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6春•河南校级月考)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1)如用图1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2)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

(4)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40℃以下烘干

(5)尾气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______;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Mr(NH2COONH4)=78、Mr(NH4HCO3)=79、Mr(CaCO3)=100].

正确答案

解:(1)把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

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4)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过滤;c;

(5)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浓硫酸起到吸收多余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物质的量为0.010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x+y=0.01,根据总质量可得:78x+79y=0.7820,

解得:x=0.008mol、y=0.002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0%=80%,

故答案为:80%.

解析

解:(1)把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

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4)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

故答案:过滤;c;

(5)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浓硫酸起到吸收多余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物质的量为0.010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x+y=0.01,根据总质量可得:78x+79y=0.7820,

解得:x=0.008mol、y=0.002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0%=80%,

故答案为:8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其工业流程如图1:

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Ca2+等杂质.若测得滤液中c(F-)=0.01mol/L-1,滤液中残留的c(Ca2+)=______〔已知:Ksp(CaF2)=1.46×10-10

(2)沉锰工序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2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______

(4)为测定某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1.20g软锰矿样品,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所得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从中取出25.0mL,用0.0200mol•L-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20.0mL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将草酸钠(Na2C2O4)氧化: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MnO2+C2O42-+4H+═Mn2++2CO2↑+2H2O

求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解:由流程可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加入硫酸酸浸过滤得到浸出液调节溶液pH,FeS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2+,然后过滤得到滤渣是MnO2,向滤液中加入软锰矿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15MnO2+28H+=2Fe3++14H2O+15Mn2++4SO42,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u2+、Ca2+等杂质,加入硫化铵和氟化铵,除去Cu2+、Ca2+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和氨水沉锰,生成MnCO3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含有MnCO3,通过洗涤、烘干得到MnCO3晶体,

(1)已知Ksp(CaF2))=1.46×10-10,c(F-)=0.01 mol•L-1 ,则c(Ca2+)==mol/L=1.46×10-6mol•L-1

故答案为:1.46×10-6 mol/L;

(2)从沉锰的图象可以看出,在已给的几个pH值条件下,pH越大得到的MnCO3的产率越高,且需要的时间越短,且在pH=7时,有更好的效果,因此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故答案为: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3)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用乙醇洗去水分,低温干燥防止碳酸锰分解,

故答案为: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

(4)n(C2O42-)=2.68g÷134g/mol=0.02mol;

滴定250mL稀释后溶液,消耗n(MnO4-)=0.0200mol/L×0.0200L×10=0.00400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n(MnO2)×2+0.00400mol×5=0.0200mol×2,

n(MnO2)=0.0100mol,

二氧化锰质量分数=×100%=72.5%,

故答案为:72.5%.

解析

解:由流程可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加入硫酸酸浸过滤得到浸出液调节溶液pH,FeS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2+,然后过滤得到滤渣是MnO2,向滤液中加入软锰矿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15MnO2+28H+=2Fe3++14H2O+15Mn2++4SO42,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u2+、Ca2+等杂质,加入硫化铵和氟化铵,除去Cu2+、Ca2+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和氨水沉锰,生成MnCO3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含有MnCO3,通过洗涤、烘干得到MnCO3晶体,

(1)已知Ksp(CaF2))=1.46×10-10,c(F-)=0.01 mol•L-1 ,则c(Ca2+)==mol/L=1.46×10-6mol•L-1

故答案为:1.46×10-6 mol/L;

(2)从沉锰的图象可以看出,在已给的几个pH值条件下,pH越大得到的MnCO3的产率越高,且需要的时间越短,且在pH=7时,有更好的效果,因此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故答案为: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3)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用乙醇洗去水分,低温干燥防止碳酸锰分解,

故答案为: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

(4)n(C2O42-)=2.68g÷134g/mol=0.02mol;

滴定250mL稀释后溶液,消耗n(MnO4-)=0.0200mol/L×0.0200L×10=0.00400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n(MnO2)×2+0.00400mol×5=0.0200mol×2,

n(MnO2)=0.0100mol,

二氧化锰质量分数=×100%=72.5%,

故答案为:72.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少量的Fe、Si等)既可制取有机合成催化剂AlBr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

I.实验室制取无色的无水AlBr3(熔点:97.5℃,沸点:263.3℃~265℃,在空气中AlBr3遇水蒸气易发生水解)可用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l.将铝箔剪碎,用CCl4浸泡片刻,干燥,然后投入

到烧瓶6中.

步骤2.从导管口7导入氮气,同时打开导管口l和4排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导管口7和1;导管口4接装有P2O5的干燥管.

步骤3.从滴液漏斗滴入一定量的液溴于烧瓶6中,并保证

烧瓶6中铝过剩.

步骤4.加热烧瓶6,回流一定时间.

步骤5.将氮气的流动方向改为从导管口4到导管口l.将装有P2O5的干燥管与导管口1连接,将烧瓶6加热至270℃左右,使AlBr3蒸馏进入收集器2.

步骤6.蒸馏完毕时,在继续通入氮气的情况下,将收集器2从3处拆下,并立即封闭3处.

(1)步骤l中,铝箔用CCl4浸泡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2操作中,通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3中,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其目的是______

(4)步骤4依据何种现象判断可以停止回流操作______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并从4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

Ⅱ.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拟用废铝箔制取硫酸铝晶体,已知铝的物种类别与溶液pH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处理过的铝箔;2.0mol•L-1NaOH溶液:2.0mol•L-1硫酸

(6)由铝箔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箔于烧杯中,分次加入2.0mol•L-1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②过滤,③______

④过滤、洗涤沉淀;⑤向沉淀中不断加入2.0mol•L-1硫酸,至恰好溶解;

______;⑦冷却结晶;⑧过滤、洗涤、干燥.

正确答案

解:I.(1)铝箔表面易沾有油脂,油脂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四氯化碳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

故答案为: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等有机物;

(2)溴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Br,为防止溴化物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水解,用氮气将装置中空气(含水蒸气)排出,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3)如果溴过量,溴易混入溴化铝中,所以为保证液溴完全反应,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

故答案为:保证溴完全反应,防止溴过量混入溴化铝中;

(4)当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说明溴恰好完全反应,则可以停止回流,

故答案为: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利用压强差将溴化铝蒸汽导入装置2并冷凝得到溴化铝,

故答案为:将AlBr3蒸气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

II.(6)③根据图片知,pH在4-10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该步骤是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并调节溶液pH为4-10,从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故答案为:滤液用2.0mol/L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所以该操作为蒸发浓缩,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解析

解:I.(1)铝箔表面易沾有油脂,油脂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四氯化碳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

故答案为: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脂等有机物;

(2)溴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Br,为防止溴化物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水解,用氮气将装置中空气(含水蒸气)排出,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3)如果溴过量,溴易混入溴化铝中,所以为保证液溴完全反应,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

故答案为:保证溴完全反应,防止溴过量混入溴化铝中;

(4)当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说明溴恰好完全反应,则可以停止回流,

故答案为:5的管中回流液呈无色(或烧瓶6中物质呈无色);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l和4,利用压强差将溴化铝蒸汽导入装置2并冷凝得到溴化铝,

故答案为:将AlBr3蒸气导入装置2中并冷凝;

II.(6)③根据图片知,pH在4-10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该步骤是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并调节溶液pH为4-10,从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故答案为:滤液用2.0mol/L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所以该操作为蒸发浓缩,故答案为:蒸发浓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硝酸铵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国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下图是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合成硝酸铵的简要生产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N2的电子式______,合成氨的反应中,若生成1g氨放出热量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试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温度、压强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____________

(3)若输送NH3的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检测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

(4)农业生产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硝酸铵,会加重土壤酸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回答)______

(5)25℃时,将x mol NH4NO3溶于一定量水中,向该溶液中滴加y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25℃时,Kb(NH3•H2O)=2.0×10-5mol•L-1).

正确答案

解:(1)在氮气分子中两个N原子共用三对电子,所以N2的电子式为:

若生成1g氨放出热量a kJ,2mol氨气的质量为:17g/mol×2mol=43g,则生成2mol氨气放出的热量为34g,则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 (g)⇌2NH3 (g)△H=-34akJ/mol,

故答案为:;N2(g)+3H2 (g)⇌2NH3 (g)△H=-34akJ/mol;

(2)氨在催化剂表面被氧化为NO.该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 NO+6H2O;

由于合成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从平衡角度看低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反应速率过慢,故合成氨采用高温(400℃-500℃);

正反应体积缩小,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转化率(正向移动),故采用高压(10 MPa-30MPa),

故答案为:4NH3+5O24 NO+6H2O;合成氨正反应放热,低温有利于提高转化率,但反应速率过慢,故合成氨采用高温(400℃-500℃);正反应体积缩小,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转化率(正向移动),故采用高压(10 MPa-30MPa);

(3)若输送NH3的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检测的简单方法是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的位置即是氨气泄漏处;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

故答案为: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的位置即是氨气泄漏处;

(4)农业生产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硝酸铵,会加重土壤酸化,这是因为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该盐会发生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OH-,破坏了水的大量平衡,水会继续电离,当最终达到电离平衡时c(H+)>c(OH-),所以溶液显酸性,

故答案为:NH4++H2O⇌NH3•H2O+H+

(5)25℃时,将x mol NH4NO3溶于一定量水中,向该溶液中滴加y L氨水,氨水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OH-,会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滴加氨水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逆向移动;

在该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H+)=c(NO3-)+c(OH-),由于溶液为中性,则(H+)=c(OH-),所以c(NH4+)=c(NO3-),由于Kb(NH3•H2O)=2.0×10-5mol/L,即:Kb==2.0×10-5mol/L,

设加入的氨水物质的量为n,混合液体积为V,由于c(NH4+)=c(NO3-),相当于溶液中的一水合氨完全来自滴加的氨水,

则c(NH3•H2O)===

解得:n(NH3•H2O)=mol,

所以滴加的氨水的浓度为:c((NH3•H2O)==mol/L,

故答案为:逆向;mol/L.

解析

解:(1)在氮气分子中两个N原子共用三对电子,所以N2的电子式为:

若生成1g氨放出热量a kJ,2mol氨气的质量为:17g/mol×2mol=43g,则生成2mol氨气放出的热量为34g,则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 (g)⇌2NH3 (g)△H=-34akJ/mol,

故答案为:;N2(g)+3H2 (g)⇌2NH3 (g)△H=-34akJ/mol;

(2)氨在催化剂表面被氧化为NO.该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 NO+6H2O;

由于合成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从平衡角度看低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反应速率过慢,故合成氨采用高温(400℃-500℃);

正反应体积缩小,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转化率(正向移动),故采用高压(10 MPa-30MPa),

故答案为:4NH3+5O24 NO+6H2O;合成氨正反应放热,低温有利于提高转化率,但反应速率过慢,故合成氨采用高温(400℃-500℃);正反应体积缩小,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转化率(正向移动),故采用高压(10 MPa-30MPa);

(3)若输送NH3的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检测的简单方法是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的位置即是氨气泄漏处;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

故答案为: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的位置即是氨气泄漏处;

(4)农业生产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硝酸铵,会加重土壤酸化,这是因为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该盐会发生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OH-,破坏了水的大量平衡,水会继续电离,当最终达到电离平衡时c(H+)>c(OH-),所以溶液显酸性,

故答案为:NH4++H2O⇌NH3•H2O+H+

(5)25℃时,将x mol NH4NO3溶于一定量水中,向该溶液中滴加y L氨水,氨水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OH-,会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滴加氨水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逆向移动;

在该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H+)=c(NO3-)+c(OH-),由于溶液为中性,则(H+)=c(OH-),所以c(NH4+)=c(NO3-),由于Kb(NH3•H2O)=2.0×10-5mol/L,即:Kb==2.0×10-5mol/L,

设加入的氨水物质的量为n,混合液体积为V,由于c(NH4+)=c(NO3-),相当于溶液中的一水合氨完全来自滴加的氨水,

则c(NH3•H2O)===

解得:n(NH3•H2O)=mol,

所以滴加的氨水的浓度为:c((NH3•H2O)==mol/L,

故答案为:逆向;mol/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石家庄校级月考)Na202可用作制氧剂、漂白剂.

(1)已知:2Cr042-+2H+═Cr2072-+H20.在碱性溶液中,Na202可以把Cr2 (S043中的Cr元素氧化成+6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Na202

I.査阅资料得知,将钠加热至熔化,通入一定量的除去C02的空气,维持温度在453-473K之间,钠即被氧化为Na20;进而增加空气流量并迅速提高温度至573〜673K,即可制得Na202

①若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制备Na202,从左到右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字母,各装 置只能用一次);装置D的作用为o②装置A中生成ISa20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③若实验时准确称取2.3 g Na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溶于1 L水中,向所得溶 液中加人50 mL0.5 mol•L-1NH4Al(S042溶液充分反应,请写出加人NmAl(S0)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若采用上述一起装置制备Na202,从左到右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字母,各装置只能用一次);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

②装置A中生成ISA20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若实验时准确称取2.3gNa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溶于1L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0ml0.5mol•L-1NH4AL(SO42溶液充分反应,请写出加入NH4AL(SO42

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Ⅱ.小组同学继续对反应后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a.取一定量反应后固体,加人足量水充分反应,有气体生成;

b.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转人真空密闭容器中,放电后充分反应,气体体积减少了 3/5 (不考虑03的生成).

①反应后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为进一步确定反应后固体的组成,需对b中剩余气体继续进行猜想与设计,请完成下表.

正确答案

解:(1)由于2CrO42-+2H+⇌Cr2O72-+H2O,碱性条件下Cr3+被Na2O2氧化的产物为Cr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2O2+2Cr3++4OH-=6Na++2CrO42-+2H2O,

故答案为:3Na2O2+2Cr3++4OH-=6Na++2CrO42-+2H2O;

(2)I.①由左至右分别为装置B(除去空气中的CO2)→装置C(除去气体中的H2O,防止其与Na反应)→装置A(制备Na2O2)→装置D(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A装置致使所得Na2O2变质),气体通过洗气瓶时从导气管长管进短管出,干燥管气体粗口进细口出,所以仪器接口顺序为:bcedaagf,

故答案为:bcedaagf;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A装置;

②根据题干“将钠加热至熔化,通入一定量的除去CO2的空气,维持温度在453~473K之间,钠即被氧化为Na2O;进而增加空气流量并迅速提高温度至573~673K,可制得Na2O2”可知生成Na2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应为:2Na2O+O2═2Na2O2

故答案为:2Na2O+O2═2Na2O2

③有Na元素的守恒,2.3gNa反应后溶于1L水所得溶液中n(NaOH)=0.1 mol,所加NH4Al(SO42溶液中n(NH4Al(SO42)=0.025 mol,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Al3++4OH-=NH3•H2O+Al(OH)3↓,

故答案为:NH4++Al3++4OH-=NH3•H2O+Al(OH)3↓;

II. ①将反应后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气体,且将气体导入密闭容器放电后气体体积减少3/5,说明气体由H2和O2组成.因为H2和O2分别为Na、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所以反应后固体一定有Na、Na2O2,可能有Na2O,

故答案为:Na、Na2O2

②b中剩余气体可能为H2或O2,可分别用灼热的氧化铜或灼热的铜检验,现象分别为黑色固体变红或红色固体变黑,即:

(或:

故答案为:

(或:

解析

解:(1)由于2CrO42-+2H+⇌Cr2O72-+H2O,碱性条件下Cr3+被Na2O2氧化的产物为Cr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2O2+2Cr3++4OH-=6Na++2CrO42-+2H2O,

故答案为:3Na2O2+2Cr3++4OH-=6Na++2CrO42-+2H2O;

(2)I.①由左至右分别为装置B(除去空气中的CO2)→装置C(除去气体中的H2O,防止其与Na反应)→装置A(制备Na2O2)→装置D(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A装置致使所得Na2O2变质),气体通过洗气瓶时从导气管长管进短管出,干燥管气体粗口进细口出,所以仪器接口顺序为:bcedaagf,

故答案为:bcedaagf;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A装置;

②根据题干“将钠加热至熔化,通入一定量的除去CO2的空气,维持温度在453~473K之间,钠即被氧化为Na2O;进而增加空气流量并迅速提高温度至573~673K,可制得Na2O2”可知生成Na2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应为:2Na2O+O2═2Na2O2

故答案为:2Na2O+O2═2Na2O2

③有Na元素的守恒,2.3gNa反应后溶于1L水所得溶液中n(NaOH)=0.1 mol,所加NH4Al(SO42溶液中n(NH4Al(SO42)=0.025 mol,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Al3++4OH-=NH3•H2O+Al(OH)3↓,

故答案为:NH4++Al3++4OH-=NH3•H2O+Al(OH)3↓;

II. ①将反应后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气体,且将气体导入密闭容器放电后气体体积减少3/5,说明气体由H2和O2组成.因为H2和O2分别为Na、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所以反应后固体一定有Na、Na2O2,可能有Na2O,

故答案为:Na、Na2O2

②b中剩余气体可能为H2或O2,可分别用灼热的氧化铜或灼热的铜检验,现象分别为黑色固体变红或红色固体变黑,即:

(或:

故答案为:

(或:

下一知识点 : 硝酸铜的制备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