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需要制备纯净的氯化钾.现有含少量KBr和K2SO4的氯化钾样品,按照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提纯.

(1)检验加入BaCl2溶液后S042-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为______

(2)若用硝酸钡来代替氯化钡,请判断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中加适量氯化钡溶液不容易控制,应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他的思路如下,请写出方框内或横线①②③④⑤中溶质或沉淀(或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如果所加的氯化钡是少量的,则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钡离子遇到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漓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SO42-沉淀完全,反之未沉淀完全;

(2)若用硝酸钡来代替氯化钡,则硝酸根在溶液中不能除掉,故答案为:否,会引入硝酸钾杂质;

(3)氯化钾、溴化钾,硫酸钾中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①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钾、溴化钾和过量的氯化钡,加入过量②碳酸钾,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沉淀③的化学式是BaCO3;溶液④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钾、溴化钾和过量的碳酸钾,碳酸钾会和⑤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将碳酸根离子除掉,溴化钾会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溴单质,

故答案为:①KCI.KBr.BaCl2②K2CO3  ③BaCO3  ④KCI.KBr.K2CO3  ⑤HCL和Cl2

解析

解:(1)如果所加的氯化钡是少量的,则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钡离子遇到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漓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SO42-沉淀完全,反之未沉淀完全;

(2)若用硝酸钡来代替氯化钡,则硝酸根在溶液中不能除掉,故答案为:否,会引入硝酸钾杂质;

(3)氯化钾、溴化钾,硫酸钾中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①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钾、溴化钾和过量的氯化钡,加入过量②碳酸钾,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沉淀③的化学式是BaCO3;溶液④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钾、溴化钾和过量的碳酸钾,碳酸钾会和⑤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将碳酸根离子除掉,溴化钾会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溴单质,

故答案为:①KCI.KBr.BaCl2②K2CO3  ③BaCO3  ④KCI.KBr.K2CO3  ⑤HCL和Cl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2)上图括号内的操作步骤均为_____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NaCl固体中肯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名称).

(4)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分离流程可知,溶解后加过量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则白色沉淀B为碳酸钙,B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C为氯化钙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发、冷却、过滤得到氯化钙固体;因碳酸钠过量,滤液中含NaCl、碳酸钠,加足量盐酸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

(1)由上述分析可知,原为固体混合物,实验可分离二者,则实验目的为分离CaCl2和NaCl两种固体混合物,故答案为:分离CaCl2和NaCl两种固体混合物;

(2)由上述分析可知,括号内的操作均为蒸发,故答案为:蒸发;

(3)由上述分析可知,NaCl固体中肯定含有Na2CO3,应加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蒸发,故答案为:Na2CO3;稀盐酸;

(4)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

解:由分离流程可知,溶解后加过量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则白色沉淀B为碳酸钙,B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C为氯化钙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发、冷却、过滤得到氯化钙固体;因碳酸钠过量,滤液中含NaCl、碳酸钠,加足量盐酸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

(1)由上述分析可知,原为固体混合物,实验可分离二者,则实验目的为分离CaCl2和NaCl两种固体混合物,故答案为:分离CaCl2和NaCl两种固体混合物;

(2)由上述分析可知,括号内的操作均为蒸发,故答案为:蒸发;

(3)由上述分析可知,NaCl固体中肯定含有Na2CO3,应加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蒸发,故答案为:Na2CO3;稀盐酸;

(4)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为了逐一除去溶液中SO42-和Mg2+并且最后所得溶液中不引入新的离子,该组同学选择适当试剂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HNO3、稀HCl、Ba(OH)2、Ba(NO32、NaOH、Na2CO3.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图表示:

(1)写出实验流程中试剂X的化学式______

(2)请写出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______

(4)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引入其他新的阴离子,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除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Ba(NO32

Mg2++2OH-═Mg(OH)2

使溶液中的Ba2+完全沉淀

(稀)HNO3

2H++CO32-═H2O+CO2↑(或H++OH-=H2O)

解析

解:(1)试剂X的化学式为Ba(NO32,故答案为:Ba(NO32

(2)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故答案为:Mg2++2OH-═Mg(OH)2↓;

(3)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Ba2+完全沉淀,故答案为:使溶液中的Ba2+完全沉淀;

(4)加入适量的(稀)HNO3除去过量Na2CO3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或H++OH-=H2O),故答案为:(稀)HNO3;2H++CO32-═H2O+CO2↑(或H++OH-=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上用菱锌矿(ZnCO3,含少量Fe2O3、SiO2及不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锌,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该实验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H2O2的作用______

(3)加入ZnO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

正确答案

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

2Fe2++2H++H2O2=2Fe3++2H2O

3.2~6.2

解析

解:工业上用菱锌矿(ZnCO3,含少量Fe2O3、SiO2及不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锌,其工艺流程为: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含少量Fe2O3、SiO2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加入稀硫酸后碳酸锌、氧化铁溶解,二氧化硅等不溶物形成沉淀,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不溶物;向所得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再加入ZnO调节溶液pH,将铁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通过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

(1)根据题中流程可知,通过过滤将硫酸锌溶液和滤渣分离,则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组成,则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答案为: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2)加入双氧水目的是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以便通过调节溶液pH将杂质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Fe2++2H++H2O2=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2H++H2O2=2Fe3++2H2O;

(3)铁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2.7,完全沉淀时的pH为3.2,锌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6.2,所以除去铁离子且不影响锌离子的pH范围为3.2~6.2,故答案为:3.2~6.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化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l)某工厂以Na2S 为原料利用工业废液(含 H+、Zn2+、Cl2+、Al3+、Fe2+、Fe3+ )可制得ZnS,其流程如下;

①步骤(i)所得滤渣中含有铝元素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i)所加ZnO的作用为______

③步骤(iii)中得到Cd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废水中汞常用硫化钠除去,汞的除去与溶液pH和硫化钠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比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使除汞达到最佳效果,应控制条件是______

(3)电解硫化钠溶液可生成用途广泛的多硫化物.如图2是电解产生多硫化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S2--2xe-═Sx,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当反应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 (标准状况下).

②将Na2S.9H2O溶于水中配制硫化物溶液时,通常是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其原因是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以Na2S 为原料利用工业废液(含 H+、Zn2+、Cl2+、Al3+、Fe2+、Fe3+ )制得ZnS,其流程:先沉淀铝离子,再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入氧化锌调节pH,除去铁离子,向滤液中加入金属锌置换出金属铬,

①先沉淀铝离子,加入试剂,过滤,可以得到含有铝元素的滤渣,含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Al(OH)3

②步骤(i)所加ZnO的作用为调节pH,将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铁离子,故答案为:调节pH,除去铁离子;

③步骤(iii),向滤液中加入金属锌置换出金属铬,得到Cd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Zn+Cd2+=Cd+Zn2+,故答案为:Zn+Cd2+=Cd+Zn2+

(2)依据图象中曲线分析,汞去除率最佳PH和x的取值是x=12 pH介于9~10之间时汞的去除率最大,接近100%,故答案为:x=12,pH介于9~10之间;

(3)①阴极上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e-=H2↑,当反应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0.5mol,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

故答案为:2H++2e-=H2↑;11.2L;

②硫化钠中的硫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硫单质,配制时要隔绝氧气,可用氮气气流,即:2S2-+O2+2H2O=2S↓+4OH-,故答案为:2S2-+O2+2H2O=2S↓+4OH-

解析

解:(1)以Na2S 为原料利用工业废液(含 H+、Zn2+、Cl2+、Al3+、Fe2+、Fe3+ )制得ZnS,其流程:先沉淀铝离子,再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入氧化锌调节pH,除去铁离子,向滤液中加入金属锌置换出金属铬,

①先沉淀铝离子,加入试剂,过滤,可以得到含有铝元素的滤渣,含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Al(OH)3

②步骤(i)所加ZnO的作用为调节pH,将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铁离子,故答案为:调节pH,除去铁离子;

③步骤(iii),向滤液中加入金属锌置换出金属铬,得到Cd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Zn+Cd2+=Cd+Zn2+,故答案为:Zn+Cd2+=Cd+Zn2+

(2)依据图象中曲线分析,汞去除率最佳PH和x的取值是x=12 pH介于9~10之间时汞的去除率最大,接近100%,故答案为:x=12,pH介于9~10之间;

(3)①阴极上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e-=H2↑,当反应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0.5mol,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

故答案为:2H++2e-=H2↑;11.2L;

②硫化钠中的硫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硫单质,配制时要隔绝氧气,可用氮气气流,即:2S2-+O2+2H2O=2S↓+4OH-,故答案为:2S2-+O2+2H2O=2S↓+4O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 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收集到的V L气体全为 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C操作Ⅱ应是洗涤

D铜的质量分数为:×1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铜银合金与足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银溶液、NO或NO2气体,由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则用排水法收集到的VL气体为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过滤后得到AgCl固体,然后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干燥的AgCl,

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不能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故A正确;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故B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Ⅱ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影响氯化银的质量测定,故操作Ⅱ应是洗涤,故C正确;

D.氯化银的质量为wg,所以合金中银的质量为:wg×=g,故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100%,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制取蒸馏水,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冷却水从______口进.

(4)现需配制250mL 0.2mol•L-1 NaCl溶液,其中装置II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时转移操作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蒸馏烧瓶

冷凝管

酒精灯

蒸馏

g

未用玻璃棒引流

未采用250ml容量瓶

解析

解:(1)蒸馏装置中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①为蒸馏烧瓶②为冷凝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查漏,故答案为:④;

(3)制取蒸馏水的实质是蒸馏过程,必须用酒精灯,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酒精灯;蒸馏;g;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配制多大体积的溶液则选择多大规格的容量瓶,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ml容量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双氧水的结构式为:______;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A的化学式是______,装置Ⅲ中A在______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较大,则气体产物中有Cl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Cl2的原因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解:(1)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的电子式为,其结构式为:H-O-O-H,

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反应物为NaClO3、Na2SO3、加入A溶液,产生C1O2、Na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32-+2ClO3-=2C1O2+SO42-+H2O,所以Na2SO3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将ClO3-还原为C1O2

故答案为:H-O-0-H;Na2SO3

(2)Ⅱ中反应根据流程信息可知,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反应中ClO2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H2O2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4n(ClO2)=n(HC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离子方程式是2ClO2+H2O2+2OH-=2ClO2-+O2↑+2H2O,

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故答案为:H2SO4;阳;

(4)①亚氯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lO2、NaCl和水,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故答案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②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ClO2-具有氧化性,ClO2-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离子方程式为ClO2-+3Cl-+4H+=2Cl2+2H2O,根据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

故答案为:ClO2-+3Cl-+4H+=2Cl2+2H2O;

(5)Fe2+与变质前后的NaClO2反应,最后的还原产物都是NaCl,根据电子守恒消耗的Fe2+物质的量应相同,故答案为:相同.

解析

解:(1)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的电子式为,其结构式为:H-O-O-H,

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反应物为NaClO3、Na2SO3、加入A溶液,产生C1O2、Na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32-+2ClO3-=2C1O2+SO42-+H2O,所以Na2SO3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将ClO3-还原为C1O2

故答案为:H-O-0-H;Na2SO3

(2)Ⅱ中反应根据流程信息可知,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反应中ClO2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H2O2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4n(ClO2)=n(HC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离子方程式是2ClO2+H2O2+2OH-=2ClO2-+O2↑+2H2O,

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故答案为:H2SO4;阳;

(4)①亚氯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lO2、NaCl和水,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故答案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②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ClO2-具有氧化性,ClO2-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离子方程式为ClO2-+3Cl-+4H+=2Cl2+2H2O,根据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

故答案为:ClO2-+3Cl-+4H+=2Cl2+2H2O;

(5)Fe2+与变质前后的NaClO2反应,最后的还原产物都是NaCl,根据电子守恒消耗的Fe2+物质的量应相同,故答案为:相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乙酸乙酯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物质,乙醇和乙酸均是易溶的,所以步骤①是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采用分液的方法,

乙酸和乙醇的碳酸钠水溶液是互溶的,其中乙醇的沸点很低,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醇分离出来,

乙酸钠加入硫酸,得到乙酸和硫酸钠,二者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得到乙酸.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过程Ⅰ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过程Ⅱ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______.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Ⅳ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是______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Na+)=2c(CO32-

B、c(Na+)>c(CO32-)>c(HCO3-

C、c(OH-)>c(HCO3-)>c(H+

D、c(OH-)-c(H+)═c(HCO3-)+2c(H2CO3

(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如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Co3O4和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SO4、Na2SO4和H2O,反应方程式为: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盐酸具有还原性,能被Co2O3•CoO氧化生成有毒的氯气而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盐酸,

故答案为: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Co2O3•CoO可氧化盐酸产生Cl2污染环境;

(3)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故答案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中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Ⅳ中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故答案为: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5)A.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HCO3-)+c(OH-)+2c(CO32-),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B正确;

C.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C正确;

D.Na2CO3溶液中质子守恒:c(H+)═c(OH-)+c(HCO3-)+2c(H2CO3),故D正确;

故选:BCD;

(6)CoCl2•6H2O~CoCl2

        238             130    

         m             65mg

   解得:m=119mg

 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nH2O,则有:

   CoCl2•6H2O~CoCl2•nH2O△m

    238                       18(6-n)

   119mg                      119mg-83mg

=,解得:n=2,

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2H2O,故答案为:CoCl2•2H2O.

解析

解:(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Co3O4和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SO4、Na2SO4和H2O,反应方程式为: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盐酸具有还原性,能被Co2O3•CoO氧化生成有毒的氯气而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盐酸,

故答案为: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Co2O3•CoO可氧化盐酸产生Cl2污染环境;

(3)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故答案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中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Ⅳ中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故答案为: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5)A.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HCO3-)+c(OH-)+2c(CO32-),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B正确;

C.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C正确;

D.Na2CO3溶液中质子守恒:c(H+)═c(OH-)+c(HCO3-)+2c(H2CO3),故D正确;

故选:BCD;

(6)CoCl2•6H2O~CoCl2

        238             130    

         m             65mg

   解得:m=119mg

 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nH2O,则有:

   CoCl2•6H2O~CoCl2•nH2O△m

    238                       18(6-n)

   119mg                      119mg-83mg

=,解得:n=2,

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2H2O,故答案为:CoCl2•2H2O.

下一知识点 : 物质含量的测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