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烯烃的通性
- 共2045题
现在人们已能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许多性能优良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由氯乙烯制取聚氯乙烯的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适合于合成聚氯乙烯的原料是_________
A CH4,Cl2 B CH3CH3,HCl C CH≡CH,HCl D CH2=CH2,HCl
正确答案
聚合反应或加聚反应,C
略
(6分)通常烷烃可以由相应的烯烃经催化加氢得到.但是,有一种烷烃A,分子式C9H20它却不能由任何C9H18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而另有A的三个同分异构体B1,B2,B3 却分别可由而且只能由一种自己相应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
试写出A,B1,B2,B3的结构简式。A是: ;B1,B2,B3的结构简式是(没有顺序):
。
正确答案
(6分)
A: (CH3)3C-CH2-C(CH3)3
B1 (CH3)3C-C(CH3)2-CH2-CH3 B2 (CH3)2CH-C(CH3)2-CH(CH3)2
B3 C(CH2-CH3)4
略
(8分)
(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
(2)乙烯通入溴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正确答案
(1)CH3CH2OH CH2=CH2↑+H2O (2分);催化剂、脱水剂(2分);防止液体暴沸。
(2)溴水褪色;CH2=CH2 +Br2 -----→ CH2 Br CH2 Br (2分)
略
(5分)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共0.2mol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类型为 ,若充分反应后溴水增重2.8克,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正确答案
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1:1
略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 重新配料 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冷凝管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_(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正确答案
(1)冷凝管(2) 防爆沸 D
(3)查漏 上口倒出 (4)除水分 (5)C (6)C
试题分析:(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已经达到液体的沸点,故应该要.冷却后补加,所以本小题选择D;(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查漏;在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因为根据分液漏斗的使用规则——上层液体从上层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层倒出,而产物环己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其在分液漏斗的上层,故应该从上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除去水分;(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圆底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收器,没有用到吸滤瓶,故本题的答案选C;(6)该实验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而根据,设20g环己醇完全转化为环己烯为ag,所以100/82=20/a,故a=16.4g,故环己烯产率=10/16.4×100%=61%,所以本题的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中醇的消去反应,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由一定的综合性,但是难度不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