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目前运营中核电站、建设中核电站和筹建中核电站的分布简图。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同时引发多种次生灾害。

(1)简述我国目前运营中、建设中和筹建中核电站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分析其发展核电的区位优势。(8分)

(3)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发展有何启示? (6分)

正确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 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最为密集; 广大中西部地带数量较少。(任答3点,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要点提示:(答出城市或区域2分。不答城市或区域,只解释理由不得分。区位优势从技术力量、经济实力、市场、国家政策等任选三个角度分析,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共6分。)

(3)选址上应在地质稳定、安全隐患小的地区;核电设计应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等特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提高核电站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任答3点,每个要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知,我国目前运营中、建设中和筹建中的核电站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而能源相对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较少分布。

(2)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任选择一个城市或区域为例,从技术、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作答。

(3)核能为清洁能源,但如果发生泄露会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建造核电站时应在地质稳定、安全隐患小的地区选址;建造时要考虑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提高核电站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平时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材料二:在山西省,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1顿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材料三:2005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1)说出山西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条件。(3分)

(2)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利弊。(2分)

(3)从材料中可看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存在什么机遇与挑战?山西省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4分)

正确答案

(1)能源(煤炭)丰富;铝土矿储量丰富;近工业基地,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3分)

(2)从经济效益看,输电成本低,输煤成本高(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输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从环境效益看,输电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增加对当地水资源的压力(2分)

(3)机遇:煤炭所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大,意味着煤炭市场庞大。(1分)

挑战:我国煤炭所占比重远超世界水平,未来其它能源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比重将下降,煤炭市场将萎缩(1分)

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协调三大产业发展(1分)

②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程度,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1分)

试题分析:

(1)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通常从资源和能源、水源、土地、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结合工业类型有所取舍。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山西铝矿资源丰富,冶炼需要大量的能源(动力),该省的煤炭资源丰富,动力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中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

(2)从材料二中可知,输电比输煤经济效益高,但煤变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从而污染当地的环境,影响该地的环境质量,并且该地水资源较少,会增加对当地水资源的压力,所以输电比输煤环境效益差。

(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而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国巨大的煤炭需求市场,是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机遇。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应该是降低煤炭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升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的使用比例,这必将导致全国煤炭市场的萎缩,从而给山西煤炭工业带来挑战。山西要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程度,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重载双线电气化铁路,它西起________市,东至________。(4分)

(2)该地区进行能源基地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大同  秦皇岛 (每点2分, 共4分)

小题2: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每点2分, 共6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大秦线是指大同到秦皇岛,是改善大同煤炭运输的运煤专线铁路。

小题2:该地区的能源基地建设主要的问题是煤炭外运能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效益低,故措施可从改善交通,加强外运,把煤炭转化为电力输出;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煤化工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关于治理措施的一般思维是从问题分析,学生应结合平时的学习加强对基础知识落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蒙古国经普查探明有80多种矿物,下表是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

表: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

材料二: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600米。蒙古国提出“北水南调”计划,先在蒙古境内的北部边城苏赫巴托尔附近处筑一道150米高的拦水大坝,将色楞格河等河水堵截在蒙古境内,使之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然后引至扎门乌德(下图)。

(1)蒙古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4分)

(2)蒙古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总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蒙古的矿产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征。2011年,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8%以上,说明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矿产品的_______值低。(6分)

(4)蒙古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存在哪些困难?(6分)

(5)中蒙合作发展越来越密切,依据蒙古国的优势,请分析中国投资者适合在蒙古国投资发展哪些产业?(8分)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4分)

(2)高原  南高北低(4分)

(3)种类多,储量大    附加(6分)

(4)输水线路长;没有现存河道和湖泊可利用;蒙古国地势南高北低,需要筑拦水高坝;蒙古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不足;气候干燥,冬季严寒,给施工带来困难。(6分,答对其中3点给满分)

(5)有丰富的畜牧产品,可以投资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投资发展采矿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品加工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投资发展旅游业。(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位于亚洲内陆国的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国家,畜牧业的发展会导致草场破坏,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所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600米”,可知蒙古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国总体地势是南高北低。

(3)根据材料一表中数据,可知蒙古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2011年,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8%以上,说明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矿产品的附加值低。

(4)由于蒙古北低南高,不利于“北水南调”,需要提高水位,气候干旱,经济发展水平低,承担不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南北3条调水线路都超过500公里,调水距离远,所以蒙古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存地势起伏大、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和线路长等困难。

(5)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可知蒙古国的优势表现在矿产资源、畜牧业和旅游资源等,所以中国投资者适合在蒙古国投资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矿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有关巴西的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巴西地图和甲乙两城市气候统计资料图

材料2: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美洲鳄、美洲豹、蓝紫金刚鹦鹉、巨犰狳等都是濒临灭绝物种。然而近些年来科学家发现,由于大豆种植业和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沼泽面积日益减少,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

(1)阅读资料1,归纳甲乙两城市降水的共同特征,对比两城市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出潘塔纳尔湿地最突出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和其消失后当地易产生的自然灾害

材料3: 巴西政府规定,自2008年1月开始,强制性要求燃料销售商在柴油燃料中搀杂2%的生物柴油(主要以蓖麻、大豆等原料制成),到2013年1月该搀杂比例将提高至5%。

2008年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

(3)结合材料3,说出可再生能源在巴西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简要说明政府强制性提高生物柴油比重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年降水量大,主要集中在夏半年。

甲城市全年气温低于乙城市,原因是甲城市海拔高于乙城市。

(2)生物多样性价值突出(物种丰富)  旱涝灾害

(3)45.4%  减少对石油资源(矿物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试题分析:

第(1)题,由于两城市位于南半球,故图示反映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图示资料反映乙城市的气温较甲城市高,但乙城市的纬度较甲城市低,可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分析。

第(2)题,结合材料主要反映其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且由于位于热带草原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该湿地还能起到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

第(3)题,巴西的能源利用结构中生物能和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提高生物能比重主要为了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本题还可考查:(1)图中水电站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主要从水能资源(流量、落差)、当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注意没有优势的条件不分析)。(2)巴西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等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的发展为“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该地区位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处,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居首位。在新能源取代旧能源以前,该区将担负起全国性能源基地的重任。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由于资源锐减,煤炭缺口很大,优质动力煤将主要靠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供给。因此,从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充分利用该区优越的地理区位(该区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尽快建设跨世纪的大型能源基地,在神府、东胜、准格尔旗三大煤区形成近亿吨的规模,是关系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决策。

材料二 由于该区具有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劣等弱点,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主要是:基地建设与水资源的矛盾,基地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基地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等。

(1)下列关于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2)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本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工业。

(3)由材料分析,该区域建设我国大型能源基地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论述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分)              (2)煤炭 能源(2分)

(3)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容易开采;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交通便利;本区位置适中,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3分)

(4)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缺乏良好的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3分)

(5)①重点发展采煤工业,并以外销为目的,要加速铁路建设,完善已建成的铁路线,提高运输能力;②有控制地高速发展,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一个最优发展规模和速度;③不宜多发展二次加工工业。由于本区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劣,区内二次加工工业应尽可能少建;④重点地区优先发展。由于采煤工业是耗水工业,它的布局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分布,目前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应选择在靠近黄河的地方;⑤限制发展乡镇煤矿。要限制小煤窑的发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的正常生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⑥注意保护环境。在采煤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还要重视重建矿区生态环境(包括土地复垦、植被再

造等) (5分)

试题分析:(1)该地区位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处,故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度地带,A错误;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C错误;B正确。(2)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居首位,故主要的工业部门为能源工业。(3)影响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从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4)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故主要的不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生态环境等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合理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加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开发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区域主干考点的思维归纳,形成一定的方法,并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州(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是全美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最多的州,且城市人口比重高达91%,人口和城市、工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南部地区。目前,南加州是全美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并远销海外市场。

加州南北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北加州气候湿润,常因雨水和融雪致洪灾发生;南加州却降水很少致水源严重不足。

二战后加州经济飞速发展,这使得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再次突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为解决南方缺水问题,加州实施了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见下图左)。

材料二:美国是世界上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但铁路的地区分布和运输负荷的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见下图右上)。

(1)加州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25℃,是

因为受___________影响。(4分)

(2)利用板块构造知识解释图中加种利福尼谷地的成因(4分)。

(3)美国铁路分布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出导致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判断已建成输水渠道沿线地势特点并评价该工程对南北加州的积极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地中海气候     (加利福尼亚)寒流 (每空2分 计4分)

(2)美洲板块(西移),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致(加利福尼亚谷地)断裂下陷。(关键词:两板块名称+碰撞+断裂下陷=2+1+1=4分)

(3)中、东部地区稠密,西部(高山高原)地区稀疏。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因素)  (每空2分 计6分)

(4)沿线地势特点: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 (2分)

积极影响:①减少北加州洪灾;②扩大南加州灌溉面积,提高作物产量;③有利于南加州地区控制地下水位(缓解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的局面)。④有利于缓解南加州地区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矛盾(不与②、③重复得分)。 (每点2分 计6分)

试题解析:

(1)加州地处大陆的西岸,纬度在30°—40°之间,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此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但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5℃——沿海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加州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进。

(2)考查板块运动。加州地处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岩层受到挤压,导致岩层断裂下层,成为谷地。

(3)考查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图中美国铁路的布局集中中部和西部;在地形方面,东部和中部主要为平原,地形平坦,修路难度小,投资小,而西部地形以高大的山脉为主;经济方面,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城市众多。

(4)考查资源跨地区的分布。根据图中输水渠道图,发现河流流向为东北向西南,故地势特点为南高北低,资源的跨区域的调配对输出地和输入地有重大影响结合资料。分析等南部:有利于减缓地下水水位降低;满足南部生活、生产用水,缓解用水紧张;有利于南部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北部:减轻北部的受洪灾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图是山西省交通、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材料二 下图为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山西省除煤炭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力、_____、机械、化工、____ 等工业部门。(4分)

(2)结合材料一,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哪些?(4分)

(4)(原创)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山西省实现传统工业全面转型升级出谋划策。(8分)

正确答案

(1)钢铁(2分)  有色金属冶炼 (2分)

(2)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距离市场近。(2分)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2分)

交通方面:交通通达度较高外运条件较好。(2分)

(3)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的附加值;节约土地资源;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岗位

环境效益:减轻环境污染等。

(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4)巩固发展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

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

发展交通;

改善环境等。(任答4点,每点2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高耗能的产业,而且山西省还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因而在煤炭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发展煤炭、化工、机械、钢铁,冶炼电力等工业。

(2)山西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市场距离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市场广阔;山西省连接东部和西部,交通相对便利。

(3)从经济上看变废为宝,增加了产业的链条,提高了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从社会效益上看,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从环境效益上看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4)山西省属于资源型的传统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链条,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优化交通和管理上做文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国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千万,经济上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开发程度非常低。目前,甲国全面改革开放,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2007年,我国在甲国投资建设以冶金、建材和机电为主的“东方工业园”,2010年5月13日起中国工业企业陆续入园。

(1)描述甲国地形主要的特征。(4分)

(2)评价甲国发展水电的条件。(8分)

(3)分析甲国吸引我国建设“东方工业园”的有利条件。(10分)

正确答案

(1)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4分)

(2)有利: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适合建水电站;能源需求量大,且在高速增长。(任答2点给4分)不利:经济落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4分)

(3)甲国地价低;劳动力廉价;工业品需求量日益增大;交通的改善;矿产资源丰富;政策优惠;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任答5点给10分)。

试题分析:

(1)描述题其实只要认真读图,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得高分。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应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地区海拔高,在2000米以上,判断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4分)。

(2)发展水电,必须具备水量大,落差大的条件。从经纬度判断,图示为非洲东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从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的地形,适合建水电站;由材料可知,西欧经济发展快,且在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大。(任答2点给4分)本区经济上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资源开发程度非常低。可以判断经济落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4分)

(3)产业转移,总是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转移到水平低的落后地区,以便降低生产成本。甲国地价低;劳动力廉价;工业品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产业转移也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所以这些地区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优惠政策;改善交通条件,吸引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过来;两国经济得到共同发展(任答5点给10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A国区域图”。如图所示,甲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A国最大港口、南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炼油中心。乙区域是A国传统的水力发电中心。

(1)描述A国铁路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甲城为A国最大炼油中心原因(8分)

(3)评价乙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10分)

正确答案

(1)总体分布不均;(2分) 北部稠密,南部稀疏;(2分)北部以首都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2分)

(2)该城地处地中海沿岸,距西亚北非石油产地相对较近;(2分)该城为该国最大海港,海运发达,便于石油原料的运入;(2分)该城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实力雄厚;(2分)该城是重要铁路枢纽,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2分)

(3)有利条件:地处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2)且该地距海较近,降水充沛,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靠近甲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2分)水电发展历史早,水电建设基础设施完善。(2分)不利条件:该地区地形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2分)

试题分析:

(1)描述线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一般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疏密、变化方向(延伸方向)等方面来描述。从稀密情况来看出该国铁路总体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北部稠密,南部稀疏的特点。图中的铁路以首都(与其他城市图例不同)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2)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地中海、大西洋、英国 )可知A国是法国,法国石油资源缺乏,需要大量进口,法国石油主要从中东和北非地区进口,所以甲城离石油产地近,运费低;甲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说明甲城石油化工产品接近消费市场,发展石油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强;甲城是A国最大港口、南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说明甲城交通便利。这些都是甲城成为法国最大炼油中心的原因。

(3)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因此评价乙地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首先从水量大(流经地区降水量大)、落差大(地形起伏大)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次分析乙地开发水能资源的社会经济条件,靠近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源,发展历史早,水电建设基础设施完善。评价时不仅要回答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还要回答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主要从水能资源丰富的山区因为地形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开发水能地质灾害增加等方面来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山西能源基地的主要产业是____________。

(2)B图显示电力投资比重已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变输煤为输电,减轻___________的压力。

(3)D图显示在化学工业中,___________的投资比重相对突出,形成___________产业链。

(4)通过阅读上面四幅图可以看出,近十几年山西的产业结构由以___________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材等部门推动 下,___________工业逐步超过___________工业而占有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正确答案

(1)能源

(2)改善能源结构 煤炭对外交通运输

(3)煤化工 煤—焦—化

(4)煤炭开采 能源 冶金 化工 冶金 化学 原料 采掘

本题以山西能源基地工业投资结构图为切入点,考查山西省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不断加大能源的综合利用和附加值,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由A图可以看出,能源占52.44%,因此山西能源基地的主要产业是能源。

(2)B图显示电力投资比重已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说明在煤和电之间突出电力,一方面可以改善能源工业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对交通的压力,例如:在大型煤矿附近建立火电厂,即“坑口火电站”,其电能可以通过长距离的输电线路供给用户。

(3)D图显示在化学工业中,延长煤的生产链,以煤化工的投资比重相对突出,形成煤—焦—化的产业链。

(4)通过读四个图可知:近十几年山西的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读A图可知),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冶金、化工工业逐步超过原料、采掘工业而占有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二:我国目前和将来拟开辟的部分石油进口线路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在浙江镇海、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缅输油管道建设是我国发展多元化石油通道的主要战略方案之一,试分析制约该管道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2分)

(3)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三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4分)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海洋运输便利;经济发达,石油消费市场广阔。(4分)

小题2: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2分)

小题3: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小。(4分)

小题4:受石油资源限制,增产困难;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较快,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4分)

小题5:进口地区多元化;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影响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等因素分析。

小题2:影响石油管道建设的主要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和地质条件分析。

小题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可从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发展的不利条件分析。

小题4:对外依存度高,反映进口占消费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国内石油生产增长不大,导致了供需差距不断加大。

小题5: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应从开源(拓宽进口渠道、增加战略储备、加强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和节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结合区域地理和我国的能源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学生应结合我国的能源消费概况和能源安全问题展开分析,注意分析的完整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201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数据。

材料二 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

材料三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使用方便,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约为21×1015m3,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千年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2007年,我国在A远景区(下图)首次采集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特征。(4分)

(2)评价分布式电源在西藏大规模建设可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发展的条件。(10分)

(3)A远景区可燃冰资源极其丰富,但至今仍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分析A远景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我国能源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2分);能源进口增长速度快(2分)。

(2)太阳能和地热能(2分)。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发电量大(2分);西藏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分);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消费需求小,市场较小(2分);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分布式电源设备的建设和电能的输送(2分)。

(3)开发不慎可能导致天然气泄漏,加剧全球变暖(3分);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可能引发海啸,危及沿海人类活动(2分);破坏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3分)。

试题分析: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能源进口的类型和增长情况,图中各能源增长速度都快,进口量大,说明对外依存度较高。

(2) 分布式电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评价条件要从能源状况和开发利用两方面来分析。从能源状况看西藏太阳能和地热能丰富,可以发展分布式电源。太阳能主要受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大气透明度等因素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发电量大。地热能与地质活动有关,西藏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跃,地热资源丰富。从开发利用看,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消费需求小,市场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分布式电源设备的建设和电能的输送。

(3)根据可燃冰的埋藏条件和物质组成,从开发和利用两个环节来分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开发不慎可能导致天然气泄漏,加剧全球变暖。图中A远景区可燃冰是分布在海底沉积物中,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可能引发海啸,危及沿海人类活动,破坏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山西省结合全区                等资源优势,围绕         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                                    

(2)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哪些?(3分)

                                                         

                                                         

                                                         

(3)图中输出的产品是下列哪个工业部门的产品?    (    )

(4)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4分)

                                                         

                                                         

                                                        

正确答案

(1)铝土矿、 铁矿、 能源 、 煤一焦一化 (4分)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3分)

(3)B (1分)

(4)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到,山西省铝土矿、 铁矿资源丰富,煤炭能源的开发是整个地区的核心,为其它工业生产提供能源,所以是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的三条产业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到,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 煤炭开采一焦化一化工。

(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煤炭的消费市场广阔。山西省所在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有铁路通往全国各地。

(3)是为制造业提供部门。是直接对采掘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各种部门总称。也叫。读图,图中输出产品有铝制品、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钢材等,都是为制造业提供的B。

(4)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破坏严重。为保护环境,山西省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开采时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下图 “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简述鄂尔多斯地区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3分)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设备、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农牧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

(3)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上述项目的原因(请从上述项目中选择其一作答)。(3分)

正确答案

(1)接近白云鄂博稀土产地,原料丰富;(1分)靠近鄂尔多斯煤田,能源丰富;(1分)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1分)靠近黄河,水源充足。(1分)

(注:没有描述图中信息均不得分)

(2)大量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1分)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1分)造成环境污染。(1分)

(3)当地的煤炭工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1分)引进煤炭生产设备,促进煤炭产业升级;(1分)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

或:当地的风能等电力资源丰富;(1分)引进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促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1分)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

或:当地的农牧业发达;(1分)引进农牧机械装备配套,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1分)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

试题分析:

(1)稀土产业的冶炼,耗能多,耗水多,交通运输量大,读图可以看到,包头北面白云鄂博稀土产地近,原料丰富。南面靠近鄂尔多斯煤田,可以提供火电,能源丰富。包头有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南面距黄河近,水源充足。包头位于河套平原,农业基础较好,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2)从图上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面与黄土高原相接,库布其、毛乌素两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大量开采煤炭首先会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地下采煤留下的坑道,如不回填,会引起地面塌陷。煤炭工业的发展,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3)由材料可知,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发达。引进煤炭生产设备,能够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或: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当地的风能资源丰富,引进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能够促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或:这里位于我国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当地的农牧业都比较发达。引进农牧机械装备配套,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区域经济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