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处遭遇自然灾害。找出灾害频发的根源,构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机制,这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1)依据材料一,分析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8~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截至8月15如,舟曲泥石流死亡人数达到1248人,失踪496人,受伤住院治疗66人。10日上午,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当舟曲灾情发生后,我们可以向哪一国际金融机构求援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

(2)变化情况:①1958年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1962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行。

(3)体现:舟曲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部署抢险求援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世界银行。理由:中国是世界银行成员国之一,其宗旨为成员国经济困难提供长期贷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据此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该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90年代初,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发格局,请简述其形成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2年,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3)①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为经济特区。1988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最大) ②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南通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4)“南方谈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真正呈现出了解题的形势。宋献策与刘宗敏后为清兵所诛杀。第二年(1645年)九月,李自成战败,牺牲于湖北九宫山。

——摘自郭沫若《甲胄三百年祭》

材料二 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对于革命来说,总是多一点人了,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为部落首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先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变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反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攻占北京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主张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论十大关系》理论准备的基础上,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及“八大”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前期李自成团结知识分子,发挥了他们出谋划策的作用;后来义军内部分裂,起义最终失败。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

(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要看,二要帮。凝聚人心,团结同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中国百奋斗。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3)埃及:英国收买了当顾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让人民安居乐业。

(2)贞观之治。吸取隋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3)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等。

(4)召开人民政协会议,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要求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粱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

I、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护国运动等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五四运动促进国民觉醒。 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文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时期I(1953——1957年) 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提供保障。

时期Ⅱ(1959——1965年) 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下一知识点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共八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