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共26089题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当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C(H+)=10-7mol•L-1的溶液,溶液的PH=7,如A所分析,溶液不一定成中性,故B错误.
C、C(H+)/c(OH-)=10-14溶液,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
D、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液中c(NH4+)=c(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c(NH4+)+c(H+)=c(Cl-)+c(OH-),所以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溶液呈酸碱性本质,取决与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当溶液中: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所以,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Kw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温度越高Kw越大,
A.pH=7的溶液,没有告诉是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不一定是Kw=1×10-14,溶液中c(H+)、c(OH-)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大,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PH=2的CH3COOH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发生反应,CH3COOH有剩余,溶质为CH3COOH与CH3COONa的化合物,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CH3COONa溶液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
D.溶液存在的离子有:NH+4、H+、Cl-、OH-,溶液呈电中性,所以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因为c(NH+4)=c(Cl-),所以c(H+)=c(OH-),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D.
(2015秋•汶上县校级月考)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很小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可能呈酸性或中性,如常温下[H+]=10-7 mol/L的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如95℃时中性溶液的pH=6,则该温度下pH=7的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无论温度高低,[OH-]=[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故C正确;
D.酚酞试液变色范围为8-10,则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2015秋•福建校级期末)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只要电解质溶液中存在c(OH-)>c(H+),则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A.c(Na+)>c(CH3COO-)的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则c(OH-)>c(H+),该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
B.常温下,pH=3的CH3COOH浓度大于pH=11的NaOH溶液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时,醋酸有剩余,醋酸电离程度大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任何电解质水溶液中都含有OH-,不能根据含有OH-来判断溶液酸碱性,故C错误;
D.甲基橙变色范围是3.1-4.4,所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酸、碱、盐溶液中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含H+的溶液不一定显示酸性,故A错误;
B.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升高温度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H+浓度为1×10-6 mol/L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故B错误;
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pH<7的溶液,不一定显示酸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当pH=6时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D.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如果溶液中的c(OH-)<c(H+),该溶液一定呈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酸的浓度很小,则c(H+)很小,但溶液仍呈酸性,故A错误;
B.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纯水的pH<7,则该温度下,pH=7的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溶液中如果c(OH-)=c(H+),则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
D.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A错误;
B.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加甲基橙后显黄色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中性和碱性,故B错误;
C.温度位置,不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故C错误;
D.C(H+)<C(OH-),溶液一定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2014春•昆明校级期中)25℃时,下列各组溶液的pH一定等于7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25℃时,溶液的pH一定等于7,说明该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
A.pH=2和pH=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如果酸是弱酸、碱是强碱,溶液呈酸性,如果酸是强酸、碱是弱碱,混合溶液呈碱性,如果酸、碱都是强电解质,混合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硫酸和NaOH都是强电解质,硫酸中氢离子浓度和NaOH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二者体积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故B正确;
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酸无论如何稀释都不能变为中性或碱性,只能接近中性,故C错误;
D.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氢氧化钡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一半,二者等体积混合,氢氧化钡过量,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溶液肯定显酸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pH=6的溶液中如果c(H+)=c(OH-),则该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溶液中c(H+)=c(OH-),则该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
C.c(H+)>c(OH-) 的溶液呈酸性,c(H+)=c(OH-)的溶液呈中性,c(H+)<c(OH-)的溶液呈碱性,所以c(H+)>c(OH-) 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故C正确;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0×10-7mol/L,抑制水电离,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酸或碱,故D错误;
故选C.
现有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④CH3COONa⑤NaOH,且已知:CO2+3H2O+2AlO2-═2Al(OH)3↓+CO32-.
(1)当五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编号).
(2)将上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______(填编号).
(3)在上述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无气体产生的是______(填编号)
(4)将上述①、②、③、④这四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②、③、④是盐,⑤是碱,PH值相同,碱的浓度最小,①、②、③、④四种盐的阳离子相同,其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酸性:醋酸>碳酸>碳酸氢根>偏铝酸,PH值相同,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小,故浓度④>②>①>③,即溶液体积④>②>①>③>⑤,
故答案为:④②①③⑤;
(2)①②③④都存在水解平衡,当稀释时,盐的弱酸根又水解出部分离子进行补充;氢氧化钠是强碱,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当稀释时,其pH变化最大;
故答案为:⑤;
(3)碳酸根、碳酸氢根与铝离子发生彻底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NaAlO2与氯化铝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H3COONa与氯化铝不反应,NaOH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故答案为:③④⑤;
(4)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2O+HCO3-+AlO2-═CO32-+Al (OH)3↓,
故答案为:H2O+HCO3-+AlO2-═CO32-+Al (OH)3↓.
解析
解:(1)①、②、③、④是盐,⑤是碱,PH值相同,碱的浓度最小,①、②、③、④四种盐的阳离子相同,其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酸性:醋酸>碳酸>碳酸氢根>偏铝酸,PH值相同,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小,故浓度④>②>①>③,即溶液体积④>②>①>③>⑤,
故答案为:④②①③⑤;
(2)①②③④都存在水解平衡,当稀释时,盐的弱酸根又水解出部分离子进行补充;氢氧化钠是强碱,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当稀释时,其pH变化最大;
故答案为:⑤;
(3)碳酸根、碳酸氢根与铝离子发生彻底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NaAlO2与氯化铝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H3COONa与氯化铝不反应,NaOH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故答案为:③④⑤;
(4)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2O+HCO3-+AlO2-═CO32-+Al (OH)3↓,
故答案为:H2O+HCO3-+AlO2-═CO32-+Al (OH)3↓.
有人建议用AG表示溶液酸度,AG定义为AG=lg.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溶液的AG与其pH之间的关系为AG=______.
(2)25℃时,一元弱碱MOH溶液的AG=-8.取20mL该MOH溶液,当与16.2mL 0.05mol•L-1硫酸混合时,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求此条件下该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正确答案
解:(1)25℃时,Kw=10-14,根据AG和PH的计算公式可得AG=lg=lg(
)=2×(7-pH);
故答案为:2×(7-pH);
(2)根据公式AG=lg.Kw=C(H+)×C(OH-),当AG=-8求得C(OH-)=10-3mol/L,设MOH溶液的浓度为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得C×20mL=16.2mL×0.05mol•L-1×2,解C=0.081mol/L;C(OH-)=C(M+)=10-3mol/L带入平衡常数表达K=
=
=1.25×10-5 mol•L-1;
故答案为:1.25×10-5 mol•L-1;
解析
解:(1)25℃时,Kw=10-14,根据AG和PH的计算公式可得AG=lg=lg(
)=2×(7-pH);
故答案为:2×(7-pH);
(2)根据公式AG=lg.Kw=C(H+)×C(OH-),当AG=-8求得C(OH-)=10-3mol/L,设MOH溶液的浓度为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得C×20mL=16.2mL×0.05mol•L-1×2,解C=0.081mol/L;C(OH-)=C(M+)=10-3mol/L带入平衡常数表达K=
=
=1.25×10-5 mol•L-1;
故答案为:1.25×10-5 mol•L-1;
中学所学的A、B、C三种物质都是由H、O、S、Na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A、B的水溶液均呈碱性,C的水溶液呈酸性。
(1)测得pH相等的A、B溶液,c(A)
(2)若A、B两溶液的pH=9,则两溶液中水电离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
(3)C的水溶液能否与A、B的水溶液均能反应?若能,请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将足量A、B溶液分别加入到溴水中,溴水均褪为无色。请离子方程式表示A、B溶液分别使溴水褪色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aOH;Na2SO3 (或NaHS)
(2)1:104 (3)OH- + H+ = H2O;SO32- +2H+ = SO2 + H2O(或HS-+H+=H2S↑)
(4)Br2 + 2OH- = Br- + BrO- +H2O;SO32- + Br2 + H2O = SO42- + 2Br- + 2H+ (或HS-+Br2=S↓+2Br-+H+)
设水的电离平衡线如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粒子浓度,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______增加到____________;
(2)将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在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
Ba(OH)2溶液和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0-14;10-12(2)2:9
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顺序依次减小,B和E是同主族元素。
(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A、B、E不可能在同一主族
(b)A、B、C可能在同一周期
(c)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显碱性
(d)C和D的单质可能生成离子化合物
(2)若A与D同主族,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A与B的最外层电子总数还多1。则A与C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F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C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19.5g与足量的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3)由ABCD四元素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水溶液呈___________性(填酸或碱),其原因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d
(2);0.25mol
(3)碱性;HCO3-+H2OH2CO3+OH-
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1)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值
复分解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较强酸与另一种较弱酸的盐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和较强酸的盐,如: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若换个角度看,它同时揭示出另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___________(填编号)。
A.CO2+H2O +2NaClO = Na2CO3+2HClO
B.CO2+H2O +NaClO = NaHCO3+HClO
C.CO2 +H2O +C6H5ONaNaHCO3+C6H5OH
D.CO2 +H2O +2C6H5ONaNa2CO3+2C6H5OH
E.Na2CO3+C6H5OHNaHCO3+C6H5ONa
F.CH3COOH+NaCN = CH3COONa+HCN
(2)根据前述信息判断,常温下,浓度均为0.05 mol·L-1的下列5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______
(填编号),其pH值为_______(填数值);pH最大的是_______(填编号)。
①HCN ②CH3COOH ③HClO4 ④HClO ⑤H2SO4
(3)一些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还遵循其它的规律。下列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工业上将石灰乳与纯碱溶液混合可制得苛性钠溶液
②侯氏制碱法中,向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获得小苏打晶体请根据上述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另一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3)中结论,现将KI溶液和AgCl固体混合搅拌,则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D
(2)⑤;1;①
(3)复分解反应能够向生成更难溶(溶解度更小)物质的方向进行
(4)白色固体变成黄色;I-+AgCl==AgI+C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