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香烃
- 共3940题
某温度下,w g 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 Na2O2 反应,固体质量增加w g 。在下列物质中符合题意的选项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①CO ②H2 ③CH2=CH2 ④HCHO
⑤C2H5OH ⑥CH3COOH ⑦ HOCH2CH2OH 。
正确答案
① ② ④ ⑥ ⑦
略
某NaBr、NaI混合液中,含NaBr 0.1mol,NaI 0.2mol。通入vL(标准状况)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
当v的取值范围为0<v<2.24L时,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 ;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时,v的取值范围为 ;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和NaBr时,v的取值范围为 。
正确答案
NaBr、NaI、NaCl;v≥3.36L;2.24L≤v<3.36L
本题综合考查碘易升华的特性、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以及相关的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反应的先后顺序:氯气首先置换出碘,然后才置换出溴。
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尖嘴管有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1)若A为HCl气体,B为石蕊试液,则形成红色的喷泉。试分析红色喷泉形成的原因。
(2)请你根据喷泉形成的原理,选择适当的A和B来完成喷泉实验(至少通过三种途径且其中一种喷泉为有色)。将你的选择填入下表。
A
B
喷泉颜色
途径1
途径2
途径3
(3)已知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可用克拉珀龙方程式表示:pV=nRT(R为常数).你能否根据此关系再找出能够完成喷泉实验的其他条件?
正确答案
(1)当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由于氯化氢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小得多,故水被通过导管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由于HCl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喷泉为红色。(2)
A
B
喷泉颜色
途径1
HCl
AgNO3溶液
白色
途径2
Cl2
NaOH溶液
无色
途径3
CO2
NaOH溶液
无色
途径4
Cl2
淀粉碘化钾溶液
蓝色
途径5
Cl2
溴化钠溶液
橙色
(3)由克拉珀龙方程可知,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大体积的方法也能够形成喷泉。
本题既是结论开放型试题,又是内容开放型试题和思维策略开放型试题。在内容上联系物理知识,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考虑喷泉形成的途径和喷泉实验成功的因素时,思维的发散性和结论的开放性强。概括起来讲,喷泉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的程度。减小气体压强的途径有:①设法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将气体溶解或将气体反应掉);②增大气体的体积V。可能一些同学至此会发出疑问:烧瓶体积是固定的,如何增大?我们不妨把上述装置中滴管的胶头取下,接上一个压瘪的有较强张力的橡皮球,由于橡皮球的胀大,原烧瓶中的气体体积是不是增大了!也可以在取下胶头的滴管上接上一个针栓压至0刻度的针筒,通过抽动针栓同样可以增大气体的体积;③降低气体的温度T(用冰水或用其他制冷剂冷却)。
按下面的实验过程填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橙黄色 (b)橙红色 (c)蓝色(d)紫色
(1)2FeBr2+3Cl2=2FeCl3+2Br2(2)2FeCl3+2KI=2FeCl2+2KCl+I2(3)2KI+Br2=I2+2KBr
因发生反应(1)2FeBr2+3Cl2=2FeCl3+2Br2。所以,加CCl4分层后,上层是FeCl3水溶液呈橙黄色(a);下层是溶有溴的CCl4油层,呈橙红色(b)。在上层FeCl3水溶液中加少量KI淀粉液,因发生反应(2)2FeCl3+2KI=2FeCl3+2KCl+I2,I2使淀粉变蓝色(c);下层加少量KI淀粉液,发生反应(3)2KI+Br2=I2+2KBr,虽然此反应也生成了I2,与上层不同的是碘遇淀粉并不显蓝色,而是碘从淀粉溶液中被萃取到CCl4里,碘在CCl4里显紫色(d)。
关于卤化银分解实验的设计
有关卤化银的感光性,可按以下方法来进行实验:
试剂和仪器: 0.1 mol·L-1的NaCl、NaBr、KI溶液,2%的AgNO3溶液。500 mL圆底烧瓶、大烧杯、聚光电筒。
实验步骤:
(1)将3只预先注有4/5容积蒸馏水的圆底烧瓶用大烧杯垫托安置于讲台上,使之处于较好的视觉高度,编号。
(2)依次往上述烧瓶中加入2至5 mL NaCl、NaBr和KI溶液,振荡摇匀。
(3)慢慢地往烧瓶中滴加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三名同学同时操作,3种胶体同时制作,便于比较。注意观察胶体形成的效果,要求胶体颜色明显,无浑浊状态。
(4)胶体制备好后,记录时间,用聚光电筒进行爆光(或置于阳光下),观察分解反应的速度及颜色等现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结论:分解速率:在同样光照条件下,AgBr分解最快,先由浅黄色透明状变成灰黑色浑浊态,时间约2 min;AgCl次之,由乳白透明状变成灰白浑浊态;AgI最慢,较长时间才略有变化。
问题:
1.你认为本实验有何优点?
2.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此盐是
A.氟化银 A.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正确答案
1.本实验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效果明显,反映了光对本组实验的作用,说明了光及试剂对化学效应的影响,解决了AgX光解反应速率变化规律,在相同条件下,AgX的光解速率是:AgBr>AgCl>AgI。这也解释了工业上以AgBr明胶粒作为胶卷感光材料的原因。这对激发同学们勇于探求化学奥秘的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B
1.本实验的成功要点在于将卤化银制成相应的胶体,AgX形成胶体,其粒子直径在10-9 nm和10-7 nm之间。比表面增大,化学活性就大大提高,有利于光解反应在自然条件下发生。
2.卤化银中,氟化银不具有感光性,而其它三种中,只有氯化银是白色的。
(16分)有机物A为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之一,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为 。
(2)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
两个A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为 。(4)符合下列4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写出其中三种 。①1,3,5-三取代苯②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氨基与苯环直接相连④属于酯类
正确答案
(16分)(1)C9H11NO3 (2分)
(2) (4分)
(3)(4分)
(4)(各2分,6分)(书写方法可以从分类的角度思考:芳香酸和脂肪醇形成的酯、芳香醇和脂肪酸形成的酯、酚和脂肪酸形成的酯,再考虑碳链异构现象。)
略
一种无色液态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
①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②与碳酸钠反应,放出气体 ③其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7
(1)推断该有机物属于哪一类有机化合物。
(2)计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3)写出该有机物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正确答案
(1)羧酸
(2)74 C3H6O2
(3)CH3CH2—COOH、、
、
由题意,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分子式为C3H6O2;因能与Na2CO3反应放出气体,故含—COOH,该有机物属于羧酸类。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和D三种物质。
B C D
(1)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
(2)A→C的反应类型是 ;A~D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3)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1)醛基、羧基(1分)
(2)消去反应(1分);CD(1分)
(3)2+ O2
2
+ 2 H2O(2分)
(4)n(2分)
略
有机反应的条件在有机反应中非常重要,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①溴乙烷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反应类型是 。
②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反应类型是 。
(2)①乙酸乙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该反应的类型是: 。
②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①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乙醇在浓硫酸170℃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水解(取代)消去
(2)水解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3)
略
已知:C是一种合成树脂,用于制备塑料和合成纤维,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写出A的电子式 ;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苯和液溴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其反应类型为 。
正确答案
(2) 取代反应
由碳化钙与水作用生成A,则A为乙炔,D是生物生长调节剂,则D为乙烯,C是合成树脂,结合A为乙炔,故可以判断C为聚氯乙烯,其他皆可依次辨别。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