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得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D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A、摩擦起电现象使电子转移,而不是产生,故A错误;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C正确;

D、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

B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C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

D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时,失去了部分电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故A错误,C正确.

B、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但电荷并没有被消灭,只是整体不显示电性而已,故B错误.

D、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总的电荷量并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个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电子在这个电场中的轨迹,若电子是从a处运动到b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子从a到b加速度减小

B电子在b处的电势能大于a处的电势能

Cb处电势高于a处电势

D电子在b处速度最小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所以粒子在b点的加速度大,故A错误;

B、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所以b处电势能大,故B正确;

C、根据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知道,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下,所以电场线的方向向上,所以a点的电势大于b点的电势,故C错误;

D、由B的分析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速度减小,所以电荷在b处速度小,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方法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把两球分开,再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个球

D先把两球分开,然后移走棒,再让两球接触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故A正确;

B、先移走棒,此时两球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再把球分开,同样不再带电.故B错误;

C、先把两球分开,两球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

再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个球,两球都带电,故C正确;

D、先把两球分开,然后移走棒,两球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

再让两球接触,两球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A错误,B错误.

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C错误.

D、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库仑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电荷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