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 共1066题
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写出Fe(OH)2转化为Fe(O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绿矾(FeSO4•7H2O)是补血剂的原料,易变质.检验绿矾是否变质的试剂是______设计实验检验绿矾是否完全变质______
(3)利用绿矾制备还原铁粉的工业流程如图1:
①干燥过程主要是为了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过程中会有少量FeCO3•nH2O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取干燥后的FeCO3样品12.49g,焙烧,最终得到还原铁粉6.16g,计算样品中杂质FeOOH的质量______
(4)以羰基化合物为载体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离、提纯某纳米级活性铁粉(含有一些不反应的杂质),反应装置如图2.Fe(s)+5CO(g)⇌Fe(CO)5(g)△H<0
T1______T2(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Fe(OH)2与氧气水反应生成Fe(OH)3,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2)绿矾(FeSO4•7H2O)易变质,Fe2+被氧化为Fe3+,检验绿矾是否变质的试剂是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完全变质即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Fe2+,可利用Fe2+的还原性进行检验或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实验方案为取样品溶于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溶液褪色,则表示样品没有完全变质(或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样品没有完全变质),
故答案为:KSCN溶液;取样品溶于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溶液褪色,则表示样品没有完全变质(或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样品没有完全变质);
(3)①干燥过程主要是为了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过程中会有少量FeCO3•nH2O被空气氧化为FeOOH,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FeCO3•nH2O+O2=4FeOOH+4CO2↑+(4n-2)H2O,故答案为:4FeCO3•nH2O+O2=4FeOOH+4CO2↑+(4n-2)H2O;
②设样品中Fe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FeOOH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
116x+89y=12.49
x+y==0.11
解得y=0.01mol,样品中杂质FeOOH的质量为0.89g,故答案为:0.89g;
(4)反应Fe(s)+5CO(g)⇌Fe(CO)5(g)△H<0,铁粉和一氧化碳化合成羰基合铁时放出热量,低温有利于合成易挥发的羰基合铁,羰基合铁易挥发,杂质残留在玻璃管左端;当羰基合铁挥发到较高温度区域T2时,羰基合铁分解,纯铁粉残留在右端,一氧化碳循环利用,故T1<T2,
故答案为:<;铁粉和一氧化碳化合成羰基合铁时放出热量,低温有利于合成易挥发的羰基合铁,羰基合铁易挥发,杂质残留在玻璃管左端;当羰基合铁挥发到较高温度区域T2时,羰基合铁分解,纯铁粉残留在右端,一氧化碳循环利用.
解析
解:(1)Fe(OH)2与氧气水反应生成Fe(OH)3,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2)绿矾(FeSO4•7H2O)易变质,Fe2+被氧化为Fe3+,检验绿矾是否变质的试剂是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完全变质即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Fe2+,可利用Fe2+的还原性进行检验或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实验方案为取样品溶于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溶液褪色,则表示样品没有完全变质(或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样品没有完全变质),
故答案为:KSCN溶液;取样品溶于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溶液褪色,则表示样品没有完全变质(或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样品没有完全变质);
(3)①干燥过程主要是为了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过程中会有少量FeCO3•nH2O被空气氧化为FeOOH,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FeCO3•nH2O+O2=4FeOOH+4CO2↑+(4n-2)H2O,故答案为:4FeCO3•nH2O+O2=4FeOOH+4CO2↑+(4n-2)H2O;
②设样品中Fe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FeOOH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
116x+89y=12.49
x+y==0.11
解得y=0.01mol,样品中杂质FeOOH的质量为0.89g,故答案为:0.89g;
(4)反应Fe(s)+5CO(g)⇌Fe(CO)5(g)△H<0,铁粉和一氧化碳化合成羰基合铁时放出热量,低温有利于合成易挥发的羰基合铁,羰基合铁易挥发,杂质残留在玻璃管左端;当羰基合铁挥发到较高温度区域T2时,羰基合铁分解,纯铁粉残留在右端,一氧化碳循环利用,故T1<T2,
故答案为:<;铁粉和一氧化碳化合成羰基合铁时放出热量,低温有利于合成易挥发的羰基合铁,羰基合铁易挥发,杂质残留在玻璃管左端;当羰基合铁挥发到较高温度区域T2时,羰基合铁分解,纯铁粉残留在右端,一氧化碳循环利用.
(2015•宝山区一模)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1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写出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2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______(选填编号).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______
______(填写操作);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______(写出一点).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乙装置含有冷凝回流装置,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选乙装置,
故答案为:乙;由于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
(2)1-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2,也能够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故答案为: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CH3CH2CH=CH2;
(3)要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可以增大乙酸的浓度,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也可以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着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增加乙酸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或移走生成物);
(4)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乙酸能和水互溶,1-丁醇能溶于水.所以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进一步减少乙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然后分液可得乙酸丁酯,不需要使用过滤、蒸发等操作,所以一定使用的操作为ac,
故答案为:ac;
(5)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应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若液体流不下来,可能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液体滴下时,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减小,液体逐渐难以滴下,或者玻璃塞未打开,液体不能滴下,
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
解析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乙装置含有冷凝回流装置,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选乙装置,
故答案为:乙;由于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
(2)1-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2,也能够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故答案为: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CH3CH2CH=CH2;
(3)要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可以增大乙酸的浓度,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也可以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着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增加乙酸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或移走生成物);
(4)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乙酸能和水互溶,1-丁醇能溶于水.所以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进一步减少乙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然后分液可得乙酸丁酯,不需要使用过滤、蒸发等操作,所以一定使用的操作为ac,
故答案为:ac;
(5)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应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若液体流不下来,可能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液体滴下时,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减小,液体逐渐难以滴下,或者玻璃塞未打开,液体不能滴下,
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维生素”.工业上回收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K2SO4、SiO2)中钒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1)V2O5和NH4VO3均为难溶物,VOSO4和(VO2)2SO4均为易溶物.
(2)2VO2++H2C2O4+2H+=2VO2++2CO2↑+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前,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③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HA表示有机萃取剂):
VOSO4(水层)+2HA(有机层)⇌VOA2(有机层)+H2SO4(水层),则步骤④中可选择硫酸作反萃取的原因是______.
(4)用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以测定操作⑤后溶液中含钒量的步骤为:取10.0mL 0.1mol/L H2C2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标剂,将待测液盛放在滴定管中,滴定到终点时,消耗待测液的体积为10.0mL,由此可知(VO2)2SO4溶液钒元素的含量为______g/L.
(5)V2O5可用金属(如Ca、Al)热还原法获得钒,则金属铝热还原制得钒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生产流程: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V2O5、Fe2O3和SiO2等),据物质的水溶性确定,V2O5和SiO2难溶于水,即为得到的滤渣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五氧化二钒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分析平衡,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加入的碱会和平衡中的氢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氯酸钾具有氧化性,能将VO2+氧化为VO2+,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到最佳值,得到NH4VO3,最后焙烧得到五氧化二钒即可.
(1)将固体粉碎,增加固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浸出速率,故答案为: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浸出速率,提高浸出率;
(2)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五氧化二钒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
故答案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
(3)反萃取时分析平衡,VOSO4 +(水层)+2HA2(有机层)⇌VOA2(有机层)+H2SO4(水层),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使VOSO4进入水层;
故答案为:加入硫酸使平衡向左移动,使VOSO4进入水层;
(4)用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VO2++H2C2O4+2H+=2VO2++2CO2↑+2H2O,设(VO2)2SO4溶液中含有V元素物质的量是n,则:2VO2++H2C2O4+2H+=2VO2++2CO2↑+2H2O
2 1
n 0.010L×0.1mol/L
,解得n=0.002mol,1L(VO2)2SO4溶液中钒元素的含量为:0.002mol×100×51g/mol=10.2g,即钒元素的含量为10.2g/L,故答案为:10.2g/L;
(5)金属铝热还原制得钒的原理是:金属铝和矾的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钒和氧化铝,其化学方程式为:3V2O5+10Al6V+5Al2O3,故答案为:3V2O5+10Al
6V+5Al2O3.
解析
解:生产流程: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V2O5、Fe2O3和SiO2等),据物质的水溶性确定,V2O5和SiO2难溶于水,即为得到的滤渣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五氧化二钒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分析平衡,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加入的碱会和平衡中的氢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氯酸钾具有氧化性,能将VO2+氧化为VO2+,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到最佳值,得到NH4VO3,最后焙烧得到五氧化二钒即可.
(1)将固体粉碎,增加固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浸出速率,故答案为: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浸出速率,提高浸出率;
(2)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五氧化二钒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
故答案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
(3)反萃取时分析平衡,VOSO4 +(水层)+2HA2(有机层)⇌VOA2(有机层)+H2SO4(水层),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使VOSO4进入水层;
故答案为:加入硫酸使平衡向左移动,使VOSO4进入水层;
(4)用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VO2++H2C2O4+2H+=2VO2++2CO2↑+2H2O,设(VO2)2SO4溶液中含有V元素物质的量是n,则:2VO2++H2C2O4+2H+=2VO2++2CO2↑+2H2O
2 1
n 0.010L×0.1mol/L
,解得n=0.002mol,1L(VO2)2SO4溶液中钒元素的含量为:0.002mol×100×51g/mol=10.2g,即钒元素的含量为10.2g/L,故答案为:10.2g/L;
(5)金属铝热还原制得钒的原理是:金属铝和矾的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钒和氧化铝,其化学方程式为:3V2O5+10Al6V+5Al2O3,故答案为:3V2O5+10Al
6V+5Al2O3.
(2015秋•西安校级月考)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Fe2O3),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X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2)步骤Ⅲ中可选用______调节溶液的pH(填选项字母).
A.稀硝酸 B.氨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高锰酸钾溶液
(3)步骤Ⅳ中,FeCO3沉淀完全后,溶液中含有少量Fe2+,检验Fe2+的方法是______.
(4)步骤Ⅳ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产品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等,酸浸后铁的氧化物和酸反应溶解,二氧化硅不与酸反应,氧化铁溶解后生成铁离子,氧化亚铁溶解后生成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Fe2+、Fe3+;
(2)由步骤Ⅱ加入过量铁粉滤液中阳离子为亚铁离子,步骤Ⅲ加入试剂调节溶液pH至5-6.5,试剂不能氧化亚铁离子,强碱性溶液会沉淀亚铁离子,
A.稀硝酸具有氢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A不符合;
B.氨水是弱碱,可以调节溶液PH,故B符合;
C.氢氧化钠溶液 是强碱溶液,加入会沉淀亚铁离子,故C不符合;
D.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氢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3)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合铁络合物,检验铁离子可以使用硫氰化钾溶液,亚铁离子,无法使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检验亚铁离子,取试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后,氯气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2Fe2++Cl2=2Fe3++2Cl-,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络合Fe3++3SCN-⇌Fe(SCN)3,呈血红色,说明含Fe2+,
故答案为:取试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含Fe2+;
(4)步骤Ⅳ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温度过高碳酸氢铵会分解,温度升高促进亚铁离子的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空气中煅烧碳酸亚铁,是碳酸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由原子守恒配平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
故答案为:4FeCO3+O22Fe2O3+4CO2.
解析
解:(1)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等,酸浸后铁的氧化物和酸反应溶解,二氧化硅不与酸反应,氧化铁溶解后生成铁离子,氧化亚铁溶解后生成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Fe2+、Fe3+;
(2)由步骤Ⅱ加入过量铁粉滤液中阳离子为亚铁离子,步骤Ⅲ加入试剂调节溶液pH至5-6.5,试剂不能氧化亚铁离子,强碱性溶液会沉淀亚铁离子,
A.稀硝酸具有氢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A不符合;
B.氨水是弱碱,可以调节溶液PH,故B符合;
C.氢氧化钠溶液 是强碱溶液,加入会沉淀亚铁离子,故C不符合;
D.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氢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3)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合铁络合物,检验铁离子可以使用硫氰化钾溶液,亚铁离子,无法使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检验亚铁离子,取试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后,氯气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2Fe2++Cl2=2Fe3++2Cl-,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络合Fe3++3SCN-⇌Fe(SCN)3,呈血红色,说明含Fe2+,
故答案为:取试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含Fe2+;
(4)步骤Ⅳ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温度过高碳酸氢铵会分解,温度升高促进亚铁离子的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空气中煅烧碳酸亚铁,是碳酸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由原子守恒配平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
故答案为:4FeCO3+O22Fe2O3+4CO2.
I.下列是四组同学用铜制取硫酸铜晶体的方案:
甲组:将铜粉投入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无反应.向容器底部缓缓鼓入氧气,溶液慢慢变蓝色,若在溶液中放置些铂丝,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乙组:CuCuO
CuSO4
丙组:CuCu(NO3)2
Cu(OH)2
CuSO4
丁组:CuCuSO4
(1)甲组实验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使反应变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从该反应器溶液(含有少量H2SO4以抑制水解)中取得产品的实验操作步骤应为______、______、过滤并洗涤晶体,取得产品后的残留物质可循环使用.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化工生产①原理科学;②能量消耗低;③原料利用率高;④无污染.则在四组方案中,______组方案最好.
II.另一化学兴趣小组从化学手册上查得硫酸铜500℃以上按照下式分解:CuSO4CuO+SO2↑+SO3↑+O2↑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有关数据,并经计算确定该条件下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实验测得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取4.80g无水CuSO4;②实验结束时干燥管D总质量增加1.92g;③测得量筒F中水的体积,得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5)为减少测量气体体积引起的误差,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
①装置内气体的温度应恢复到室温,②调节量筒使其液面与E装置中的液面持平,③______
(6)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2Cu+O2+2H2SO4=2CuSO4+2H2O
加热蒸发
结晶冷却
甲
吸收SO3,放出等物质的量的SO2
吸收水分干燥SO2和O2
此处不填
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3CuSO43CuO+2SO2↑+SO3↑+O2↑
解析
解:I.(1)将铜粉投入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无反应.向容器底部缓缓鼓入氧气,溶液慢慢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即铜和氧气、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铜、铂丝和氧气、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负极上铜失电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从溶液中制取晶体的方法是采用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
故答案为:2Cu+O2+2H2SO4=2CuSO4+2H2O;形成了原电池;加热蒸发;冷却结晶;
(2)乙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消耗能量;
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制取硝酸铜,硝酸银的价格较高,所以耗资大;
丁中铜和浓硫酸反应需要 加热消耗能量高,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有污染;
故答案为:甲;
Ⅱ、(3)加热硫酸铜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三氧化硫易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能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亚硫酸氢钠的作用是吸收SO3,放出等物质的量的SO2,
故答案为:吸收SO3,放出等物质的量的SO2;
(4)气体通过B装置后还剩二氧化硫和氧气、水蒸气,水蒸气能影响实验的测定,所以必须通过干燥剂吸收水分,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干燥SO2和O2,
故答案为:吸收水分干燥SO2和O2;
(5)量筒中液面是凹液面,所以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否则会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6)干燥管D吸收的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包括解热硫酸铜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和水、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根据三氧化硫和亚硫酸氢钠之间的关系式知,三氧化硫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三氧化硫和原生成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和是0.03mol;测得量筒F中水的体积,得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0mL,该气体是氧气,其物质的量是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知,原生成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
=0.02mol,所以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0.01mol;4.80g无水CuSO4的物质的量=
=0.03mol,根据铜原子守恒知,生成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03mol,所以n(CuSO4):n(CuO):n(SO2):n(SO3):n(O2)=0.03mol:0.03mol:0.02mol:0.01mol:0.01mol=3:3:2:1:1,所以其分解方程式为3CuSO4
3CuO+2SO2↑+SO3↑+O2↑,
故答案为:3CuSO43CuO+2SO2↑+SO3↑+O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