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2: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3: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4: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5)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拟建一高新技术开发区,请在乙图中A、B、C、D四处选一合适位置并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自北向南 (1分)

(2)交通不便 (1分)

(3)资源枯竭 (1分)

(4)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危害;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荒漠化。(答对其中3点给3分)

(5)C (1分);处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和河流的上游,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3分)

本题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1)结合该地区的地势分布判断河流流向。(2)该地区的早期煤矿兴办的时区为1898年,当地煤炭资源丰富,故限制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主要考虑交通。(3)材料3反映近年来,该市的煤炭资源减少。(4)煤炭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大气污染、水污染、侵占土地、导致地面下沉等方面分析。(5)影响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交通和环境,图示C靠近公园和铁路。且位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图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甲图中A表示_______所占比重。

(2)我国能源消费以_______为主,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_______。这也为山西省_______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_______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乙图中C表示_______,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第二位的是_______。

(4)进入2004年10月份以来,世界原油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给世界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更不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 煤炭

(2)煤炭 不会改变 煤炭 市场

(3)乙 石油 煤炭

(4)世界经济

本题以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山西煤炭开发的市场条件,并由此延伸到我国西气东输和世界原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一些,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石油为主,石油的比重占至40%,所以甲图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中的A自然为煤炭。

(2)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为14亿吨标准煤。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因此,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3)乙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世界上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则占40%的为石油,占第二位的为常规能源煤炭。

(4)进入2004年10月份以来,世界原油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给世界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更不利的则应是世界经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及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8分)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8分)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由海洋向陆地减少(2分)。

原因:具有风能资源;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经济(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6分)

(2)径流量减小(河流补给量减小),含沙量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更加脆弱)。(6分)

(3)江苏: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降水量丰富;河湖众多。(4分)

甘肃:深居内陆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4分)

(4)南京客源特点:游客总量大,以国内游客为主。(2分)

敦煌客源市场条件:境外游客所占比重较大;远离国内客源地或经济发达区(市场距离远);交通通达性较差。(6分)

(5)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6分)

(1)根据图乙中有效风能密度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由海洋向陆地减少。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是:江苏省的工业发展、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且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风能资源,风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对改善环境有很大作用。

(2)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该地区的河流有补给,当湿地面积减小,那么对河流的补给量会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生态系统脆弱。

(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人口分布情况,自然原因是江苏处于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河网密布;地形主要以平原地区;人口就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而甘肃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较远,降水少,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人口分布较少。

(4)从表格数据读出:南京的客源总量大,主要来自国内,入境游客仅占2.5%;甘肃的客源总量小于南京,入境游客多于南京,是因为甘肃敦煌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且交通不便,因此客源少。

(5)江苏发展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源,江苏矿产资源短缺;而甘肃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石油资源也丰富,具有发展工业的资源条件,且甘肃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能源 冶金 化工

(2)电力

(3)电

解答题,需注意比较的是山西“电”与“有色冶金”的投资量大小,其中能源电力总投资占工业行业投资的比重是47.07%×52.44%,约为25%,而有色冶金占工业行业投资的比重是59.14%×22.41%,约为13%。由此可知,山西电力投资比有色冶金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山西煤质优良,大同煤田是我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焦煤,河东煤田则是优质的动力煤。

正确答案

错误

试题分析:大同煤田的灰分、硫分含量低,系中国著名的优质动力用煤;而河东煤田为优质焦煤。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山西煤炭基地的概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从材料一分析我国与世界十个人口大国相比,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    。材料二中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    ,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    。(3分) 

(2) 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3)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举措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能源矿产 俄罗斯 日本(每空各1分)

(2)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3分)

(3)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4分)

试题分析:

(1)读表格和图中数据可知:我国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日本。

(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和巴西,联系它们的资源状况可知其共同点: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

(3)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更低,资源环境的安全系数低,所以应采取的措施应从控制人口,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角度去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近十年来,中国革命的“红都”——志丹县,面对“群山恶水”,奋发图强,实现了由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陕西省志丹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1997~2010年志丹县工业产值示意图(图乙)以及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变化示意图(图丙)。

     

(1)这里的“群山”是指  ①   ;“恶水”是指  ②  。(6分)

(2)志丹县自然带属于由  ①     ②  的过渡地带。(4分)

(3)试指出志丹县从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促使其转型的原因。(6分)

(4)指出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志丹县综合整治的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1)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崎岖不平的丘陵(4分) ②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2分)

(2)①森林带②草原带(每空2分,不分顺序)

(3)转型时期:2002~2006年(2分);

原因: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4)发展趋势:总体波动、良性协调发展(每点2分,共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措施和方法: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改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减少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减少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每点2分,共6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试题分析:

(1)读图甲,结合材料分析,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崎岖不平的丘陵地貌,被称为群山。流经志丹县的河流是北洛河,该段植被差,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洛河泥砂的源地。泥沙含量极大,被称为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

(2)这里是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的过度带,植被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度。

(3)读图乙,可以判断转型时期是2002~2006年。

图乙中,从2002年石油工业产值增加,说明随着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产业转型的过渡期。

(4)读图丙,可以看到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是总体波动,呈良性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志丹县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积极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改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减少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减少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①②⑤⑦⑧⑩ ③④⑨ ⑥

能源按性质分主要有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再生周期长于人类历史的周期,也就是人类历史时期只能生成一次,人类对其利用越用越少,即为非可再生。如果在人类的历史时期可以循环使用,如水能;或取之不竭,如太阳能;或通过生长繁殖可以再生,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能。有些现象虽然看起来能量具大,但目前人类还不能对其利用,所以我们暂且不能称其为能源。如台风、海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等年日照时数线图

材料二: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等。水是白酒的血液,(酒)曲是酒的骨头,粮食则责无旁贷成为酒的肉体。四川在2008年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示阴影区域)发展战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历史名酒众多: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五凤酒、绵竹剑南春等。

(1)指出川滇两省区省会城市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9分)

(2)西南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交通。简述该区域限制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9分)

(3)分析图示阴影区域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条件。(12分)

正确答案

(1)(9分)

差异:昆明年日照时数多(2400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少(1200小时)(3分)

原因:①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南侧,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②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天气,日照时间短。(每点3分,共6分)

(2)(9分)

①西南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形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修建交通线难度大。②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修建交通线困难多。③河流落差大,多急流峡谷,航运条件差。(每点3分,共9分)

(3)(12分)

①地处长江上游,水源充足,水质较好;②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盛产高粱、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酿酒原料丰富;③酿酒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精湛,酒的品质好;④政府政策支持。(每点3分,共12分)

试题分析:

(1)昆明由于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2)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因素给交通线的修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也不利于航运。

(3)分析优势条件要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去分析,自然方面要从水源、原料(农作物)等,社会方面从技术、政策等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分析完成问题:(14分)

(1) 判读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河  C     省   D      

      铁路, ⑤        

(2)该区域的特色能源矿产是          ,其分布特点是                 ;                 ;

               ;                    。

(3) C省所处的地形区是         , 为了充分发挥该省的特色资源优势,加快特色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该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表现在

                    ;                    ;                    。

正确答案

(1)黄河(1分) 山西(1分) 大同(1分) ①大秦(1分) ②太行(1分)

(2)煤炭(1分) 分布范围广(1分);煤种齐全(1分);煤质优良(1分);开采条件好 (1分)  

(3) 黄土高原(1分) 扩大煤炭开采量(1分);提高晋煤外运能力(1分);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柴达木盆地要重点构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六大产业链,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

  

材料二: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由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的天然盐桥。 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桥”上的路面光滑平坦。

材料三:柴达木盆地矿产示意图

(1)简述“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柴达木盆地的气候特征。例举该地区具有区域优势的可再生能源。

(3)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6分)

正确答案

(1)因为该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突出,(2分)根据该地的资源状况,发展的主要产业如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开采冶炼、煤炭化工等产业,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都是重污染工业,环境压力十分巨大。(2分)

(2)降水稀少,气候十分干旱。(2分) 太阳能、风能。(1分)

(3)①柴达木盆地,地处高寒干燥地区,水资源紧缺。②生态系统脆弱,对污染物的容纳和降解能力都很低,抵御灾害和污染的能力差。③当地人口少,消费市场容量小,距离主要产品消费市场都在2000公里以上,由此将带来运输、管理成本的增加,对产品的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④科技水平不够高,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难以突破。⑤铁路、公路、电网等骨干工程基本建成,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的含义分别是A      B      C       D       

(2)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原料         C.能       D.劳动力

(3)现代鲁尔区传统工业            减少,        扩大,积极发展       

         

(4)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1)A.丰富的煤炭资     B.便捷的水陆交通      C.钢铁工业    D.机械工业

(A与B、C与D可互换)                (2)C         

(3)数量、规模、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4)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储量大、开采方便、使用方便 发热量低、污染严重

通过比较以下煤、石油作为能源的特点表格,不难区分其优、缺点。

煤、石油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下一知识点 : 区域经济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