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检验
- 共3564题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醇与水能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恋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故B正确;
C.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会给溶液中带进氯离子,所以不能推断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存在,故C错误;
D.量筒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不能量取5.00mL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X、Y、Z、W、G、和H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①X、Y、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W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X和H相遇产生白烟;
③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Z和W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⑤G在W中燃烧可以产生Y和H2O;
⑥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是______,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Z的化学式是______,W的化学式是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Y气体,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Y气体,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H为氨气;实验室制氨气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W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为中性气体,Z和W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红棕色为二氧化氮,所以Z和W分别为NO和O2,2NO+O2═2NO2,
故答案为:NO;O2;
(3)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Y为二氧化硫,G在W中燃烧可以产生Y和H2O,W为O2,说明G含有H、S两种元素,G为H2S,)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故答案为:2H2S+3O22SO2+2H2O;
(4)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因此用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硫气体中常含有杂质水蒸气,浓H2SO4 能除去水蒸气但不能和二氧化硫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所以a→d,氧化硫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长导管C进入d→e→c;二氧化硫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防止造成污染,多余的尾气排出用E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发生SO2+2NaOH=H2O+Na2SO3,气体从短导管f进入,D可以防止倒吸b→f,
故答案为:d、e、c、b;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解:(1)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H为氨气;实验室制氨气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W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为中性气体,Z和W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红棕色为二氧化氮,所以Z和W分别为NO和O2,2NO+O2═2NO2,
故答案为:NO;O2;
(3)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Y为二氧化硫,G在W中燃烧可以产生Y和H2O,W为O2,说明G含有H、S两种元素,G为H2S,)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故答案为:2H2S+3O22SO2+2H2O;
(4)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因此用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硫气体中常含有杂质水蒸气,浓H2SO4 能除去水蒸气但不能和二氧化硫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所以a→d,氧化硫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长导管C进入d→e→c;二氧化硫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防止造成污染,多余的尾气排出用E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发生SO2+2NaOH=H2O+Na2SO3,气体从短导管f进入,D可以防止倒吸b→f,
故答案为:d、e、c、b;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无色的气体甲,可能含NO、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可能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一定不存在NO2,甲气体经过足量的浓硫酸,剩余气体80毫升,说明一定有NH3存在,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
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
所以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为:NH3、NO、CO2,
故选B.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和气→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为了验证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所以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后顺序为:除二氧化碳→除掉水分→还原装置→检验水分→检验二氧化碳.①先吸收二氧化碳除掉二氧化碳的干扰;再除掉水分,排除原有水分的干扰;②还原氧化铜以后,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此顺序不能颠倒.
故答案为:EF→DC→AB→JI→HG;
(2)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确认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并且无水硫酸铜变蓝.
故答为: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无水硫酸铜变蓝;H2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为了验证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所以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后顺序为:除二氧化碳→除掉水分→还原装置→检验水分→检验二氧化碳.①先吸收二氧化碳除掉二氧化碳的干扰;再除掉水分,排除原有水分的干扰;②还原氧化铜以后,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此顺序不能颠倒.
故答案为:EF→DC→AB→JI→HG;
(2)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确认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并且无水硫酸铜变蓝.
故答为: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无水硫酸铜变蓝;H2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S、SO2、CO2、HI、HCl、NO2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气体通入过量氯水后,得到无色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是无色气体,所以一定没有红棕色的气体NO2;将气体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碘离子能够被氯气氧化成有色的碘单质,一定不存在HI气体;由于硫离子能够被氯气氧化成有色的硫单质沉淀,一定不存在H2S气体,氯水为黄绿色,将气体A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SO2,因为SO2+Cl2+2H2O═2HCl+H2SO4,不能确定原气体含氯化氢,所以一定存在的气体为:SO2;一定不存在的气体为:H2S、HI、NO2;可能存在的气体为:HCl、CO2,
A.根据分析可知,原气体中一定SO2,故A正确;
B.该气体中肯定不含有H2S,一定含有SO2,故B错误;
C.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O2,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O2,但一定不存在的气体为:H2S、HI,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故有NaHCO3的晶体析出,故A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出现白烟,故B正确;
C.石油分馏、海水晒盐、花生中提取花生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故D正确;
故选C.
有一种混合气体,它可能由CO、CO2、SO2、HCl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列物质的现象如下:缓慢通过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出现;通过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通过炽热的CuO,固体变为红色;通过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该混合气体组成的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含有SO2;通过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含有HCl,可能含有CO2;通过炽热的CuO,固体变为红色,说明含有CO;故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HCl、SO2和CO,可能含CO2;
故选D.
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样,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②另取样,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③另取样,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①可知,H2、CO具有还原性,都可还原氧化铜,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两者中的一种或都含有;
根据②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CO2;
根据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CO、CH4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至少含有CO、CH4中的一种;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存在CO2,其它三种气体可以任选两种即可,所以B不合理,
故选B.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HCl中的某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右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一定不存在NO2;甲气体经过足量的浓硫酸后剩余气体体积为80mL,说明一定有NH3存在且体积为20mL;
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
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
所以一定含有的气体为:NH3、NO、CO2,一定不含NO2、HCl、N2,
故选B.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Cl2和NO2气体,故C错误,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一定含有SO2,故D错误,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则一定没有O2,综上可得,混合物中肯定没有Cl2、O2和NO2,一定含有SO2、NO.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