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无色气体,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接着又变澄清,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蜡烛熄灭,则该气体(  )

A一定是CO2

B一定是SO2

C可能是CO2或SO2

D一定是CO2和SO2混合气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某无色气体,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该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接着又变澄清,该气体可能为CO2或SO2,先生成的是碳酸钙或亚硫酸钙沉淀,气体过量后生成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或亚硫酸氢钙;

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蜡烛熄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够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根据分析可知,该气体可能是CO2或SO2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只有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肯定无Cl2和O2

D肯定有SO2和NO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Cl2和NO2气体,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则一定没有O2,所以气体肯定没有:Cl2、O2和NO2,肯定有SO2,NO,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O2、CO2、HCl、NH3、NO、Br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通过干燥管后(干燥管未与空气接触)气体呈红棕色,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一定有NO和O2

B原气体中一定有NO、CO2

C原混合气体中可能有HCl、Br2、O2

D原气体中一定没有HCl、Br2、CO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混合气体为无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的气体Br2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则一定含有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NH3,HCl能够与氨气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存在HCl;

通过盛有过氧化钠的干燥管时,气体变成红棕色,该红棕色气体为NO2,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O,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会存在氧气;混合气体中还应该含有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气体CO2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为:NH3、NO、CO2,一定不含Br2、HCl、O2,故A错误;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为:NH3、NO、CO2,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Br2、HCl、O2,故C错误;

D.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溴乙烷的消去反应:+NaOHCH2=CH2↑+NaBr+H2O,利用KMnO4+CH2═CH2+H2SO4→CO2↑+K2SO4+MnSO4+H2O,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检验乙烯;但乙烯中含有杂质乙醇,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5C2H5OH+4KMnO4 +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需用水分离,乙醇能和水任意比互溶,而乙烯难溶于水,故A正确;

B.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含有的杂质乙醇,乙醇不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无需分离乙醇和乙烯,故B错误;

C.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CH3-CH2-OH CH2═CH2↑+H2O,同时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为C2H5OH+2H2SO42C+2SO2↑+5H2O,含有杂质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5C2H5OH+4KMnO4 +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需用NaOH溶液分离,NaOH溶液能溶解乙醇,能和二氧化硫反应,故C正确;

D.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会有杂质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SO2+2H2O+Br2═H2SO4+2HBr,乙醇与水互溶,二氧化碳不影响乙烯的检验,需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乙烯能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褪色证明乙烯存在,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种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2、HBr、NH3、NO2、N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少,继续通过装有固体Na2O2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显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试管内水位上升,最后溶液充满试管.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有(  )

A原气体一定含有NH3、NO、CO2

B原气体一定不含HBr、NO2、H2

C原气体中NO与CO2的体积比一定为3:2

D原气体中NO与CO2的体积比一定为2: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无色混合气体,说明没有NO2气体;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减小,说明有NH3,则一定没有HBr;通过过氧化钠后,气体呈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2、NO;最后混合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最后试管里仍为一满试管液体,说明氧气和一氧化氮恰好全部转化为硝酸,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H2

A.根据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NH3、NO、CO2,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原气体一定不含HBr、NO2、H2,故B正确;

C.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可知一氧化氮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3,2Na2O2+2CO2=2Na2CO3+O2 生成3体积的氧气需要6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原气体中NO与CO2的体积比一定为4:6=2:3,故C错误;

D.根据C可知,原气体中NO与CO2的体积比一定为2:3,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可能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NO2

C可能有Cl2和O2

D不能确定是否有O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NO2气体为红棕色,Cl2为黄绿色,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Cl2和NO2气体,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为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氧气,

A.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一定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气体NO,故A错误;

B.NO2气体为红棕色,此混合气体为无色,所以一定不含NO2,故B正确;

C.Cl2为黄绿色,该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Cl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氧气,故C错误;

D.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把气体缓慢通过盛有足量试剂的试剂瓶A,在试管B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吸收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褪色,故A错误; 

B.浓硫酸与Cl2、HCl不反应,氯气有强氧化性,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B正确;

C.浓硫酸可吸收氨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弱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C错误;

D.气体通到A中HCl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塔,二氧化碳与AgNO3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安徽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不一定含有SO42-、SO32-,故A错误;

B.二氧化硫能够漂白品红溶液,但是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为二氧化硫,可能为氯气、臭氧等,故B错误;

C.二氧化氮气体在溶液中能够氧化碘离子,所以该红棕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氮,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定条件下,将0.1L CO、0.2L CO2、0.1L NO、0.2L NO2和0.2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CO与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所以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论怎样,最终的气体肯定有0.1L CO,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水,反应为NO+NO2+2NaOH=2NaNO2+H2O,过量的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所以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0.2L CO2、0.1L NO、0.2L NO2被吸收,这时出来的气体有0.1L CO、0.2L NH3,氨气极易能溶于水,所以其余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最后的气体为CO,故A正确;

B.CO与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所以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论怎样,最终的气体肯定有0.1L CO,故B错误;

C.若第一个洗气瓶盛有足量蒸馏水,二氧化碳、氨气都能溶于水,3NO2+H2O═2HNO3+NO,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NO和少量二氧化碳,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被氢氧化钠吸收,最后的气体为CO、NO,故C正确;

D.若第一个洗气瓶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氮和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和硝酸钠,氨气极易能溶于水,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 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最后的气体为 CO、N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其余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最后的气体为CO,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______试剂(填编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4)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为______

正确答案

B

检验该气体中是否含有SO2

检验该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解析

解:(1)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SO2,防止影响CO2检验,选择试剂要能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吸收CO2,不能引入CO2

A.氢氧化钠溶液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正确;

C.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错误;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但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故答案为:B;

    根据题意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浑浊又变澄清,说明气体为SO2,CO2中一种或两种,故猜想1:气体为CO2猜想2:气体为SO2猜想3:气体为SO2和CO2的混合物;由题给装置图可知,探究该气体成分的实验原理为:A装置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存在;B装置除去气体中SO2;C装置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D装置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存在.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

故答案为:检验该气体中是否含有SO2

(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CO2的存在,

故答案为:检验该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4)由实验现象知,①A中品红褪色,说明气体含有SO2;②C中品红不褪色,说明SO2已经除尽;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气体中含有CO2,故该气体是SO2,CO2的混合气体.

故答案为:SO2、CO2的混合气体.

下一知识点 : 物质含量的测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