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开明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有何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广州十三行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鸦片战争前期,清朝无常设机构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理对外事宜。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根据材料五,概括说明你对清朝后期外交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发展趋势:“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唐朝时最远抵达波斯湾,明朝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鼓励通商、允许长期居住、可以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影响:这种政策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3)外交政策变化:由开放政策转向闭关锁国政策。双重影响: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起了抵制作用;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为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4)认识: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外交观念,开始了近代外交。清朝后期的外交活动是在列强侵略的形势下进行的,是被动的屈辱外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开明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有何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广州十三行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鸦片战争前期,清朝无常设机构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理对外事宜。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根据材料五,概括说明你对清朝后期外交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发展趋势:“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唐朝时最远抵达波斯湾,明朝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鼓励通商、允许长期居住、可以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影响:这种政策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3)外交政策变化:由开放政策转向闭关锁国政策。双重影响: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起了抵制作用;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为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4)认识: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外交观念,开始了近代外交。清朝后期的外交活动是在列强侵略的形势下进行的,是被动的屈辱外交。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请回答:
(1)从以上三幅图片中,归纳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战争中,概括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哪一次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趋势: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争相侵略;侵略地区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侵略与瓜分。
(2)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或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原因: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3)抗日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成为半殖民地。
(2)第一次掀起以学习西方技术为核心的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次掀起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任选一图,结合内容谈谈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妥协,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和关税主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说明图一到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综观图一到图三反映了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图四,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图五,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4)屈辱外交与独立自主。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
[ ]
正确答案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西方列强的侵华史。据此答下题。
清政府的外交主权遭到西方列强破坏最严重的是
[ ]
正确答案
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厂
[ ]
正确答案
英国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中,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是
①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②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③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④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