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香烃
- 共3940题
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①、③、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③ , ⑥ 。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3)
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
正确答案
(1)①CaCO3CaO+CO2↑ ③MgCl2 + Ca(OH)2=Mg(OH)2↓+CaCl2⑥MgCl2
Mg + Cl2↑
(2)⑥ (3)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4)搅拌,加速溶解;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在在反应①→⑥中只有反应⑥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MgCl2溶液可使Ca(OH)2转化为Mg(OH)2沉淀和可溶性CaCl2,过滤即可除去。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 ;② 。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
(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上述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最后晶态碘在 里聚集。
正确答案
(1)①过滤 ②萃取和分液(2)B (3)漏斗、分液漏斗
(4)①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液体中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5)使蒸馏瓶均匀受热、控制温度不过高 蒸馏烧瓶
(1)从流程图中提示可知操作①是过滤②是萃取和分液。
(2)根据萃取原理,要从含碘水溶液中萃取碘。所选萃取剂一定要和水互不相溶或很难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要比在水中大得多。而选项中,酒精、乙酸、甘油皆与水互溶。因此B正确;
(3)按照流程图考虑每一步骤需要的仪器,还缺少漏斗和分液漏斗。
(4)检查实验装置的错误,要按实验进程逐一检查。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5)利用水浴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而温度又不会超过100℃,最后在烧瓶中得到晶态碘。
X、Y、Z是中学化学中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图关系:
试根据该图推断X、Y、Z的化学式(答案不止一组,请尽可能多地寻找合理解答)。
正确答案
X
Y
Z
甲
乙
1组
Cl2
Br2
H2
HBr
HCl
2组
Cl2
I2
Na
NaI
NaCl
3组
Cl2
S
H2
H2S
HCl
4组
O2
S
H2
H2S
H2O
5组
O2
N2
H2
NH3
H2O
6组
Cl2
N2
H2
NH3
HCl
7组
C
Cu
O2
CuO
CO2
8组
Mg
C
O2
CO2
MgO
这道开放型题有多组答案(见答案表)。在学过“碳的多样性”后可得第7组答案;学过“氮的循环”后可得第5和第6组答案;学过“硫的转化”后可得第3和第4组答案;学过“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后可得第1、2、8组答案。
完全燃烧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混合酸m g后,恢复到标准状况下得到2.24 L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完全中和上述m g混合酸,需要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80 mL。试通过计算求出原混合酸m g的取值范围。
正确答案
3.9 g≤m g≤3.96 g
(NaOH)="1" mol·L-1×0.08 L="0.08" mol
设m g混合酸中含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
CO2 ~ C H+ ~ OH-
22.4 L 1 mol 1 mol 1 mol
22.4 L 0.1 mol 0.08 mol 0.08 mol
列出方程组
解得 y="0.02" mol m (乙酸)="0.02" mol×60 g·mol-1="1.2" g
推出混合酸中甲酸和乙二酸共0.06 mol
极端假设除乙酸外的混合酸全部是甲酸时, x="0.06" mol
m (甲酸)="0.06" mol×46 g·mol-1="2.76" g
m (混合酸)="2.76" g+1.2 g="3.96" g
极端假设作乙酸外的混合酸全部是乙二酸时,z="0.06" mol÷2="0.03" mol
m (乙二酸)="0.03" mol×90 g·mol-1="2.7" g
m (混合酸)="2.7" g+1.2 g="3.9" g
混合酸m g取值范围是3.9 g≤m g≤3.96 g。
今有H2、Cl2混合气100mL(标况),其中一种气体体积为45mL。光照使两种气体发生反应后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为______mL。为了说明反应后气体中H2或Cl2有剩余,使气体通过10mL水,并使剩余气体干燥后恢复到标况,若(1)剩余________mL,证明有________剩余;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有________性质,证明有________剩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0 (1)10 H2 H2不溶于水
(2)漂白 Cl2Cl2 溶于水生成有漂白性的HclO
因为H2+Cl2=2HCl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故不管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恰好完全反应或是有一种反应物剩余),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总是和反应前的总体积相等,即仍为100mL。由题给条件可知,反应后生成90mLHCl,剩余反应物10mL(可能是H2或Cl2)。
根据H2、Cl2本身的性质,即可证明是何种气体有剩余。
(9分)酯和醇反应生成新的酯和新的醇的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
工业上生产“的确良”是以甲醇、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生产的。具体合成途径如下:
含少量杂质的对苯二甲酸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的确良”
。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加聚”或“缩聚”)。
(3)反应(Ⅱ)中要及时蒸出甲醇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缩聚
(3)降低甲醇浓度,有利于反应(Ⅱ)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1)反应(Ⅰ)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应为酸醇间的酯化反应,由于产物为二甲酯,所以二甲酸分子中的羧基都参加了反应。
(2)反应(Ⅱ)实为两个反应。先进行的是酯交换:
后进行的是缩聚反应:
(3)酯交换是一个可逆反应,及时蒸出甲醇,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D.烧杯 H.量筒
(2) 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 。
(4) 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正确答案
(1)B、E、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本题是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问题的典型题目。其社会生活背景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具体情景是要从海洋植物海藻中提取碘。因此出发点着重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集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于一体.分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思路,并强调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为:食盐+H2O ® 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 t,最少需消耗食盐 t。
(3)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流程如下:
请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正确答案
(1)物理变化 (2)NaCl;585 t (3)NaOH+SO2=NaHSO3; NaHSO3+HCl=NaCl+H2O+SO2
(1)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蒸馏为物理变化。(2)经配平后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 2NaOH+H2+Cl2,据此可计算出结果。或者不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Cl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Cl原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最少需消耗食盐的质量为: 1000 t×36.5%÷36.5g/mol×58.5g/mol=585 t。
(8分)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1)A可与过量的NaOH反应,A与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A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A与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A与参加反应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__________。
(4)A可与过量的NaHCO3反应,A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5)取Na、NaOH和新制的Cu(OH)2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A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时,理论上需Na、NaOH和新制Cu(OH)2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2 (2)1∶2 (3)1∶3(4)1∶1 (5)3∶2∶3
因为A分子中有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因而具有醇、酚、醛、羧酸的性质。
(1)A与NaOH的反应中,酚羟基、羧基上的H原子能与OH-结合成水,所以A与参与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3)中,A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有两种类型:①—COOH与Cu(OH)2的中和反应(按2∶1进行);②—CHO与Cu(OH)2的氧化还原反应(按1∶2进行)。故A与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但—CHO与Cu(O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又生成了一个—COOH,则1 mol A中的1 mol—CHO能与2 mol Cu(OH)2反应,生成了1 mol —COOH,再加上原有的1 mol —COOH,此时1 mol A中相当于含有2 mol —COOH,所以1 mol A能反应掉3 mol Cu(OH)2。因此,A与参加反应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3。
(4)A与NaHCO3作用时只有—COOH可与之反应,故A与NaHCO3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5)酚羟基、羧基、醇羟基均能与Na反应,1 mol A可消耗3 mol Na。综合(1)和(3)的结论可知,等物质的量的A分别与Na、NaOH和新制的Cu(OH)2反应时,所需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12分)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
(1)A的分子式是 ;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反应类型为 反应;
(3)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
(4)A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
(5)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B的结构简式为HO--COOH),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6)B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 种,
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正确答案
(1)C7H10O5 (1分) (2)方程式(略)加成(共3分) (3)(2分)
(4)(2分) (5)消去反应(1分)(6)3种(1分)结构简式(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