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满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需要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反映出()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②义和团运动发展给予帝国主义沉重打击

③西方列强基于共同的侵华权益可以结盟

④清政府希望借助外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主要反映:

A主要社会矛盾

B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C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D义和团斗争策略的变化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908年11月17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

A1908年是戊申年

B“德宗”是庙号

C“光绪”是年号

D“酉刻”是晚上十二点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产物 ②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是片面的、感性的

③主要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④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该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那么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事不足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其中力图在新疆扩张势力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

B俄国、日本

C俄国、英国

D美国、日本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东北、西北广大领土丧失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战败给清政府的施政启示是(  )

A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

B避战求和保存实力

C“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

D举借外债,用钱财换和平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辛亥革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