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 共23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SO2实验方案做以下化学实验。
16.Ⅰ.实验方案一
(1)将SO2通入水中形成“SO2 ─ 饱和H2SO3溶液”体系,此体系中存在多个含硫元素的平衡,分别用平衡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葡萄酒中有少量SO2可以做抗氧化剂[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
利用SO2的漂白性检测干白葡萄酒(液体为无色)中的SO2或H2SO3。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Ⅱ.实验方案二
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装置B中试剂X是________,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注入硫酸至浸没三颈烧瓶中固体,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E、F中,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8.Ⅲ.实验方案三
用电化学法模拟工业处理S02。将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02通入右图装置(电极均为惰性材料)进行实验,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
(1)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该装置的电流强度达到2.0A,理论上每分钟应向负极通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L(已知:1个e所带电量为1.6×10-19C)。
正确答案
(1)SO2(g)SO2 (aq); SO2+H2O
H2SO3; H2SO3
H+ + HSO3-;HSO3-
H+ + SO32-
(2)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解析
(1)存在二氧化硫气体的溶解平衡,亚硫酸的电离平衡,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平衡,平衡方程式有:SO2+H2O H2SO3; H2SO3
H++HSO3-;HSO3-
H++SO32-,
故答案为:SO2+H2O H2SO3; H2SO3
H++HSO3-;HSO3-
H++SO32-;
(2)1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滴入3mL品红溶液中不褪色,而1滴品红溶液滴入3mL饱和亚硫酸溶液中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含量会影响漂白效果,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故答案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存在二氧化硫气体的溶解平衡,亚硫酸的电离平衡,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平衡;
(2)1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滴入3mL品红溶液中不褪色,而1滴品红溶液滴入3mL饱和亚硫酸溶液中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含量会影响漂白效果。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3)E中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2I-+SO42-+4H+
解析
A中制备二氧化硫,X干燥二氧化硫,C中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E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F装置验证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装置B中试剂X干燥氯气,盛放试剂是浓硫酸,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试管口处,看木条是否复燃;
(3)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E中溶液蓝色褪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I2+2H2O=2I-+SO42-+4H+,
故答案为:E中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2I-+SO42-+4H+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中制备二氧化硫,X干燥二氧化硫,C中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E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F装置验证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SO2 + 2H2O - 2e - == SO42- + 4H+
(2)0. 014
解析
(1)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M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 -═SO42-+4H+,
故答案为:SO2+2H2O-2e -═SO42-+4H+;
(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A×60s÷1.6×10-19C)÷6.02×1023mol-1,则需要氧气体积为:[(2A×60s÷1.6×10-19C)÷6.02×1023mol-1]÷2×22.4L/mol≈0.014L,
故答案为:0.014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M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
(2)根据电流计算电量,再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通入二氧化硫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体积。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6.高能糖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该电池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有望在未来代替传统电池。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C6H12O6(葡萄糖)+6O2 6CO2+6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该电池是燃料原电池,电池中没有发生燃烧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所以不是高温条件,故A错误;
B.在电池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O2+4H++4e-═2H2O,故B错误;
C.葡萄糖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电池工作时H+由负极移向正极,已知C6H12O6(葡萄糖)+6O2 6CO2+6H2O产生水将溶液稀释,电解液的pH变大,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原电池原理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该电池是燃料原电池,不需加热,反应条件温和;
B.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发生的还原反应;
C.葡萄糖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电池反应判断酸碱性的变化。
易错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知识点
5.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苯环、醚键、碳碳双键、羰基,不含酯基,故A错误;
B.根据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16H12O7,故B错误;
C.维生素P结构中含有的苯环、碳碳双键、碳氧双键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可与H2加成,耗H2最大量为8mol,维生素P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每1mol维生素P结构中含有4mol酚羟基,所以1mol该物质可与4molNaOH反应,故C正确;
D.能和溴反应的有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H原子和碳碳双键,则l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6mol Br2完全反应,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题思路
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苯环、醚键、碳碳双键、羰基,具有酚、苯、醚和烯烃、酮的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显色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
易错点
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酚、苯、烯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