸根的水解使得其溶液显碱性,其显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 + H2O  CH3COOH + OH‾,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到c(H+)+c(Na+)=c(OH‾)+c(CH3COO‾),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c(OH-)>c(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H3COO‾)>c(OH-)>c(H+);(4)HCl为强酸,而醋酸为弱酸,所以将等PH等体积的HCl和CH3COOH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小于n;(5)由图可以知道, 0.01 mol·L-1HA溶液pH为2,所以HA为强酸;② K点对应的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以知道加入的MOH的物质的量为0.02×0.1=0.002mol,所以c(M)+c(MOH)=0.002/0.2=0.01mol·L-1

点评: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盐类水解、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本题难度适中。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分)25℃,已知pH = 2的高碘酸溶液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酸性;pH = 2的高锰酸溶液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中性。将可溶性的高碘酸钡[Ba5(IO6)2]与稀硫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5Ba2+ +2IO65-+10H+ +5SO42-=5BaSO4+2H5IO6

pH = 2的高碘酸溶液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酸性,说明高碘酸是弱酸。pH = 2的高锰酸溶液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中性,说明高锰酸是强酸,所以离子方程式为5Ba2+ +2IO65-+10H+ +5SO42-=5BaSO4+2H5IO6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1)某温度(t ℃)时,水得到KW=1013,则该温度______25℃,(填“<”“>”或“=”),将此温度下pH=1的硫酸溶液aL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2)下列溶液,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pH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0.1 mol/LHCl溶液  ②0.1 mol/LH2SO4溶液   ③0.1 mol/LNaOH溶液

④0.1 mol/LCH3COOH溶液

(3)对于Ag2S(s) 2Ag+(aq)+ S2-(aq),其Ksp=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1    (2)③④①②;②①④③(3)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常温下水的到KW=1014,所以如果溶液中水的到KW=1013,则温度一定是大于25℃。此温度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0.1mol,由于硫酸的pH=1,所以如果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则二者的体积一定是1︰1的。

(2)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③④①②。由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pH,所以pH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3)溶度积常数是指达到溶解平衡是,离子浓度的幂之积,所以Ksp=

下一知识点 : 电化学基础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