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08长沙一中12月) 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加剧了中国人的危机感,由此引发了“扶清灭洋”和“维新变法”两种救国方案。这两种救国方案的根本差别在于()

A首要目的

B发展前途

C对外观念

D对清政府的态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主阶级抵抗派曾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B在黄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百日维新开启了中国国防近代化历程

D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是从国民革命军开始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正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民主权利。下列历史事件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晚清的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其主要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高潮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打击

D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提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

B战争引起列强对华的新一轮侵略

C西学东渐将转到制度层面

D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辛亥革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