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做人、道德为先
- 共111题
运用政治常识,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由法治和德治在治理国家中的功能决定的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举措。①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国家政权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⑤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
(10分)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诚实守信思想,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
(1)找出下列道德与其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4分)
(2)据材料,谈谈你对“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正确答案
(1)①――-(B) ②――(C) ③――(A) ④――(D)
(2)诚信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也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是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继承传统诚信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本题第1小问考查道德及其属性,属教材知识的再现,难度不大。第2小问是谈对“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这一观点的认识,认识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即首先回答什么是诚信,诚信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其次回答诚信建设的作用,最后回答如何在继承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加强诚信建设。
阅读漫画《“雷”区》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然而,遍布周遭,经常听到有人大发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而我国有些国民道德底线一再降低的事实不能不令人忧心。
(1)漫画反映和说明了我国道德生活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道德建设角度,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改变道德底线一再降低的事实,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漫画反映了我国一些公民社会公德的缺失和差距,也说明我们要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公德意识,国家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③弘扬时代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各国的文明成果,学习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中国式过马路”是对集体闯红灯这种不遵守道德行为现象的调侃,也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现实生活中,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习惯排队……这些“中国式”缺点与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相悖,也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媒体指出,要尽快使真、善、美的“中国式”成为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正能量。
(1) “中国式”缺点违背了社会公德的哪些基本规范? (3分)
(2)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文明公民,向社会传递正能量?(7分)
正确答案
(1)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基本规范。(3分)
(2)①要树立社会公德观念。(1分)②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4分)③要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2分)
试题分析:(1)对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式,对照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不难判断出,大声喧哗即没有做到文明礼貌,随地吐痰没有做到保护环境,不排队没有做到遵纪守法。本题难度不大,但要求对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内容掌握熟练,理解到位。(2)关于社会公德的实现,或者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公民,教材并没有既有理论,但教材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即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奉献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遵守公德,人人有责。有利于构建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要熟练掌握意义类的题型与措施类的题型之间的转换,不难组织本题的语言。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一个时期以来,在新交规重罚机动车闯红灯的同时,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热议。“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折射出国人缺乏规则意识、爱走捷径的心态,也反映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
(1)简述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4分)
(2)某班拟以“我在公德建设中”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列出演讲提纲。(6分)
正确答案
(1)①社会公德是人类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长期积累的道德经验的总结,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②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4分)
(2)①树立社会公德观念,克服私心,奉献爱心,遵守公德。(2分) ②学习道德榜样,提升道德境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学会慎独。(2分) 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2分)
试题分析:(1)材料反映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由此分析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课本知识,简要回答社会公德的作用、意义即可,可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规范公民行为,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志,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等角度回答。(2)“我在公德建设中”为主题,即要求回答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社会公德的文明人,可从克服私心,奉献爱心,遵守公德、学习榜样、继承传统等角度分析。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2012最火的词莫过于“中国式”。“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吐痰”、 “中国式跨栏”等不良陋习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缺点和弱点;另一方面“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依然存在。“中国式XX”所延伸出的种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深刻反思,更引起全社会对提高社会公德的共鸣。
⑴社会公德主要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3分)
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公德的文明人?(7分)
正确答案
⑴主要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每个关系1分。)
⑵①处理好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2分)
②奉献爱心,遵守公德,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2分)
③要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式过马路”等不良陋习为背景,考查选修部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知识。第⑴小题要回答社会公德主要协调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基本功扎实。社会公德主要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第(2)小题考查做一个有公德的文明人的要求。做一个有公德的文明人,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要有奉献精神;要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道德进步,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冲突。我们必须自觉遵守科技伦理和环境准则,让科技和环境造福于人类。
(1)找出下列领域与伦理准则之问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4分)
(2)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科学家林俊德,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身上闪烁着怎样的科学精神?(6分)
正确答案
(1)①——(D);②——(C);③——(A);④——(B)。(4分。每项1分)
(2)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博大情怀和崇高情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决不迷信权威,永远以事实为根据;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淡薄名利、忘我无私的风范;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品格;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为真理而献身。(6分。每句1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选修部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有关知识。题目要求找出领域与伦理准则之问的对应关系。这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直接根据教材知识就可以作答。生命科技要坚持自主原则、安全原则。网络科技领域要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科学技术领域要坚持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人类福祉相结合的原则。环境领域要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
(2)本题以“感动中国”人物为背景,考查选修部分中科学精神的有关知识。答题时注意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科学家林俊德独立创新,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在癌症晚期仍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体现了他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无私奉献社会,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
材料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再次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1)大力倡导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什么治国策略?志依法治国方略有何联系?(4分)
(2)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6分)
正确答案
(1)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统一的。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保障。(4分)
(2)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分)
②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2分)
③要脚踏实地,重在实践;从点滴小事做起,循序渐进;严于律己,学会慎独。(2分)
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及设问,通过多材料中“中国梦”的理解,应该能较为容易的得出以德治国的治国策略。而后就是对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关系的表述。
(2)解答本题也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把握中找到答题的方向,并结合课本知识点来组织本题的答案。另外,学生也可以结合文化生活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一知识点去组织答案。
(10分)【思想政治一公民与道德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城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便推进中国社会,尤其是市场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4月19日,“会盟天下儒商”高峰论坛在曲率举行。来自多个行业的百名中国企业家表示要践行“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新儒商精神,力促企业诚信经营,重塑企业界道德典范。
(1)简述道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2)结合材料思考怎样构建社会诚信体系?(7分)
正确答案
(1)①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1分)②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1分)③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1分)
(2)①以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2分)②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3分)③继承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试题分析:(1)道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课本基本内容的识记考核,只要按照课本要点准确回答即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2)怎样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措施类题。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做法,要从多个角度思考。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每个人努力,要加强对公民的诚实守信建设;需要国家诚信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需要弘扬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弘扬诚信美德。
(l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回首2012,我们发现这一年里有太多的不平凡、太多的感动。“最美教师”张丽莉用自己的双腿换回了孩子的生命;小学生何玥胡捐出自己的器官,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周月华、艾起,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爬”遍青山送医上门……。他们感动了2012,感动了中国,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鼓舞我们不断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
(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公民道德生活的哪个方面?(2分)
(2)根据材料,从公民道德建设角度说明树立道德模范的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和谐社会里的杜会公德。(2分)
(2) ①道德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人生事业成败、生活幸福与否都有重要作用。树立道德模范,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2分)。②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2分)③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分)④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材料,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道德模范的感染,并能在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要注意这些人物身上共同点的概括,他们的行为都是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体现的是社会公德方面。(2)回答的角度是公民道德建设,内容是树立道德模范的意义。首先回答道德的重要性,树立道德模范,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再具体回答培养高尚的道德的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