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1)庚子年孙中山领导惠州起义失败,同时,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也以中国失败告终,请问这场战争是何年的什么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为什么当时人们的态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①《辛丑条约》前维新改良思想盛行,认为革命易造成混乱。且许多人对清廷仍抱有幻想。不赞成革命 ②《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反动本质暴露,使人们不再抱有幻想。 ③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党力量壮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④清廷立宪骗局暴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观察下面四幅图片:

请思考:

(1)图1到图3的变化记载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其主要侵略国有哪些?图4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和耻辱的一页,它的发生说明了什么?列强如此嚣张的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哪一年?此后,列强仍有领土要求吗?商品输出仍是其主要侵华方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幅图片和大量主权遭到破坏的史实给你什么样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俄、法、日、美、意、德、奥八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侵略和掠夺。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1900年。没有。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殆尽,资本输出成为其主要侵略手段和方式。

(4)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实现反抗外国侵略的真正胜利,就必须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材料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影响:促使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不平等条约

阅读下表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问题:

(1) 如何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叙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列强重新对中国侵略政策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主要影响: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和探索救国之路。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不平等条约

阅读下表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问题:

(1) 如何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叙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列强重新对中国侵略政策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主要影响: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和探索救国之路。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区:金朝;漕运中转。 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某中学同学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准备组织一个大型图片展览,题为“首都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下是展览中同学们搜集的一部分图片

第一组:

请回答: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第二组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北京——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象征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6撰写解说词。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开国大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伟大转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包含北京和屈辱、侵略含义即可。

(4)图4:1977年七七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图5: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图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言之有理即可)

下一知识点 : 辛亥革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