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称“神仙附体,刀枪不入。”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上述言论体现了义和团

①将“扶清”与“灭洋”相结合

②非科学的世界观

③不能区分列强侵略与外来文明

④由自然灾害引起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处应填

A甲午

B戊戌

C庚子

D辛亥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关条约》中对当时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作用最大的一项是()

A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B勒索了巨额赔款

C增开了中国内地的通商口岸

D允许在华开办工厂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正确的一项是()

A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革命

B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逃往西安

C美俄充当帮凶。坐收渔人之利

D清政府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扶清灭洋”是下列那一运动的口号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宣言》肯定了台湾、澎湖是“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海峡两岸高调纪念,日本各界选择性“遗忘”。这种现象不能反映

A中日彼此之间存在认知上的误差

B中日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认知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发展很重要

D中日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形成的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此评价最适合于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辛亥革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