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荣运动。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

(3)看法:开启民智。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原则:论从史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总统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人能够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依靠的是

正确答案

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说的是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四个选项中“三权分立”具有权力制约与平衡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   )

正确答案

B

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是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23分):

材料一: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  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表达的思想主张,指出其出现的政治背景。(6分)

(2)材料二、三审视“自由”的视角各有何侧重?在实现自由的途径上,两者的相同主张是什么?(7分)

(3)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材料四是材料三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7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思想主张:人必须遵守法律。(3分)

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

(2)侧重:材料二:要求获得自由平等等天赋人权;(2分)

材料三: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2分)

途径:通过法律(民主政治)手段。(3分)

(3)思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分)

原因: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4分)

(4)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3分)

试题分析:(1)“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反映了古希腊民主法治的发展。

(2)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材料三“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体现了如何保障自由。

(3)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明确了三权分立。                                  

(4)孟德斯鸠为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三权分立等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点评:在找取历史材料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                                               

正确答案

C

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奴隶和其他人一样具有“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因此,他们的权力也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所以,这话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下一知识点 :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启蒙运动的扩展(康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