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羟基是重要的官能团。某化学小组以下列4种物质的溶液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物质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①碳酸    ②乙醇    ⑧苯酚    ④乙酸

I. 甲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II. 乙同学在研究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后,提出如下改进方案,能一次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其中A管插入(填字母,下同)_____中,B管插入__________中,C管插入_________中。

(2)丙同学查资料发现乙酸有挥发性,于是在试管F之前增加了一个盛有________溶液的洗气装置,使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加完善。

正确答案

(12分,每空2分)

I.   产生白色浑浊

  ④ ① ③ ②

II. (1)D(或E),E(或D),F(答全,得2分)   (2)饱和NaHCO3

I. 苯酚中含有酚羟基显酸性,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所以CO2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苯酚,方程式为。所以羟基中氢原子到活泼性是④ ① ③ ②。

II. (1)要检验三种酸到强弱,,可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验证,因此醋酸要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CO2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即可。又因为醋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CO2中含有醋酸,因此要除去醋酸,可以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离子除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把2.16g某有机物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依次通入装有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和澄清石灰水,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增重1.44g,通过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14g。又知此有机物蒸气0.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08g。

⑴求此有机物的分子量?

(2)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3)若此有机物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写出此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

正确答案

(1)M=108 (1分)    (2)C7H8O   (2分)

(3)(各2分)

试题分析:

(1)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增重1.44g,即生成H2O为1.44g,0.08mol

通过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14g,即生成碳酸钙为14g,0.14mol,所以含CO2物质的量为0.14mol

该有机物蒸气0.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08g,即0.01mol质量为1.08g,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2)2.16g有机物为0.02mol,设分子式为CxHyOz,燃烧反应:

CxHyOz + mO2 ="=" xCO2 + y/2H2O (m可由xyz确定,在这里对求解无用,所以略去)

1               x      y/2

0.02          0.14     0.08

解得x=7、y=8

即分子式为C7H8Oz,分子量为108,解得z=1

所以分子式为C7H8O

(3)此有机物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含有苯环,苯环上连一羟基。可能是邻、间、对甲基苯酚。(三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的知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确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溴乙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1.5倍、沸点为38.4℃的无色液体。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浓) NaHSO4+HBr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已知反应物的用量:①NaBr(s) 0.3 mol,②浓硫酸36 mL(98%、密度1.84 g•cm–3),

③乙醇0.25 mol,④水25 mL,其中乙醇的密度为水的密度的4/5。

试回答:

(1)仅用如下图所示仪器安装制取和收集溴乙烷的装置,要求达到安全、损失少、不污染环境的目的,有关仪器(相关胶塞上已打合适的孔,胶管未画出。)的选择和连接顺序为                       (填数字)。

(2)在实验过程中,考虑到浓硫酸性质的特殊性,试剂加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试剂的编号);

(3)若试剂加入过快,可看到烧瓶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判定有溴乙烷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棕黄色的粗溴乙烷制取无色的溴乙烷,第一步可以加入蒸馏水或NaHSO3溶液,本操作中通常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5)本实验的产率为60%,则可制取溴乙烷         g。

正确答案

(1)连接顺序为    2―9―8―3―4―5(填数字)。

(2)试剂加入的合理顺序为④②③①(请填写试剂的编号);

(3)2NaBr+2H2SO4== Na2SO4+2H2O+SO2 ↑+ Br2

(4)丁的烧杯底部有油状液体聚集。  分液漏斗。

(5)16.4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使用仪器的选择。

(1)甲、乙是作为溴乙烷的制取装置供选用的,应考虑实验中液体的体积应介于烧瓶容积的1/3到2/3之间为宜。0.25 mol乙醇的体积为0.25×46/0.8,约为14 mL。三种液体混合后,不考虑混合时液体的体积变化。V(总)="36" mL+25 mL+14 mL="75" mL。这一体积超过了甲装置烧瓶容积的2/3,故应选择乙装置。副产物HBr极易溶于水,为有利于蒸气的吸收,并防止倒吸,采用倒置漏斗的方式。故连接顺序为:2―9―8―3―4―5

(2) 考虑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吸水性、脱水性等性,应将硫酸缓慢的加入水中后,再加入其它试剂。

(3)当反应温度过高时,浓H2SO4将部分HBr氧化为红棕色的溴蒸气。

(4)除去溶于溴乙烷中的溴时,应加入稀NaOH溶液振荡洗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Br2====NaBr+NaBrO+H2O,之后用分液漏斗分液,除去水层。

(5)n(H2SO4)= 36×1.84×98%/98=0.66 mol

从第一个反应式可以判断生成HBr为0.3 mol,从第二个反应式判断HBr过量,所以CH3CH2Br理论产量为0.25 mol×109 g·mol-1=27.25 g,实际产量为:27.25 g×60%=16.4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若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式为C9H20的某烃其一氯代物只有两种产物,写出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的物质有_____种

(4)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够氧化成主链上碳原子数为3的二元醛有_______种

(5)已知烯烃、炔烃在臭氧作用下发生以下反应:

某烃化学式为C10H10,在臭氧作用下发生反应:

C10H10H2OCH3COOH+3HOOC-CHO+CH3CHO

①C10H10分子中含________个双键,________个三键。

②C10H10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3C≡CCH3(2)(CH3)3CCH2C(CH3)3; (C2H5)4C

(3)4

(4)2

(5)①2;2;②CH3-C≡C-CH=CH-C≡C-CH=CH-C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图2装置合成乙酸正丁酯(夹持装置已略去),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图1的圆底烧瓶中,装入7.Og正丁醇和7.Og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

②如图1所示,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加热圆底烧瓶,待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誊

③冷却后将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先后用水、10%碳酸钠溶液洗涤。分离得到的酯层再用水洗涤后倒入锥形瓶中,加无水硫酸镁干燥。

④将干燥后的酯层倒入图2的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称得质量为7.0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2冷凝管中冷水从____口流入(用字母表示);仪器d的名称是____。

(2)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___并洗净备用。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___,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实验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任写一种)。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

(4)实验中图1圆底烧瓶c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选填字母)。

(5)分水器中预先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在加热过程中,除去生成水的操作是____:判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

(6)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____%。

正确答案

(1)b      (1分)       尾接管   (1分) 

(2)检漏   (1分)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1分)  (合理答案给分)

(3)CH3CH2CH=CH2   (2分)  (合理答案给分)      除去醋酸、硫酸    (2分)  

(4)B      (1分)

(5)打开分水器下端的活塞,让水流出    (2分)      分水器中水面高度基本不再变化     (2分)

(6)63.8%  (2分)

试题分析:(1)在蒸馏装置中,冷凝管中的冷凝水要下口进上口出,故选b;

(2)分液漏斗在使用时要振荡,故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分离液体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应先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3)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正丁醇可以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或分子脱水生成醚,合理即可

(4)在选择仪器装置时本着只大不小越接近越好的有原则,但在加热时,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1/2,故选择50mL比较合适

(6)乙酸正丁酯的理论产量是:

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           74                       116

7g                       10.97g

所以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 ×100%=63.8%。

下一知识点 : 聚合反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烯烃的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