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探析古代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请回答:

(1)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并简要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在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4、图5分析当时的商运方式有哪些?图7 中会馆的出现与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可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哪些重要信息?商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标志:生产工具的进步。   

(2)表现:①从材料方面:石、木—青铜、铁。②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意义: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两汉时期,出现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农耕区域扩大,推动农业发展;隋唐时期,创制了新的耕作工具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奠定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

(3)水上商运和陆路商运。商运活跃促进了商队的形成,促使了会馆产生,会馆的出现推动了商业繁荣。   

(4)信息:商运活跃,商业繁荣,会馆产生。作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

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文物网信息: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6万件之巨,已有富商出价6亿人民币欲收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耕作技术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题: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2)①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工具再到铁制农具的演变。②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等。(另外,也可以从农作物品种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的演变等角度归纳)

(3)青瓷、白瓷、青花瓷、斗彩瓷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

下一知识点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