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活性ZnO在橡胶、塑料、涂料工业中有重要应用,一种由粗ZnO(含FeO、CuO)制备活性ZnO的流程如下(已知:碱式碳酸锌经焙烧可制得活性ZnO):

已知: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请问答下列问题:

(1)步骤A加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该步骤需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

(2)A溶液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3)碱式碳酸锌经焙烧制得活性ZnO的反应△H>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H______(选填“=”、“>”、“<”)0.

(4)若经处理后的废水pH=8,此时Zn2+的浓度为______mg/L(常温下,Ksp[Zn(OH)2]=1.2×10-17).

正确答案

解:(1)步骤A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 便于除去,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由流程图看出该步操作只生成Fe(OH)3沉淀,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需控制溶液pH为3.2-5.2之间,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3.2~5.2;

(2)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后生成碱式碳酸锌沉淀和硫酸铵,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溶质主要为(NH42SO4,故答案为:(NH42SO4

(3)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碱式碳酸锌经焙烧制得活性ZnO的反应△H>0,所以该反应△H>0,故答案为:>;

(4)由c(Zn2+)×c2(OH-)=1.27×10-17,c(Zn2+)=mol/L=1.2×10-5mol/L,即1.2×10-5mol•L-1×65g•mol-1=7.8×10-4g/L=0.78mg/L,故答案为:0.78.

解析

解:(1)步骤A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 便于除去,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由流程图看出该步操作只生成Fe(OH)3沉淀,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需控制溶液pH为3.2-5.2之间,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3.2~5.2;

(2)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后生成碱式碳酸锌沉淀和硫酸铵,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溶质主要为(NH42SO4,故答案为:(NH42SO4

(3)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碱式碳酸锌经焙烧制得活性ZnO的反应△H>0,所以该反应△H>0,故答案为:>;

(4)由c(Zn2+)×c2(OH-)=1.27×10-17,c(Zn2+)=mol/L=1.2×10-5mol/L,即1.2×10-5mol•L-1×65g•mol-1=7.8×10-4g/L=0.78mg/L,故答案为:0.7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及装置示意图如图表:

实验步骤如下:

Ⅰ.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6mL 50%的硝酸(密度为l.3l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mL环己醇.

Ⅱ.水浴加热三口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

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一90℃水浴加热约10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50%的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______

(2)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使用时要从______(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

(3)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溶液上方倒扣的漏斗作用是______

(4)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为使反应温度不致过高,必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5)进行该实验时要控制好环己醇的滴入速率,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否则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试列举两条可能的后果:______

(6)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____________洗涤晶体.

正确答案

解:(1)50%的硝酸(密度为l.3lg/cm3),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4mol/L,滴液漏斗的细支管能平衡气压,使滴液漏斗和三口烧瓶内的压强一致,便于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10.4 mol/L;平衡滴液漏斗与三口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该仪器有球形区域,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克服重力充满冷凝管,冷凝效果好,

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下口;

(3)根据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方程式可知,产物有NO,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二氧化氮中的氮为+4价,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岐化反应,氮元素化合价从+4(NO2)→+5(NaNO3),+4(NO2)→+3(Na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所以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倒扣的漏斗下端直径较大,液体上升的速率减慢,能起缓冲作用,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防止液体倒吸;

(4)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反应温度过高时,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进行降温,

故答案为: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

(5)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需控制好环己醇的滴入速率,如果环己醇的滴入速率过快,反应温度高,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放热过多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6)产品己二酸中含有环己醇、硝酸等杂质,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温度高溶解度大,可用冰水洗涤,除去环己醇、硝酸,己二酸不溶于苯,最后用苯洗涤晶体,除去表面的杂质,避免产品损失,

故答案为:冰水;苯.

解析

解:(1)50%的硝酸(密度为l.3lg/cm3),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4mol/L,滴液漏斗的细支管能平衡气压,使滴液漏斗和三口烧瓶内的压强一致,便于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10.4 mol/L;平衡滴液漏斗与三口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该仪器有球形区域,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克服重力充满冷凝管,冷凝效果好,

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下口;

(3)根据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方程式可知,产物有NO,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二氧化氮中的氮为+4价,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岐化反应,氮元素化合价从+4(NO2)→+5(NaNO3),+4(NO2)→+3(Na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所以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倒扣的漏斗下端直径较大,液体上升的速率减慢,能起缓冲作用,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防止液体倒吸;

(4)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反应温度过高时,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进行降温,

故答案为: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

(5)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需控制好环己醇的滴入速率,如果环己醇的滴入速率过快,反应温度高,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反应液暴沸冲出冷凝管;放热过多可能引起爆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来不及被碱液吸收而外逸到空气中;

(6)产品己二酸中含有环己醇、硝酸等杂质,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温度高溶解度大,可用冰水洗涤,除去环己醇、硝酸,己二酸不溶于苯,最后用苯洗涤晶体,除去表面的杂质,避免产品损失,

故答案为:冰水;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利用废铁屑可制备无水氯化铁.实验室制备装置和工业制备流程图如图:

已知:(1)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K、沸点为588K.

(2)废铁屑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3)不同温度下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实验室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操作Ⅱ中“…”的内容是______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加入______后、______、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4)试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捕集器温度超过673K时,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

(6)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并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

正确答案

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变

盐酸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Fe2++Cl2=2Fe3++2Cl-

Fe2Cl6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

解析

解:(1)根据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可知,实验室制备无水FeCl3,是利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然后把FeCl2氧化成FeCl3,先制得FeCl3•6H2O晶体,再脱结晶水制得无水FeCl3.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是作氧化剂,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故答案为: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2)铁与盐酸反应完全时,不再产生氢气,所以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的液面不再变化,此时,可将A中FeCl2溶液放入烧杯中进行氧化;

故答案为: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盐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从工业制备流程图分析可知,反应炉中进行的反应是 2Fe+3Cl2=2FeCl3,因此,进入吸收塔中的尾气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氯气,在吸收塔中氯气被吸收剂吸收,反应后生成2FeCl3溶液,所以吸收剂应是2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5)捕集器收集的是气态FeCl3,FeCl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5,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可以推出,当温度超过673K时,二分子气态FeCl3可以聚合生成双聚体Fe2Cl6

故答案为:Fe2Cl6

(6)①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用 Na2S2O3溶液滴定,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内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求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由反应:2Fe3++2I -=2Fe2++I2;  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

2Fe3+-I2-2S2O32-

1        1

n        cV×10-3

求得n(Fe3+)=cV×10-3mol,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ω(Fe3+)=cV×10-3mol×10×162.5g/mol×100%=%;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图1: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H<0

回答下列问题:

(1)与过碳酸钠的用途相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2)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______

   a.MnO2    b.H2S     c.稀硫酸     d.NaHCO3

(3)加入NaCl的作用是______

(4)工业纯碱中含有Fe3+等杂质,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与Fe3+生成稳定的配合物,Fe3+对反应的不良影响是______

(5)反应的最佳温度控制在15℃~20℃,温度偏高时造成产率低可能是______,温度偏低时造成产率低的可能是______

(6)以上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该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______

(7)抽滤也称吸滤或减压过滤,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过滤方法(如图2所示).抽滤为什么能加快过滤,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具有碳酸钠和双氧水的双重性质,所以具有强氧化性,故答案为:强氧化性;

(2)a、二氧化锰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双氧水分解,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a正确;

b、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能够与固体双氧水反应,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b正确;

c、稀硫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与固体双氧水不反应,不会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d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abc,

故答案为:abc;

(3)加入了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降低了固体双氧水的溶解度,会析出更多晶体,

故答案为:降低2Na2CO3•3H2O2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

(4)铁离子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双氧水的分解,故答案为:催化双氧水的分解;

(5)由于双氧水不稳定,温度高了容易分解;若是温度低了,反应速率太慢;故答案为: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温度低时反应慢;

(6)生成流程中需要洗涤操作,具体操作方法为:向置于过滤器上的沉淀加蒸馏水至刚好淹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两到三次;

故答案为:洗涤;向置于过滤器上的沉淀加蒸馏水至刚好淹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两到三次;

(7)抽滤装置中有一个特殊的部件,他利用水流通过时使抽滤瓶中的部分气体被带出,从而使瓶内压强减小,这样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抽滤漏斗(即布氏漏斗)中的溶液受压能较快速地通过漏斗孔,这样就达到了加快过滤速度的效果;

故答案为:因为通过气泵(或其它方法)使过滤器下方的压强降低,滤液上下形成压强差,从而加快过滤的速度.

解析

解:(1)由于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具有碳酸钠和双氧水的双重性质,所以具有强氧化性,故答案为:强氧化性;

(2)a、二氧化锰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双氧水分解,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a正确;

b、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能够与固体双氧水反应,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b正确;

c、稀硫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与固体双氧水不反应,不会使固体双氧水失效,故d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abc,

故答案为:abc;

(3)加入了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降低了固体双氧水的溶解度,会析出更多晶体,

故答案为:降低2Na2CO3•3H2O2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

(4)铁离子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双氧水的分解,故答案为:催化双氧水的分解;

(5)由于双氧水不稳定,温度高了容易分解;若是温度低了,反应速率太慢;故答案为: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温度低时反应慢;

(6)生成流程中需要洗涤操作,具体操作方法为:向置于过滤器上的沉淀加蒸馏水至刚好淹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两到三次;

故答案为:洗涤;向置于过滤器上的沉淀加蒸馏水至刚好淹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两到三次;

(7)抽滤装置中有一个特殊的部件,他利用水流通过时使抽滤瓶中的部分气体被带出,从而使瓶内压强减小,这样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抽滤漏斗(即布氏漏斗)中的溶液受压能较快速地通过漏斗孔,这样就达到了加快过滤速度的效果;

故答案为:因为通过气泵(或其它方法)使过滤器下方的压强降低,滤液上下形成压强差,从而加快过滤的速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下图是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加热及夹持设备已略).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之前必要的操作是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装置B中水沿导管G上升,则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装置D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6)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结果学生发现反应结束时,无水乙醇消耗量大大超过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正确答案

解:(1)实验室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来制取乙烯,然后用乙烯和溴单质的加成反应来制得1,2-二溴乙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因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与,所以实验开始之前必要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仪器A有三个颈,为三颈瓶,

故答案为:三颈瓶;

(3)如果B中压强增大,玻璃管中液面会上升,可能产生乙烯的速率过快,导致E装置内乙烯和溴单质来不及完全反应逸出,导致压强增大,所以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装置B中水沿导管G上升,则需进行的操作是:停止加热减慢乙烯产生速率,向烧杯E中加适量温水提高E中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向烧杯E中加适量温水;

(4)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制备乙烯时,会有副产物二氧化硫生成,而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所以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氢氧化钠吸收完全,

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

(5)液溴易挥发,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E,能减少液溴挥发,

故答案为:减少液溴挥发;

(6)液溴为红棕色,产物1,2-二溴乙烷为无色,当反应结束时液溴全部转化为1,2-二溴乙烷,E中液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作用下会有乙醚等副产物生成,反应太剧烈时乙醇部分挥发;

故答案为:装置E中小试管内的液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有副反应发生或反应过于剧烈,一部分乙烯没有充分反应就逸出.

解析

解:(1)实验室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来制取乙烯,然后用乙烯和溴单质的加成反应来制得1,2-二溴乙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因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与,所以实验开始之前必要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仪器A有三个颈,为三颈瓶,

故答案为:三颈瓶;

(3)如果B中压强增大,玻璃管中液面会上升,可能产生乙烯的速率过快,导致E装置内乙烯和溴单质来不及完全反应逸出,导致压强增大,所以实验过程中,若发现装置B中水沿导管G上升,则需进行的操作是:停止加热减慢乙烯产生速率,向烧杯E中加适量温水提高E中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向烧杯E中加适量温水;

(4)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制备乙烯时,会有副产物二氧化硫生成,而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所以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氢氧化钠吸收完全,

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

(5)液溴易挥发,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E,能减少液溴挥发,

故答案为:减少液溴挥发;

(6)液溴为红棕色,产物1,2-二溴乙烷为无色,当反应结束时液溴全部转化为1,2-二溴乙烷,E中液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作用下会有乙醚等副产物生成,反应太剧烈时乙醇部分挥发;

故答案为:装置E中小试管内的液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有副反应发生或反应过于剧烈,一部分乙烯没有充分反应就逸出.

下一知识点 : 硝酸铜的制备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