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烯烃的通性
- 共2045题
有①甲烷,②乙烷,③丙烷,④丁烷4种烷烃,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烷烃(用通式表示)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
(3)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
(4)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 _。
(5)在120 ℃,1.01×105Pa条件下,某气态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为________ 。
(6)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 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 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是________ 。
正确答案
(共10分)(1)CnH2n+2+O2
nCO2+(n+1)H2O(3分)
(2)丁烷(1分) (3)甲烷 (1分) (4)丁烷 (1分)
(5)甲烷(2分) (6)乙烷(2分)
试题分析:(1)根据烷烃的通式nH2n+2可知,烷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nH2n+2+O2
nCO2+(n+1)H2O。
(2)烃燃烧的通式是CxHy+O2
xCO2+
H2O,所以在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消耗O2的多少只与
有关系,因此消耗氧气最多的是丁烷。
(3)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烃燃烧消耗氧气的多少与烃分子中含碳量有关系。含碳量越低,消耗的氧气越少,含碳量越高,消耗的氧气越多,则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甲烷。
(4)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5)在120 ℃,1.01×105Pa条件下,某气态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1+=x+
,解得y=4,所以符合条件的是甲烷。
(6)CxHy+O2
xCO2+
H2O △V↓
1 x+y/4 x 1+y/4
10 60-35=25
解得y=6,且满足10×(x+y/4)≤50
即x≤3.5
所以该有机物是乙烷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针对性强,注重答题的灵活性。试题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明确烃的燃烧通式,掌握烃燃烧计算的有关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为了比较①H-OH,②CH3COOH,③CH3CH2—OH,④H2CO3,⑤苯酚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顺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你利用有关实验仪器及给出的试剂,填写表中的空格,完成上述实验方案。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紫色石蕊试液、金属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实验中所需仪器自选。
(5).通过以上实验比较,从而得出这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序号) 。
正确答案
2.②、④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a2CO3溶液(2分)②中产生气体(2分) ②>④(2分)
4. ①、③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2分)①产生气体剧烈,③产生气体平缓(2分) ①>③(2分)
5. ②>④>⑤>①>③(1分)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可知,实验(2)是检验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的,因此正确的操作应该是②、④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a2CO3溶液,②中产生气体,说明酸性是②>④;实验(4)是检验水和乙醇中羟基活泼性强弱的,则正确的操作是①、③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①产生气体剧烈,③产生气体平缓,这说明羟基活泼性是①>③。综上所叙,这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②>④>⑤>①>③。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正确答案
(1)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45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2=90,9.0 g 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2)燃烧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13.2 g,说明0.1 mol A燃烧生成0.3 mol H2O和0.3 mol CO2,则1 mol A中含有6 mol H、3 mol C。
(3)0.1 mol A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 L(标准状况)CO2,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H2,说明分子中含有一个—COOH和一个—OH。
(4)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峰,说明分子中含有4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可确定,A的结构简式为
(10分)工业上目前使用两种方法制取乙醛:(1)乙炔水化法;(2)乙烯氧化法。下列两表提供生产过程中原料、反应条件、原料平衡转化率、产量等有关的信息情况:
表一:原料、反应条件、平衡转化率、日产量
表二:原料来源生产工艺
根据上述两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乙炔水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烯氧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两表中分析,现代工业上乙烯氧化法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从环境、原料来源、产率和产量、能耗等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两种制取乙醛的方法哪种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上述两种方法的反应条件,均增加“100atm”,原料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而实际生产中不采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乙烯由石油裂化(裂化气混合气体的平均化学式CnHm、m>2n),进一步完全催化裂解而来,得到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甲烷:5%、乙烯:40%、丙烯:10%、其余为丁二烯和氢气(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得到40mol乙烯,求:能够得到丁二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
(1)CH≡CH+H2OCH3CHO 2CH2=CH2+O2
2CH3CHO
(2)从表一来看,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从表二来看,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较难获得;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3)乙烯氧化法快;
(4)增大;因为两种方法在相应反应条件下,转化率都已经很高,增大压强将消耗能量和增加高备,不经济。
(5)要得到40molC2H4,则会生成5molCH4、10molC3H6。若设生成x mol丁二烯(C4H6)和y molH2,且需要催化裂解a mol的CnHm。
则:根据碳原子守恒:an=5+30+80+4x
根据氢原子守恒:am=20+60+160+6x+2y
根据题意:x+y=100-55
解以上联立方程求得:
(1)乙炔中含有碳碳三键,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醛;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2)从表一来看,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从表二来看,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较难获得;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烯氧化的反应速率要快。
(4)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都是体积减小的,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但由于两种方法在相应反应条件下,转化率都已经很高,增大压强将消耗能量和增加设备,不经济。
(5)要得到40molC2H4,则会生成5molCH4、10molC3H6。若设生成x mol丁二烯(C4H6)和y molH2,且需要催化裂解a mol的CnHm。
则:根据碳原子守恒:an=5+30+80+4x
根据氢原子守恒:am=20+60+160+6x+2y
根据题意:x+y=100-55
解以上联立方程求得:
乙烷和乙炔混合物共m mol,与n mol的氧气点燃后完全反应,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以及36g水。试求:
(1)当m=0.8时,乙烷和乙炔的物质的量之比 。
(2)当m=1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氧气的物质的量的5/6时,则n= ,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
(3)m的取值范围是 ,n的取值范围是 。
正确答案
(7分)
(1)3:1
(2)2.4 3:2
(3)0.67或(2/3)<m<2 1.67或(5/3)<n<5
试题分析:据元素守恒,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C2H2和C2H6的耗氧量,反应生成CO、CO2和H2O,根据碳元素守恒有n(CO2)+ n(CO)=2n(C2H2)+2n(C2H6),根据氢元素守恒由2n(H2O)=2n(C2H2)+6n(C2H6),根据氧元素守恒有2n(O2)=2n(CO2)+ n(CO)+n(H2O),据此计算消耗的氧气。
水的物质的量为36g/18(g/mol)=2mol.
设C2H2为amol,为C2H6bmol。
(1)则根据H守恒得:
2a+6b=4mol a+b="0.8mol" 解得a=0.2mol b=0.6mol
乙烷和乙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m=1时,a+b=1mol,根据C守恒,(2a+2b)/n="5/6" 解得n=2.4。
根据C守恒得:n(CO)+n(CO2)=2a+2b=2
根据O守恒的:n(CO)+2n(CO2)+2=2.4*2=4.8
解得:n(CO)=6/5,n(CO2)=4/5
即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3:2。
(3)根据H守恒得:
2a+6b=4mol①
a+b=mmol② 即a=m-b③ b=m-a④
把③带入①得:m=2-b,当b>0时,m<2。
把④带入①得:m=2/3+2a/3,当a>0时,m>2/3(或0.67)。
即0.67或(2/3)<m<2。
m值最大时n最大,m值小时n最小,故1.67或(5/3)<n<5。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判断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C2H2和C2H6的耗氧量是关键,在利用元素守恒计算,注意混合计算中守恒思想的运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