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共846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下图为“海河流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海河流域形成春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干流短小,骨干河系均单独入海。各河上游山高坡陡、源短流急,进入平原骤然变缓,且河道上宽下窄,行洪能力上大下小,极易成灾。
(2)具体说明海河流域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至少四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11月11日,该地区普降大雷,使河北部分区域积雪厚度达55厘米。大雪的侵袭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气温骤降达10℃以上。
(3)简述此次雪灾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锋面雨带尚未到达;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需水量大。
(2)修建水库;加强堤坝;疏滩河道;增加入海通道;修建蓄洪分洪工程。(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3)有利影响:有利于抑制病虫害;有利于缓解旱情。不利影响:农业设施受损(如对大棚温室造成损
失);蔬菜等农作物、牲畜、林业(或果树)、渔业等遭受冻害。
下图为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回家重点开发项目。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丰富。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
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其他合理
答案也可)。
(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其他合理答案
也可)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南、贵州,纵贯广东、广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下图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00米3/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西江经济带的同时要重点开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等工程,简
要分析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量大,落差大(达760米),水能蕴藏量大;由云贵高原流到两广丘陵多峡谷,适合梯级开发,
建水电站,淹没面积小,损失小。
(2)减少泥沙对中下游的淤积,有利于航运,减少旱、涝灾害,有利于保护水质。
阅读下面材料和中国为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部分工程图,读图分析回答。
材料:
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谁曾想到时至今日黄河出现了“奔流不到海”的断流景观。从20世纪70年代之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现象,而且断流天数逐年增多,1997年达181天,1999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逐年增长。据统计每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60亿元。
(1)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流对沿岸生态会带来__________后果。图中虚线A、B、C中,其
中针对断流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该工程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除断流和次生盐碱化外,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的最突出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该问题形成的最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为改变这种情况,在图中乙区域内实施________山绿化工程,图中丙区域内
实施_________工程。
(3)图中②③④⑤⑥等城市今年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改
变这种状况应在图中甲地区实施___________工程。
正确答案
(1)近年来气候逐渐干旱,降水量有所减少;中上游引黄灌溉用水量大 使下游地区缺水更加严重,生
态环境恶化;B、C;南水北调
(2)洪涝灾害;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流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太行;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3)气候干旱多沙漠,近蒙古高原、西北风强劲;三北防护林
(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城(左图)养殖业从 20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城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从 2009 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右图)。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4 分)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6 分)
(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 ,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摸式的优点。( 10 分)
正确答案
(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北低南高。(2分)
(2)政府扶持;(2分)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2分)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临近重庆市,市场广阔。(2分)(任答3点给6分)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2分)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2分)
优点:①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②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③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题。④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⑤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任答3点给6分)
试题分析:
(1)先分析图中的河流特征,然后注意描述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XX地形为主;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典型用语:XX方向高,XX方向低,山脉呈XX走向;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空间排列方式,典型用语:东部为XX地形,西部为XX地形。
(2)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
(3)发展沼气,需要有充足的原料(农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适宜的温度。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以从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等方面分析。
下图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500米3/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优先开发这个基地的战略意义(从能源输出地区和受益地区两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由云贵高原流到两广丘陵)多峡谷,适合梯级开发,建设水电
站,淹没面积小,损失小。
(2)充分挖掘该基地所在地区的能源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受益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降低
用电成本,缓解那里的能源紧张状况。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平原与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地区最高点在西北部,达1000米以上。
(2)年径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3)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4)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0万,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
⑴说出林业区空间分布范围,并说出判断理由; (4分)
⑵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4分)
⑶结合图文材料,以乙河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资源条件。(6分)
正确答案
⑴林业区主要分布在分界线以西以南的地区(或甲河流域和乙河流域的西北部;分界线外) …………2分
判断理由:地势相对较高,坡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或山区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 ……………………2分
⑵①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2分);②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2分);③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2分)………………满分计4分
⑶①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小水电;②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果业或林产品加工业;③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发展采矿业及其加工业;④流域内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充足;⑤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每点1分,满分计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的看图和知识迁移能力。林业发展在山区,种植业发展在平原地区,图中河流的方向或城镇的分布特点告诉考生地形的分布,在该地区的西部为河流的上游,考生判断林业区主要分布在分界线以西以南的地区。
(2)此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三角洲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含沙量、地形、海水顶托作用和海水的侵蚀作用。根据上题判断,甲河流域林业为主,河流含沙量小,且中游的湖泊起调节泥沙的作用,使得下游含沙量小;同时,由于陆地轮廓的影响,对东南季风没有阻挡作用,海水的侵蚀作用强大,大量的泥沙搬离原地。故没有形成三角洲。
(3)此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针对河流流域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关键在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在不同的河流段针对流量、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发展经济。
读渭河流域区域图,回答问题。(10分)
(1)说出渭河谷地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分)
(2)试分析说明渭河含沙量大的原因。(4分)
(3)描述图示地区的城市分布特征。(3分)
正确答案
(1)断层(地堑)(1分)
先是地壳运动,形成地堑,(1分)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1分)
(2)渭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易被侵蚀;(2分)
上游以及北岸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2分)
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分)(任答两点4分)
(3)北部高原,南部山地,城市数量少,(1分)中部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城市数量多;(1分)城市多沿河流分布,干流及河流交汇处更密集。(1分)
试题分析:
(1)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是褶皱和断层;渭河平原是地壳断裂下陷及河流的沉积作用而成,所以渭河谷地地质构造类型是断层。
(2)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呈垂直节理发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位于温带季风区,降水集中,径流量大,侵蚀作用明显;且植被稀疏,人类活动如乱砍乱伐、过渡开垦等使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从而致使渭河含沙量较大
(3)分析等高线,北部海拔高度较高,在1000米以上,且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较为平坦,为高原地区,城市分布较少;南面等高线密集,且相对海拔高度较大,为山地,城市分布也较少;城市多沿河流分布,河谷地区和河流两侧城市分布众多,特别是河流交汇处。
201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该文件强调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下图示意我国不同时期建设的水利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修建于____________(河流)上,它在________方面的作用相当显著。
(2)位于二黄河中游的三门峡水库,其建没初衷是改善当地的农田水利状况,但最终却给西安市所在
的渭河平原带来了“小雨大灾”的负面影响。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大力进行农业水利建设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岷江;防洪
(2)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致使渭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最终使渭河变成“地上悬河”,使渭河平原洪涝灾害严重。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如防洪、供水、养殖、旅游、发电、航运等。
(4)我国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空分布上都极不平衡,水旱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威胁很大;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较大,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小,工农业之间、农业内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3分)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4分)
(3)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4)近年来,C处附近的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土地产生的人为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3分)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4分)
(3)大量引水灌溉,造成河流的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河流遭受污染;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3分)
(4)邻近城镇或工矿开发区;由于在开采矿产(煤炭)以及城镇和道路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及弃土弃渣等造成的。(2分)
试题解析:
(1)考查水库对河流的影响。结合黄河的水利开发,图中水利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国家对于其定性为一座集减淤、排沙、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同时对旅游开发、调节径流、合理分配水资源也起重要作用。
(2)图中M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为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的侵蚀作用,当地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地特有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过度的开垦和放牧,不合理的开矿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不断的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在和自然原因影响下形成此地貌。
(3)荒漠化的扩展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图中C地位于神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大肆的开发煤炭资源,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不断的破坏植被,使得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断加速。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部农、林、矿产品的主要集散中心。天然良港,冬季不冻,外港英吉利湾开阔,内港巴拉德湾口窄内宽,由西向东延伸32km,建于菲沙河北侧支流河口岛屿上的国际机场,为加拿大重要航空中心之一。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较高,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评价温哥华交通运输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L河上游在加拿大和美国都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分析两国在开发方面的差异,并说明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暖湿的西风影响;②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③山地阻挡了北方来的寒冷空气。
(2)地形。评价:①有便捷的铁路交通,与内陆联系紧密;②位于太平洋沿岸,靠近亚太地区,港阅水深,终年不冻,水运条件优越;③ 有加拿大重要的国际航空港,空运便利;④形成了海、陆、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3)差异:美国开发程度远远大于加拿大。一方面美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于加拿大;另一方面加拿大的人均能源量大于美国。注意的问题:①地处山区,注意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②此处为河流水源地,注意保护水质。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图18为世博园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对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的城市革命的国家举办,感到无比高兴。蓝峰指出,本次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选择,表明今后全球大部分人口将迁入城市。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提出“低碳世博”的理念。伦敦零碳馆引入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二氧化碳排放的贝丁顿社区的先进科技,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及生物能,并配备收集、储存、净化雨水系统和室内恒温设施,并大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品进行室内装潢。
(1)黄浦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在上海世博园区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黄浦江提供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9中A、B是“上海市全年与世博会举办期间的风向玫瑰图”,其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世博会举办期间的风频分布,其主要风频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3)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上海市承办第41届世博会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低碳世博”的理念主要针对全球性的_____________问题而提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伦敦零碳馆的展览倡导未来城市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比发达国家__________。在“全球大部分人口将迁入城市”的过程中,使人们饱受“城市病”的困扰,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从西南流向东北;航运、供水、旅游
(2) B;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期间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盛行东南季风
(3)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资金雄厚;城市建设成就非凡,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接待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人口众多,客源丰富
(4) 气候变暖 ;环境; 开发使用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快;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变差
(18分)材料一 2012年是中国“俄罗斯旅游年”,作为俄罗斯“母亲河”的伏尔加河,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伏尔加河流域面积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径流量占进入里海总径流量的85%,多流经平原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人口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43%,机械、石化、电力和食品工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300多年来曾发生多次洪灾,为此,流域内共修建807座大、中、小型水库以抵御洪灾。因此,伏尔加河成为俄罗斯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最大的河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加河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伏尔加格勒以下河段的河流特征,并分析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1)大部分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缓, 流速缓慢。(2分)流域面积较广,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2分)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2分)
(2)特征:伏尔加格勒以下河段河面开阔,(2分)入海处河流分叉多,(2分)但支流汇入较少(或没有支流汇入)(2分)流域面积狭小,径流量小。(2分)
原因:由于该河段流经沙漠地区,地形平坦,(2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2分)无法形成有效的地表径流,没有直流汇入。
试题分析:
(1)主要从河流的落差、通航里程、和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流域内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缓, 流速缓慢。流域面积广阔,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流经地区人口稠密,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2)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展宽;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地表径流较少,支流汇入少;流域面积小仅限河道附近狭窄区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