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H2、CO、CO2和CH4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气体燃烧装置中能提供足量的氧气保证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甲烷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O)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能吸收CO2和水蒸气.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C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3)若取1.6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g,装置D增重2.2g.通过计算回答:燃烧生成CO2______mol,H2O______mol

说明1.6g气体X中含有碳元素______g,含有氢元素______g.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_(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解:(1)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2;装置B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可作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2)装置C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H元素的有无,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C元素的有无.先经过烧碱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到浓硫酸中,影响水的测定结果,所以装置C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

故答案为:b;a;

(3)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气体中不含CO2;装置C增重1.8 g,含H元素的质量为1.8g×=0.2g;装置D增重2.2 g,同理可知含C元素0.6g;气体X1.6 g中含H元素0.2g、含C元素0.6g,应含O元素0.8g,很明显,气体X1.6g中含有CO,且质量为1.4g,物质的量为0.05mol,刚好为C、O元素质量之和,由此可知没有CH4,气体X中还含有0.2gH2

故答案为:0.05;0.1;0.6;0.2;是.

解析

解:(1)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2;装置B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可作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2)装置C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H元素的有无,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C元素的有无.先经过烧碱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到浓硫酸中,影响水的测定结果,所以装置C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

故答案为:b;a;

(3)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气体中不含CO2;装置C增重1.8 g,含H元素的质量为1.8g×=0.2g;装置D增重2.2 g,同理可知含C元素0.6g;气体X1.6 g中含H元素0.2g、含C元素0.6g,应含O元素0.8g,很明显,气体X1.6g中含有CO,且质量为1.4g,物质的量为0.05mol,刚好为C、O元素质量之和,由此可知没有CH4,气体X中还含有0.2gH2

故答案为:0.05;0.1;0.6;0.2;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无色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Cl、NO、NO2、CO2、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此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时的洗气瓶时,气体体积减小.继续通过装有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发现从出气口出来的气体显红棕色,再将该气体全部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最后试管里仍为一满试管液体.由此可推知原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______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浓硫酸的酸性、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结合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气体的成分.

其中混合气体中氨气具有碱性、氢气有还原性、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氯化氢具有酸性.

注意题中典型的实验现象:无色混合气体,说明没有二氧化氮气体;

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减小,说明有氨气;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有氨气存在,就说明没有氯化氢气体;

通过过氧化钠后,气体呈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原混合气体中没有氧气,所以混合气体中有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二氧化碳;

最后混合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最后试管里仍为一满试管液体,说明氧气和一氧化氮恰好全部转化为硝酸且没有氢气.4NO+3 O2+2H2O=4HNO3,一氧化氮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3,2Na2O2+2CO2=2Na2CO3+O2  生成3体积的氧气需要6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4:6=2:3.

故答案为:NH3、NO、CO2;NO2、HCl、H2;NO、CO2; 2:3.

解析

解: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浓硫酸的酸性、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结合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气体的成分.

其中混合气体中氨气具有碱性、氢气有还原性、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氯化氢具有酸性.

注意题中典型的实验现象:无色混合气体,说明没有二氧化氮气体;

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减小,说明有氨气;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有氨气存在,就说明没有氯化氢气体;

通过过氧化钠后,气体呈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原混合气体中没有氧气,所以混合气体中有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二氧化碳;

最后混合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最后试管里仍为一满试管液体,说明氧气和一氧化氮恰好全部转化为硝酸且没有氢气.4NO+3 O2+2H2O=4HNO3,一氧化氮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3,2Na2O2+2CO2=2Na2CO3+O2  生成3体积的氧气需要6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4:6=2:3.

故答案为:NH3、NO、CO2;NO2、HCl、H2;NO、CO2; 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图)产生了兴趣.他拟定“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的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与理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II.  实验室常用H2O2分解法制取O2.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但有同学说这个结论不合理,他认为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 的因素均已忽略.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02+H2O=H2CO3

(2)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可以继续燃烧;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是:

II.(1)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故答案为: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故答案为:阴离子不相同,无法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小段,松手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根据v=判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小段,松手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

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02+H2O=H2CO3

(2)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可以继续燃烧;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是:

II.(1)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故答案为: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故答案为:阴离子不相同,无法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小段,松手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根据v=判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小段,松手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可能含有N2、HCl、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灼热的氧化铜,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气体体积减少;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又减少,并有剩余气体.若上述反应均完全,则对混合气体成份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N2和CO2,可能有HCl和CO

B一定有N2,且HCl、CO、CO2中至少含有一种

C一定有N2、HCl、CO、CO2

D一定有N2、CO2、CO,一定没有HCl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气体若含有CO、HCl,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后全部转化为CO2

再通过Na2O2,气体体积明显减小,Na2O2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氧气,使气体体积明显减小,与过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为原混合气体中的,有可能为CO与CuO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可能为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体积又减少,并有剩余气体,说明一定有N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N2,可能有HCl、CO、CO2中至少含有一种,

A.一定有氮气,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一定有N2,且HCl、CO、CO2中至少含有一种,故B正确;

C.HCl、CO、CO2中至少含有一种,不是全部含有,故C错误;

D.可以含有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失去标签的A、B、C、D、E五个集气瓶,分别充满O2、Cl2、H2、HCl、HBr五种气体中的一种,其中C是黄绿色,A、C混和见光爆炸,C、D混和在瓶壁上出现橙红色小液滴,E遇潮湿空气出现白雾,则: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均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H2

O2

Cl2

HBr

HCl

解析

解:由C是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所以C是氯气;

A、C混和见光爆炸,能和氯气反应的气体有H2、HBr,但氯气和HBr发生置换反应不爆炸,所以A为氢气;

C、D混和在瓶壁上出现橙红色小液滴,氯气和HBr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橙红色物质溴,所以D是HBr;

E遇潮湿空气出现白雾,氯化氢遇水蒸气后能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E是氯化氢:

根据以上分析知,剩余的气体B是氧气.

故答案为:H2 ;O2;Cl2;HBr;HCl.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需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B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

D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该物质也能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若混有该物质,由于(H2O)2也能生成氢气,且一分子(H2O)2生成2分子氢气,所以产生氢气体积多,故A正确;

B、该物质也能被浓硫酸吸收,若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由于相对H2O而言,(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分子数目相同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大,说明存在该物质,故B正确;

C、该物质的pH也等于7,无论该物质是否存在,pH都等于7,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仍为1:2,无论是否存在,氢氧原子个数比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2Cu(NO322CuO+4NO2↑+O2↑;已知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但伸进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木条能复燃,分析说明(  )

ANO2具有氧化性

BNO2具有还原性

CNO2不发生反应

D只有O2才能燃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2Cu(NO322CuO+4NO2↑+O2↑,该反应中氧气占总气体体积的四分之一.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根据实验现象知,二氧化氮支持燃烧,即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入酚酞溶液中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氯化氢、和氯气通入酚酞溶液均无明显显现,故A错误;

B.氯化氢、和氯气遇到干燥的有色布条均无明显显现,故B错误;

C.氯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性白色硝酸银沉淀,氯气通入硝酸银溶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氯化氢遇到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无明显现象;氯气和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2KI+Cl2=2KCl+I2 ,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丝,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的判断中,正确是(  )

A一定有N2、HCl,没有CO

B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C一定有N2、CO和HCl

D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气体若含有CO、HCl在此全部转化为CO2.再通过Na2O2,气体体积明显减小,Na2O2一定是吸收了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氧气,使气体体积明显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体积又减少,并有剩余气体,说明一定有N2.所有混合气体中一定有N2,可能有HCl、CO中至少含有一种.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使湿润的KI淀粉试剂变蓝的气体一定是Cl2

B除去NaF溶液中少量的NaCl,可通入适量F2

C氢碘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因被氧化而变色

D与BaCl2、稀HNO3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使湿润的KI淀粉试剂变蓝的气体不一定是Cl2,溴蒸气、臭氧、二氧化氮都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故A错误;

B.将氟气通入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氟化钠溶液中,由于氟气很活泼,氟气先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氟气不能和氯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气,故B错误;

C.碘离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碘溶于水而使溶液呈黄色,故C正确;

D.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所以BaCl2、稀HNO3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物质含量的测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