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 共1066题
工业上可用软锰矿浆(主要成分为MnO2)吸收硫酸厂废气SO2,并制备MnSO4•H2O晶体,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的pH<2,且阳离子主要是Mn2+,以及少量Fe2+、Al3+等.
②几种离子沉淀时数据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l)浸出液pH<2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加入MnO2,氧化时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若流程中取消“加入MnO2”,对上述流程的影响是______.
(3)试剂X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氢氧化锰,试说明理由:______.
(4)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利用滤渣能提取铁红,其原理是______.
(5)从滤液中提取MnSO4•H2O晶体的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浸出液pH<2,主要原因是部分SO2与水结合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H+使pH<2;
故答案为:部分SO2与水结合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H+使pH<2;
(2)加入MnO2,把Fe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若流程中取消“加入MnO2”,则得到的产品中含有FeSO4杂质;
故答案为:MnO2+2Fe2++4H+=Mn2++2Fe3++2H2O;得到的产品中含有FeSO4杂质;
(3)试剂X能选用氢氧化锰,Fe3+、Al3+水解生成的H+与Mn(OH)2反应,促进Fe3+、Al3+水解并最终转化为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故答案为:能;Fe3+、Al3+水解生成的H+与Mn(OH)2反应,促进Fe3+、Al3+水解并最终转化为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4)调节pH=5.0,Fe3+、Al3+生成沉淀Fe(OH)3、Al(OH)3,用足量NaOH溶液溶解滤渣,Al(OH)3沉淀溶解,过滤得到Fe(OH)3,再灼烧即得铁红;
故答案为:Fe(OH)3、Al(OH)3; 用足量NaOH溶液溶解滤渣,过滤得到Fe(OH)3,再灼烧即得铁红;
(5)滤液中提取MnSO4•H2O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解析
解:(1)浸出液pH<2,主要原因是部分SO2与水结合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H+使pH<2;
故答案为:部分SO2与水结合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H+使pH<2;
(2)加入MnO2,把Fe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若流程中取消“加入MnO2”,则得到的产品中含有FeSO4杂质;
故答案为:MnO2+2Fe2++4H+=Mn2++2Fe3++2H2O;得到的产品中含有FeSO4杂质;
(3)试剂X能选用氢氧化锰,Fe3+、Al3+水解生成的H+与Mn(OH)2反应,促进Fe3+、Al3+水解并最终转化为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故答案为:能;Fe3+、Al3+水解生成的H+与Mn(OH)2反应,促进Fe3+、Al3+水解并最终转化为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4)调节pH=5.0,Fe3+、Al3+生成沉淀Fe(OH)3、Al(OH)3,用足量NaOH溶液溶解滤渣,Al(OH)3沉淀溶解,过滤得到Fe(OH)3,再灼烧即得铁红;
故答案为:Fe(OH)3、Al(OH)3; 用足量NaOH溶液溶解滤渣,过滤得到Fe(OH)3,再灼烧即得铁红;
(5)滤液中提取MnSO4•H2O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Na2S2O4是重要的工业漂白剂,某化学小组欲制备Na2S2O4(如图)并探究其性质.现将1.5mol/L的HCOONa溶液和0.5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注入三颈烧瓶,发生反应:HCOONa+2SO2+NaOH═Na2S2O4+CO2+H2O
(l)a装置的名称:______;c装置的目的______.
(2)b中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控制b中反应速率的方法是______.
(3)当三颈烧瓶中溶液接近中性时停止通人气体,蒸发得到固体产品.取1.0g固体产品溶于5mL水中,加入1mL的银氨溶液,振荡,水浴10s出现银镶.
甲同学得出结论:10s时Na2S2O4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甲的结论一定成立,其依据可能是______.
针对甲、乙同学的分歧,丙同学取该实验所得固体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正确答案
解:(l)a装置有玻璃活塞,为分液漏斗,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硫污染性气体产生,防止污染空气需尾气处理装置,c装置吸收尾气,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浓硫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分液漏斗有玻璃活塞,可通过旋转玻璃活塞控制滴加液体反应物的速率实现控制b中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通过分液漏斗颈部活塞控制低价硫酸的快慢;
(3)HCOONa结构中含有醛基(-CHO)能发生银镜反应,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甲的结论一定成立,可能是HCOONa过量,分离出的晶体所含杂质HCOONa具有还原性也能发生银镜反应,针对甲、乙同学的分歧,丙同学为了验证Na2S2O4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首先需制备纯净的Na2S2O4,所以对三颈烧瓶分离出的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净的Na2S2O4,
银镜反应需碱性过量,所以取0.1g步骤Ⅰ的产品溶于5mL银氨溶液,振荡,水浴加热10s,观察现象,若10S出现银镜,则甲的结论正确(或Na2S2O4具有还原性),反之则乙正确
故答案为:因为HCOONa过量,分离出的晶体所含杂质HCOONa具有还原性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对三颈烧瓶分离出的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净的Na2S2O4;5;若10S出现银镜,则甲的结论正确(或Na2S2O4具有还原性),反之则乙正确.
解析
解:(l)a装置有玻璃活塞,为分液漏斗,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硫污染性气体产生,防止污染空气需尾气处理装置,c装置吸收尾气,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浓硫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分液漏斗有玻璃活塞,可通过旋转玻璃活塞控制滴加液体反应物的速率实现控制b中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通过分液漏斗颈部活塞控制低价硫酸的快慢;
(3)HCOONa结构中含有醛基(-CHO)能发生银镜反应,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甲的结论一定成立,可能是HCOONa过量,分离出的晶体所含杂质HCOONa具有还原性也能发生银镜反应,针对甲、乙同学的分歧,丙同学为了验证Na2S2O4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首先需制备纯净的Na2S2O4,所以对三颈烧瓶分离出的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净的Na2S2O4,
银镜反应需碱性过量,所以取0.1g步骤Ⅰ的产品溶于5mL银氨溶液,振荡,水浴加热10s,观察现象,若10S出现银镜,则甲的结论正确(或Na2S2O4具有还原性),反之则乙正确
故答案为:因为HCOONa过量,分离出的晶体所含杂质HCOONa具有还原性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对三颈烧瓶分离出的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净的Na2S2O4;5;若10S出现银镜,则甲的结论正确(或Na2S2O4具有还原性),反之则乙正确.
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图1:
(1)过程Ⅰ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是______.
(4)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Na+)=2c(CO32-)
B c(Na+)>c(CO32-)>c(HCO3-)
C c(OH-)>c(HCO3-)>c(H+)
D c(OH-)-c(H+)═c(HCO3-)+2c(H2CO3)
(5)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如图2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故答案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3)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中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Ⅳ中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故答案为: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4)A.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HCO3-)+c(OH-)+2c(CO32-),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B正确;
C.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C正确;
D.Na2CO3溶液中质子守恒:c(H+)═c(OH-)+c(HCO3-)+2c(H2CO3),故D正确;
故选:BCD;
(5)CoCl2•6H2O~CoCl2
238 130
m 65mg
,解得:m=119mg
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nH2O,则有:
CoCl2•6H2O~CoCl2•nH2O△m
238 18(6-n)
119mg 119mg-83mg
,解得:n=2,
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2H2O,故答案为:CoCl2•2H2O.
解析
解:(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故答案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3)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中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Ⅳ中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故答案为: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4)A.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HCO3-)+c(OH-)+2c(CO32-),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B正确;
C.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CO3-)>c(H+),故C正确;
D.Na2CO3溶液中质子守恒:c(H+)═c(OH-)+c(HCO3-)+2c(H2CO3),故D正确;
故选:BCD;
(5)CoCl2•6H2O~CoCl2
238 130
m 65mg
,解得:m=119mg
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nH2O,则有:
CoCl2•6H2O~CoCl2•nH2O△m
238 18(6-n)
119mg 119mg-83mg
,解得:n=2,
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为:CoCl2•2H2O,故答案为:CoCl2•2H2O.
(2015•肥城市一模)FeSO4•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实验室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1)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操作目的是______.
(2)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②______.
(3)FeSO4•7H2O是某些补血剂的主要成分,实验室用KMnO4溶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测
定某补血剂(1.500g)中铁元素的含量.
①配制100mL 1.200×10 -2mol•L-1的KMnO4溶液时,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容 量瓶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②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可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 d.浓硝酸
KMnO4溶液应盛装在______滴定管中.滴定到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滴定完毕,三次实验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读数如下.
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某实验小组用久置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实验后没有得到预期的白色沉淀,于是采用下列试剂(已煮沸除氧)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打开止水夹C,目的是______.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C,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O32-水解生成OH-,溶液显碱性,酯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所以可用纯碱溶液除油污,故答案为: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2)由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二增大,因此用冰水洗涤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故答案为:降低FeSO4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FeSO4•7H2O的损耗;
(3)①转移液体需要引流,玻璃棒底部要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不能碰到容量瓶口,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底部要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不能碰到容量瓶口;
②硝酸有强氧化性,盐酸有还原性,能被高能酸钾氧化为氯气,只能用稀硫酸;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皮管,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滴定终点时,颜色变成紫红色,并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否则不可以判断达到终点;
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滴定中由于第一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
反应需要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10-3L×1.2×10-2mol/L=18×10-5mol
则:5Fe2++MnO4-+8H+═5Fe3++Mn2++4H2O
5mol 1mol
n 18×10-5mol
n=18×10-5mol×5=90×10-5mol,
则1.500g硫酸亚铁补血剂药片含铁的质量为90×10-5mol×56g/mol=0.0504g,所以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为×100%=3.36%,
故答案为:c;酸式;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恰好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3.36%;
(4)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应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将硫酸亚铁压入B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是Fe2++2OH-=Fe(OH)2↓,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液面上升出现白色沉淀 Fe2++2OH-=Fe(OH)2↓.
解析
解:(1)CO32-水解生成OH-,溶液显碱性,酯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所以可用纯碱溶液除油污,故答案为: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2)由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二增大,因此用冰水洗涤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故答案为:降低FeSO4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FeSO4•7H2O的损耗;
(3)①转移液体需要引流,玻璃棒底部要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不能碰到容量瓶口,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底部要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不能碰到容量瓶口;
②硝酸有强氧化性,盐酸有还原性,能被高能酸钾氧化为氯气,只能用稀硫酸;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皮管,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滴定终点时,颜色变成紫红色,并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否则不可以判断达到终点;
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滴定中由于第一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
反应需要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10-3L×1.2×10-2mol/L=18×10-5mol
则:5Fe2++MnO4-+8H+═5Fe3++Mn2++4H2O
5mol 1mol
n 18×10-5mol
n=18×10-5mol×5=90×10-5mol,
则1.500g硫酸亚铁补血剂药片含铁的质量为90×10-5mol×56g/mol=0.0504g,所以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为×100%=3.36%,
故答案为:c;酸式;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恰好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3.36%;
(4)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应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将硫酸亚铁压入B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是Fe2++2OH-=Fe(OH)2↓,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液面上升出现白色沉淀 Fe2++2OH-=Fe(OH)2↓.
实验室里用下、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其作用是______.
(3)C处盛放的试剂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______.
(4)E处盛有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处酒精灯.
正确答案
除去Cl2中的HCl
浓硫酸
干燥Cl2
氢氧化钠溶液
Cl2+2OH-=Cl-+ClO-+H2O
D
解析
解:(1)A为制备氯气装置,装置A中反应为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可用饱和食盐水(或水)除去氯气气体中的氯化氢,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
(3)因为题中要求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所以要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且不引进新的杂质,氯气也和该物质不反应,所以选择浓硫酸干燥,
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Cl2;
(4)尾气中含有氯气,氯气有毒,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Cl2+2OH-=Cl-+ClO-+H2O;
(5)为防止倒吸应先熄灭D的酒精灯,冷却再熄灭A的酒精灯,故答案为: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