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采用电解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废气的工艺流程.该方法对H2S的吸收率达99%以上,并可制取H2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B电解过程中的阳极反应主要为:2Cl--2e-═Cl2

C电解产物X在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

D实验室可用点燃充分燃烧的方法消除H2S污染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由图中的流程图可知,FeCl3与H2S反应,FeCl3中+3价的铁具有氧化性,H2S中-2价的硫具有还原性,所以两者反应生成S和Fe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硫化氢是气体,水是弱电解质写化学式,得失电子数守恒,所以离子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

B.电解的是氯化亚铁和盐酸溶液,阳极发生的应该是氧化反应,所得滤液中含有Fe2+、H+和Cl-,由于还原性Fe2+>Cl-,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2+-e-═Fe3+,故B错误;

C.该流程图中过程中电解的是氯化亚铁和盐酸溶液,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2+-e-═Fe3+,所以X为FeCl3,可回收与H2S反应,所以电解产物X在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故C正确;

D.由于H2S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生成的SO2也是一种有毒气体,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含有镁、铁、铝、钙等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Ksp[Mg(OH)2]=6.0×10-12.②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第一次煮沸的目的是______

(2)若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pH≥______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第二次过滤需要趁热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______;②过滤,得沉淀;③______;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______(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正确答案

提高Mg2+的浸取率

8

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

Al(OH)3、Fe(OH)3、CaSO4•2H2O

NaOH溶液

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20.0%

解析

解:(1)根据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可以知道,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并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故答案为: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的氢氧根浓度=mol/L=10-6mol/L,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0-8mol/L,pH为8,故答案为:8;

(3)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者根据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知道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所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故答案为: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Al(OH)3、Fe(OH)3、CaSO4•2H2O;

(4)镁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纯净的沉淀,再加入硫酸,蒸发结晶可以获得硫酸镁晶体,故答案为:NaOH溶液;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5)解:设该盐泥中含Mg(OH)2的质量为X,MgSO4•7H2O质量为24.6克,物质的量是0.1mol.

               由关系式MgSO4•7H2O-Mg(OH)2

                        1mol     58克

                        0.1mol    x

                        x=5.8克

故该盐泥中含Mg(OH)2的百分含量为×100%=20%,故答案为:2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4秋•安庆月考)某工厂废液经测定得知主要含有乙醇,其中还有丙酮、乙酸和乙酸乙酯.根据下列各物质的性质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乙酯)

按下列步骤回收乙醇和乙酸:

①向废液中加入烧碱溶液,调整溶液的pH=10;

②将混合液放入蒸馏器中缓缓加热;

③收集温度在70℃~85℃时的馏出物;

④排出蒸馏器中的残液,冷却后向其中加浓硫酸(过量),然后再放入耐酸蒸馏器中进行蒸馏,回收馏出物.

蒸馏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烧碱使溶液的pH=10的目的是______

(2)冷凝管中冷却水进口是______.烧瓶中少量加瓷片的作用是______

(3)在步骤④中加入过量浓硫酸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4)在70℃~85℃时馏出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当最后蒸馏的温度控制在85℃~125℃一段时间后,耐酸蒸馏器残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入烧碱使溶液的pH=10的目的是将乙酸转化为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

故答案为:将乙酸转化为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

(2)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进口是B.烧瓶中少量加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B;防止暴沸;

(3)在步骤④中加入过量浓硫酸的目的是和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方程式为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故答案为: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4)依据图表中物质沸点分析可知,在70℃~85℃时馏出物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当最后蒸馏的温度控制在85℃~125℃一段时间后,耐酸蒸馏器残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依据反应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可知,得到残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故答案为:乙醇; Na2SO4

解析

解:(1)加入烧碱使溶液的pH=10的目的是将乙酸转化为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

故答案为:将乙酸转化为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

(2)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进口是B.烧瓶中少量加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B;防止暴沸;

(3)在步骤④中加入过量浓硫酸的目的是和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方程式为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故答案为: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4)依据图表中物质沸点分析可知,在70℃~85℃时馏出物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当最后蒸馏的温度控制在85℃~125℃一段时间后,耐酸蒸馏器残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依据反应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可知,得到残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故答案为:乙醇; Na2SO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过滤、蒸发、蒸馏、萃取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D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图中第一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固液化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

由图中第二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从溶液中分离溶质,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发;

由图中第三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

由图中第四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萃取分液;

故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氧化剂,在实验室和医疗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主要含MnO2)制备高锰酸钾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

(1)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反应②的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3)反应②中“酸化”时不能选择下列酸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醋酸

(4)电解锰酸钾溶液也可以制备高锰酸钾,其阴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如图,b为电源的______极,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若电解过程中收集到2.24L H2(标准状况),则得到高锰酸钾______g.(提示:阴离子放电顺序MnO42->OH-

正确答案

解:(1)软锰矿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由流程图可知,通过操作Ⅰ得到滤液,因此操作Ⅰ为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2)K2MnO4与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MnO4和MnO2,Mn元素的化合价由+6变为+7和+4价,因此KMnO4为氧化产物,MnO2为还原产物,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知,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6):(6-4)=1:2,

故答案为:1:2;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盐酸生成氯气,因此不能选用盐酸酸化,

故答案为:a;

(4)电解锰酸钾溶液也可以制备高锰酸钾,锰的化合价升高,MnO42-在阳极放电,电极反应是为MnO42--e-═MnO4-,因此铁棒只能作阴极,所以b为负极;

n(H2)==0.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m(KMnO4)=0.2mol×158g/mol=31.6g,

故答案为:负;MnO42--e-═MnO4-;31.6.

解析

解:(1)软锰矿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由流程图可知,通过操作Ⅰ得到滤液,因此操作Ⅰ为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2)K2MnO4与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MnO4和MnO2,Mn元素的化合价由+6变为+7和+4价,因此KMnO4为氧化产物,MnO2为还原产物,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知,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6):(6-4)=1:2,

故答案为:1:2;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盐酸生成氯气,因此不能选用盐酸酸化,

故答案为:a;

(4)电解锰酸钾溶液也可以制备高锰酸钾,锰的化合价升高,MnO42-在阳极放电,电极反应是为MnO42--e-═MnO4-,因此铁棒只能作阴极,所以b为负极;

n(H2)==0.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m(KMnO4)=0.2mol×158g/mol=31.6g,

故答案为:负;MnO42--e-═MnO4-;31.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能将黄铜矿(CuFeS2)氧化成硫酸盐.发生的反应为:

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

(1)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

(2)工业生产中利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按如下流程图1可制备胆矾(CuSO4•5H2O):

①分析下列表格(其中KSP是相应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步骤一应调节溶液的pH范围是______.请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加入CuO能除去CuSO4溶液中Fe3+的原因______

②步骤三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

(3)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图2的装置从溶液B中提炼金属铜.该过程中右边电极的反应式是______,总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4)工业上冶炼铜的方法之一为:Cu2S(s)+2Cu2O(s)=6Cu(s)+SO2(g)△H

已知:①2Cu(s)+O2(g)=Cu2O(s)△H=-12kJ•mol-1

②2Cu(s)+S(s)=Cu2S(s)△H=-79.5kJ•mol-1

③S(s)+O2(g)=SO2(g)△H=-296.8kJ•mol-1

则该法冶炼铜的反应中△H=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反应中,CuFeS2中Fe从+2价变为产物中的+3价,硫从-2价变为产物中的+6价,Fe和CuFeS2中的S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

故答案为:Fe和CuFeS2中的S;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胆矾(CuSO4•5H2O),需除去杂质三价铁离子,所以调节溶液的pH使三价铁离子变成氢氧化铁沉淀且沉淀完全,而铜离子不能沉淀,所以步骤一应调节溶液的pH范围是3.2≤pH<4.7,加入CuO,CuO与H+反应使c(H+)减小,c(OH-)增大,使溶液中c(Fe3+)•c3(OH-)>Ksp[Fe(OH)3],导致Fe3+生成沉淀而除去,

故答案为:3.2≤pH<4.7;加入CuO与H+反应使c(H+)减小,c(OH-)增大,使溶液中c(Fe3+)•c3(OH-)>Ksp[Fe(OH)3],导致Fe3+生成沉淀而除去;

②CuSO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将热的硫酸铜溶液静置并慢慢降温,得到硫酸铜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CuSO4溶液中铜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氢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铜离子先放电;氢氧根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硫酸根离子的放电能力,氢氧根离子先放电,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过程中右边电极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生成氧气4OH--4e-=O2↑+2H2O;阴极上得电子,反应还原反应,所以铜离子的阴极上得电子生成铜Cu2++2e-=Cu,总的反应为:2CuSO4+2H2O2Cu+2H2SO4+O2↑,

故答案为:4OH--4e-=O2↑+2H2O;2CuSO4+2H2O2Cu+2H2SO4+O2↑;

(4)①2Cu(s)+O2(g)=Cu2O(s)△H=-12kJ•mol-1②2Cu(s)+S(s)=Cu2S(s)△H=-79.5kJ•mol-1③S(s)+O2(g)=SO2(g)△H=-296.8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可得Cu2S(s)+2Cu2O(s)=6Cu(s)+SO2(g);△H4=-193.33kJ/mol,

故答案为:-193.3kJ•mol-1

解析

解:(1)在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反应中,CuFeS2中Fe从+2价变为产物中的+3价,硫从-2价变为产物中的+6价,Fe和CuFeS2中的S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

故答案为:Fe和CuFeS2中的S;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胆矾(CuSO4•5H2O),需除去杂质三价铁离子,所以调节溶液的pH使三价铁离子变成氢氧化铁沉淀且沉淀完全,而铜离子不能沉淀,所以步骤一应调节溶液的pH范围是3.2≤pH<4.7,加入CuO,CuO与H+反应使c(H+)减小,c(OH-)增大,使溶液中c(Fe3+)•c3(OH-)>Ksp[Fe(OH)3],导致Fe3+生成沉淀而除去,

故答案为:3.2≤pH<4.7;加入CuO与H+反应使c(H+)减小,c(OH-)增大,使溶液中c(Fe3+)•c3(OH-)>Ksp[Fe(OH)3],导致Fe3+生成沉淀而除去;

②CuSO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将热的硫酸铜溶液静置并慢慢降温,得到硫酸铜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CuSO4溶液中铜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氢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铜离子先放电;氢氧根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硫酸根离子的放电能力,氢氧根离子先放电,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过程中右边电极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生成氧气4OH--4e-=O2↑+2H2O;阴极上得电子,反应还原反应,所以铜离子的阴极上得电子生成铜Cu2++2e-=Cu,总的反应为:2CuSO4+2H2O2Cu+2H2SO4+O2↑,

故答案为:4OH--4e-=O2↑+2H2O;2CuSO4+2H2O2Cu+2H2SO4+O2↑;

(4)①2Cu(s)+O2(g)=Cu2O(s)△H=-12kJ•mol-1②2Cu(s)+S(s)=Cu2S(s)△H=-79.5kJ•mol-1③S(s)+O2(g)=SO2(g)△H=-296.8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可得Cu2S(s)+2Cu2O(s)=6Cu(s)+SO2(g);△H4=-193.33kJ/mol,

故答案为:-193.3kJ•mol-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富马酸亚铁(分子式为C4H2O4Fe,结构简式为)是一种限量使用的铁强化剂.

(1)下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取富马酸亚铁的流程图:

①根据题意,请你写出富马酸的结构简式:______

②绿矾(FeSO4•7H2O)在保存过程中形成的杂质主要有______(填化学式).

③操作Y包括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④判断操作Y中“洗涤”富马酸亚铁产品表明已洗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所得富马酸亚铁产品属于亚铁盐(可供选用的试剂有KSCN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填写下表相应空格:

正确答案

解:制取富马酸亚铁的流程为:先分别溶解绿矾和富马酸,然后用碳酸钠与富马酸反应生成富马酸钠,富马酸钠与绿矾反应生成富马酸亚铁溶液,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得到富马酸亚铁产品,

(1)①根据结构式可知,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HOOCHC═CHCOOH,

故答案为:HOOCHC═CHCOOH;

②由于亚铁离子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铁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所以绿矾(FeSO4?7H20)在保存过程中形成的杂质主要有硫酸铁、氢氧化铁等杂质,

故答案为:Fe2(SO43、Fe(OH)3

③得到的含有富马酸亚铁的溶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最后得到富马酸亚铁产品,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④富马酸亚铁表面的可溶性杂质离子有Na+、SO42-等,可以从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Na+或SO42-来设计实验,所以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盐酸酸化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2)检验亚铁离子时,先判断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然后加入氧化剂,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离子,从而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具体操作的方法为:②取少量滤液,滴加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没有三价铁离子,

③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

解析

解:制取富马酸亚铁的流程为:先分别溶解绿矾和富马酸,然后用碳酸钠与富马酸反应生成富马酸钠,富马酸钠与绿矾反应生成富马酸亚铁溶液,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得到富马酸亚铁产品,

(1)①根据结构式可知,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HOOCHC═CHCOOH,

故答案为:HOOCHC═CHCOOH;

②由于亚铁离子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铁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所以绿矾(FeSO4?7H20)在保存过程中形成的杂质主要有硫酸铁、氢氧化铁等杂质,

故答案为:Fe2(SO43、Fe(OH)3

③得到的含有富马酸亚铁的溶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最后得到富马酸亚铁产品,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④富马酸亚铁表面的可溶性杂质离子有Na+、SO42-等,可以从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Na+或SO42-来设计实验,所以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盐酸酸化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2)检验亚铁离子时,先判断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然后加入氧化剂,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离子,从而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具体操作的方法为:②取少量滤液,滴加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没有三价铁离子,

③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1℃时晶体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用工业碳酸锶粉末(含少量Ba、Fe的化合物)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的过程如图.

请回答:

(1)氯化锶溶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写出步骤②在浆液中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步骤③中调节溶液pH至8-1O,宜选用的试剂为______

A.稀硫酸  B.氢氧化锶粉末  C.氢氧化钠  D.氧化锶粉末

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⑤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______

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锶饱和溶液

工业上用50~60℃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该温度的原因是______

(5)若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mol•L-1,依据下表数据可以推算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所以Sr金属性比钙强,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所以氯化锶溶液显中性,

故答案为:中性;

(2)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水、二氧化碳.碳酸锶不溶于水,氯化锶易溶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rCO3+2H+═Sr2++H2O+CO2↑,

故答案为:SrCO3+2H+═Sr2++H2O+CO2↑;

(3)调节pH除去Fe3+等,要不能引入杂质,最好选用氢氧化锶粉末或氧化锶粉末;由于前面加入了稀硫酸故有硫酸钡生成,所以沉淀有两种即BaSO4、Fe(OH)3

故答案为:B D;BaSO4、Fe(OH)3

(4)为了减少氯化锶溶解,所以用氯化锶饱和溶液洗涤晶体,由题中信息可知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时温度不能太高,当高于61℃时晶体会失去结晶水;

故答案为:D;温度高有利于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但温度高于61℃时晶体会失去结晶水;

(5)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mol•L-1,则c(SO42-)===1.1×10-5mol/L;

所以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为c(Sr2+)===0.03mol/L,当Sr2+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3mol/L是会析出SrSO4沉淀,所以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不大于0.03mol/L;

故答案为:不大于0.03mol/L.

解析

解:(1)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所以Sr金属性比钙强,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所以氯化锶溶液显中性,

故答案为:中性;

(2)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水、二氧化碳.碳酸锶不溶于水,氯化锶易溶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rCO3+2H+═Sr2++H2O+CO2↑,

故答案为:SrCO3+2H+═Sr2++H2O+CO2↑;

(3)调节pH除去Fe3+等,要不能引入杂质,最好选用氢氧化锶粉末或氧化锶粉末;由于前面加入了稀硫酸故有硫酸钡生成,所以沉淀有两种即BaSO4、Fe(OH)3

故答案为:B D;BaSO4、Fe(OH)3

(4)为了减少氯化锶溶解,所以用氯化锶饱和溶液洗涤晶体,由题中信息可知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时温度不能太高,当高于61℃时晶体会失去结晶水;

故答案为:D;温度高有利于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但温度高于61℃时晶体会失去结晶水;

(5)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mol•L-1,则c(SO42-)===1.1×10-5mol/L;

所以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为c(Sr2+)===0.03mol/L,当Sr2+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3mol/L是会析出SrSO4沉淀,所以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不大于0.03mol/L;

故答案为:不大于0.03mol/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来制取较纯净的硝酸钾晶体,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请根据图1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2)参照如图2溶解度曲线,写出固体A、B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欲得到较纯的硝酸钾晶体需用少量的______(填“热水”,“冷水”)洗涤固体

(3)在操作②的过程中要用到减压的方法进行过滤,叫减压过滤,俗称抽滤.如图3为减压过滤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图3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②采用减压过滤的目的是______

③请指出图3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

④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B与C或C和抽气泵间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其原因是______

(4)固体B中杂质的检验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解:(1)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较高时KNO3的溶解度较大,全部溶于水,而NaCl的溶解度较小,当蒸发溶剂时,NaCl先结晶析出,然后趁热过滤,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过滤;

(2)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较高时KNO3的溶解度较大,全部溶于水,而NaCl的溶解度较小,当蒸发溶剂时,NaCl先结晶析出,后析出的是KNO3,由于KNO3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要用冷水洗涤固体;

故答案为:NaCl;KNO3;冷水;

(3)①仪器A的名称布氏漏斗,B的名称吸滤瓶,C的名称安全瓶;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

②操作①时在固体NaCl析出时,为了防止KNO3的析出要趁热过滤,所以应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晶体,用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速度较快,

故答案为: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晶体;

③布氏漏斗的斜面应朝向吸滤瓶的支管口,安全瓶内应短管进长管出,故答案为:布氏漏斗的斜面应朝向吸滤瓶的支管口,安全瓶内应短管进长管出;

④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B与C或C和抽气泵间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其原因是防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

(4)固体B(KNO3)中的杂质为NaCl,要检验其存在,只需检验Cl-即可,操作为:取少量固体B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固体B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杂质.

解析

解:(1)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较高时KNO3的溶解度较大,全部溶于水,而NaCl的溶解度较小,当蒸发溶剂时,NaCl先结晶析出,然后趁热过滤,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过滤;

(2)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较高时KNO3的溶解度较大,全部溶于水,而NaCl的溶解度较小,当蒸发溶剂时,NaCl先结晶析出,后析出的是KNO3,由于KNO3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要用冷水洗涤固体;

故答案为:NaCl;KNO3;冷水;

(3)①仪器A的名称布氏漏斗,B的名称吸滤瓶,C的名称安全瓶;故答案为: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

②操作①时在固体NaCl析出时,为了防止KNO3的析出要趁热过滤,所以应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晶体,用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速度较快,

故答案为: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晶体;

③布氏漏斗的斜面应朝向吸滤瓶的支管口,安全瓶内应短管进长管出,故答案为:布氏漏斗的斜面应朝向吸滤瓶的支管口,安全瓶内应短管进长管出;

④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B与C或C和抽气泵间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其原因是防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

(4)固体B(KNO3)中的杂质为NaCl,要检验其存在,只需检验Cl-即可,操作为:取少量固体B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固体B加水溶解,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杂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Al,还含有少量的铜锈[Cu2(OH)2CO3]、少量的铁锈和少量的氧化铝,用上述废金属屑制取胆矾(CuSO4•5H2O)、无水AlCl3和铁红的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废金属屑粉末中加入试剂A,生成气体1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溶液2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气体2的成分是______

(3)溶液2转化为固体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利用固体2制取CuSO4溶液有多种方法.

①在固体2中加入浓H2SO4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在固体2中加入稀H2SO4后,通入O2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溶液1转化为溶液4过程中,不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试剂C,理由是______

(6)直接加热AlCl3•6H2O不能得到无水AlCl3,SOCl2为无色液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HCl和一种具有漂白性的气体.AlCl3•6H2O与SOCl2混合加热制取无水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废金属中加入过量试剂A,根据图知,金属Al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无水AlCl3,根据元素守恒知,滤液1中含有Al元素,Cu和Fe不和A反应,则A为NaOH;Al、Al2O3和NaOH溶液反应都生成NaAlO2,同时生成H2,则气体1是H2、固体1是Cu和Fe、[Cu2(OH)2CO3]、铁锈;

溶液1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固体4是Al(OH)3,溶液3是NaHCO3

固体4和试剂C反应生成溶液4,根据元素守恒知,试剂C是稀盐酸,带结晶水的氯化铝失水生成无水AlCl3

固体1和试剂B反应得到固体2、溶液2和气体2,固体2能得到CuSO4,则固体2为Cu,从硫酸铜溶液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胆矾;

Fe和试剂B反应生成气体2,气体2和试剂A反应生成H2,则气体2中含有CO2、H2

反应中Fe3+、Cu2+和Fe反应生成Fe2+,溶液2中含有Fe2+,向溶液2中加入过量试剂A得到固体3为Fe(OH)3,灼烧Fe(OH)3得到铁红Fe2O3

(1)试剂A是NaOH溶液,Al、Al2O3都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2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2+;气体2的成分是CO2和H2

故答案为:Fe2+;CO2和H2

(3)溶液2转化为固体3的反应是亚铁离子和NaOH、氧气的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8OH-+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2++8OH-+O2+2H2O═4Fe(OH)3↓;

(4)①固体2是Cu,在固体2中加入浓H2SO4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在固体2中加入稀H2SO4后,通入O2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4H++O22Cu2++2H2O,

故答案为:2Cu+4H++O22Cu2++2H2O;

(5)溶液1转化为溶液4过程中,不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试剂C,理由是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盐酸,会使溶液4中混有试剂A中的阳离子(如Na+等),而不是纯净的AlCl3溶液,

故答案为: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盐酸,会使溶液4中混有试剂A中的阳离子(如Na+等),而不是纯净的AlCl3溶液;

(6)氯化铝易水解,所以直接加热得不到氯化铝,需要在氯化氢的气氛中加热;SOCl2为无色液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HCl和一种具有漂白性的气体,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硫,则反应的方程式是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故答案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解析

解:废金属中加入过量试剂A,根据图知,金属Al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无水AlCl3,根据元素守恒知,滤液1中含有Al元素,Cu和Fe不和A反应,则A为NaOH;Al、Al2O3和NaOH溶液反应都生成NaAlO2,同时生成H2,则气体1是H2、固体1是Cu和Fe、[Cu2(OH)2CO3]、铁锈;

溶液1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固体4是Al(OH)3,溶液3是NaHCO3

固体4和试剂C反应生成溶液4,根据元素守恒知,试剂C是稀盐酸,带结晶水的氯化铝失水生成无水AlCl3

固体1和试剂B反应得到固体2、溶液2和气体2,固体2能得到CuSO4,则固体2为Cu,从硫酸铜溶液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胆矾;

Fe和试剂B反应生成气体2,气体2和试剂A反应生成H2,则气体2中含有CO2、H2

反应中Fe3+、Cu2+和Fe反应生成Fe2+,溶液2中含有Fe2+,向溶液2中加入过量试剂A得到固体3为Fe(OH)3,灼烧Fe(OH)3得到铁红Fe2O3

(1)试剂A是NaOH溶液,Al、Al2O3都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2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2+;气体2的成分是CO2和H2

故答案为:Fe2+;CO2和H2

(3)溶液2转化为固体3的反应是亚铁离子和NaOH、氧气的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8OH-+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2++8OH-+O2+2H2O═4Fe(OH)3↓;

(4)①固体2是Cu,在固体2中加入浓H2SO4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在固体2中加入稀H2SO4后,通入O2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4H++O22Cu2++2H2O,

故答案为:2Cu+4H++O22Cu2++2H2O;

(5)溶液1转化为溶液4过程中,不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试剂C,理由是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盐酸,会使溶液4中混有试剂A中的阳离子(如Na+等),而不是纯净的AlCl3溶液,

故答案为: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盐酸,会使溶液4中混有试剂A中的阳离子(如Na+等),而不是纯净的AlCl3溶液;

(6)氯化铝易水解,所以直接加热得不到氯化铝,需要在氯化氢的气氛中加热;SOCl2为无色液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HCl和一种具有漂白性的气体,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硫,则反应的方程式是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故答案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下一知识点 : 物质含量的测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