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 共1066题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苯和液溴的反应并制备溴苯.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的A口加少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D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
(3)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
(4)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______.
(5)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反应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溴苯分离实验方法是______.(铁屑已分离)
正确答案
解:(1)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2)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产生的溴化氢气体遇到石蕊溶液,能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D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石蕊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石蕊溶液变红;
(3)溴化氢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浅黄色沉淀,所以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出现淡黄色沉淀,故答案为:出现淡黄色沉淀;
(4)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故答案为:冷凝回流;
(5)在铁作催化剂的作用下,溴与苯反应生成溴苯、溴化氢,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即将结束时(此时气体明显减少),打开F活塞,关闭C活塞,溴化氢通过F进入最左边集气瓶,溴化氢极易溶于水,产生倒吸现象;故答案为: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烧瓶;
(6)溴苯不溶于水,反应混合物静置后会分层,下层为溴苯,分液即可得到溴苯,故答案为:分液.
解析
解:(1)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2)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产生的溴化氢气体遇到石蕊溶液,能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D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石蕊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石蕊溶液变红;
(3)溴化氢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浅黄色沉淀,所以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出现淡黄色沉淀,故答案为:出现淡黄色沉淀;
(4)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故答案为:冷凝回流;
(5)在铁作催化剂的作用下,溴与苯反应生成溴苯、溴化氢,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即将结束时(此时气体明显减少),打开F活塞,关闭C活塞,溴化氢通过F进入最左边集气瓶,溴化氢极易溶于水,产生倒吸现象;故答案为: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烧瓶;
(6)溴苯不溶于水,反应混合物静置后会分层,下层为溴苯,分液即可得到溴苯,故答案为:分液.
无水Al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该物质在183℃时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拟利用中学常见仪器设计实验制备无水Al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
a.加入MnO2粉末 b.点燃A中酒精灯
c.加入浓盐酸 d.点燃D处酒精灯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该装置存在安全隐患,请指出______.
(4)甲同学认为F和G可以用一种仪器替代,且加入一种药品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这种药品可以是______.
(5)E中得到少量白色粉末,打开软木塞后可明显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雾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汽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F.
(1)实验开始时先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与生成的氯化铝反应,所以操作依次是acbd,
故答案为:acbd;
(2)A中发生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离子反应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3)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B装置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B装置中的试剂为浓硫酸,无水AlCl3在183℃时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该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在生成、收集氯化铝的位置D、E间导管易发生堵塞,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D、E间导管易发生堵塞;
(4)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而G是吸收反应剩余的氯气,所以可以加入碱石灰或氧化钙来代替F和G的作用,
故答案为:碱石灰或氧化钙;
(5)E中收集到的氯化铝粉末,打开软木塞后,氯化铝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看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故答案为:AlCl3+3H2O=Al(OH)3+3HCl↑.
解析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汽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F.
(1)实验开始时先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与生成的氯化铝反应,所以操作依次是acbd,
故答案为:acbd;
(2)A中发生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离子反应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3)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B装置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B装置中的试剂为浓硫酸,无水AlCl3在183℃时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该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在生成、收集氯化铝的位置D、E间导管易发生堵塞,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D、E间导管易发生堵塞;
(4)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而G是吸收反应剩余的氯气,所以可以加入碱石灰或氧化钙来代替F和G的作用,
故答案为:碱石灰或氧化钙;
(5)E中收集到的氯化铝粉末,打开软木塞后,氯化铝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看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故答案为:AlCl3+3H2O=Al(OH)3+3HCl↑.
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制取硝酸铜现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用:
①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②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4HNO3=Cu(NO3)2+2NO2↑+2H2O
③通氧气于铜屑与稀硝酸的体系中制取:2Cu+4HNO3+O2=2Cu(NO3)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制取硝酸铜三种设计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制备1molCu(NO3)2,需要HNO3的物质的量,①中需要molHNO3;②中需要4molHNO3;③中需要2molHNO3,所以需要硝酸的量②>①>③,③最少故A错误;
B、由制取硝酸铜三种设计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制备1molCu(NO3)2,①中放出 molNO气体,②中放出2molNO2气体,③中没有气体放出,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①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②少,故B错误;
C、由制取硝酸铜三种设计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制备1molCu(NO3)2,①中需要molHNO3,放出
molNO气体,硝酸利用率为
=75%,②中需要4molHNO3,放出 2molNO2气体,硝酸利用率为
=50%,③中没有气体放出,HNO3的利用率为100%,三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③>①>②,故C正确;
D、稀硝酸与铁发生反应,且生成的 Cu(NO3)2 与铁反应,故不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用的器材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对应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途径Ⅱ的方程式是______.
(4)由滤液A制得AlCl3溶液有途径Ⅰ和Ⅱ两条,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5)如何检验E中的金属阳离子?______,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滤纸,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还需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漏斗,
故答案为:玻璃棒、漏斗;
(2)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加入氢氧化钠溶解,只有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滤液A为NaAlO2,在NaAlO2溶液中通过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所以C为CO2,生成的D为氢氧化铝,滤渣B为铁和铜,再经稀硫酸反应过滤的滤液为硫酸亚铁,进一步转化成绿矾,所以E为FeSO4,
故答案为:NaAlO2;CO2;Al(OH)3;FeSO4;
(3)反应①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反应②为铁和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离子反应为:Fe+2H+=Fe2++H2↑,反应③为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途径Ⅱ为偏氯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Fe+2H+=Fe2++H2↑;Al(OH)3+3H+=Al3++3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4)NaAlO2溶液,经途径Ⅰ与足量盐酸反应可生成AlCl3溶液,但溶液中混有NaCl,在NaAlO2溶液中通过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AlO2-+CO2+2H2O=Al(OH)3↓+HCO3-,生成的氢氧化铝再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途径Ⅱ得到的AlCl3较纯净,
故答案为:途径Ⅱ;因为滤液A是NaAlO2和NaOH溶液,按途径I直接向A中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所以途径Ⅱ更合理;
(5)E为FeSO4溶液,检验Fe2+方法:取少许溶液E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Fe2+,反应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故答案为:取少许溶液E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Fe2+;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解析
解:(1)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滤纸,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还需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漏斗,
故答案为:玻璃棒、漏斗;
(2)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加入氢氧化钠溶解,只有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滤液A为NaAlO2,在NaAlO2溶液中通过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所以C为CO2,生成的D为氢氧化铝,滤渣B为铁和铜,再经稀硫酸反应过滤的滤液为硫酸亚铁,进一步转化成绿矾,所以E为FeSO4,
故答案为:NaAlO2;CO2;Al(OH)3;FeSO4;
(3)反应①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反应②为铁和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离子反应为:Fe+2H+=Fe2++H2↑,反应③为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途径Ⅱ为偏氯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Fe+2H+=Fe2++H2↑;Al(OH)3+3H+=Al3++3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4)NaAlO2溶液,经途径Ⅰ与足量盐酸反应可生成AlCl3溶液,但溶液中混有NaCl,在NaAlO2溶液中通过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AlO2-+CO2+2H2O=Al(OH)3↓+HCO3-,生成的氢氧化铝再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途径Ⅱ得到的AlCl3较纯净,
故答案为:途径Ⅱ;因为滤液A是NaAlO2和NaOH溶液,按途径I直接向A中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所以途径Ⅱ更合理;
(5)E为FeSO4溶液,检验Fe2+方法:取少许溶液E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Fe2+,反应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故答案为:取少许溶液E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Fe2+;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2015秋•杭州月考)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白、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湿法工艺制取过氧化尿素是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CO(NH2)2+H2O2CO(NH2)2•H2O2△H<0.过氧化尿素的部分性质如下:
湿法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反应温度需控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温度也不能过低的原因______.
(2)若欲从母液中分离出H2O2和尿素,可采用的操作是______.
(3)干法工艺制取过氧化尿素的方法是:采用高浓度双氧水水溶液喷雾到无水尿素固体上进行反应,水和反应热通过流态床移去而得到干燥的过氧化尿素产品.
比较干法与湿法两种工艺,你认为干法工艺的优点是: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干法工艺的缺点是: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湿法工艺的优点是: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4)准确称取0.6000g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1mL 6mol•L-1 H2SO4,用0.1000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0.00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则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正确答案
解:(1)CO(NH2)2•H2O2的制备控制温度30℃,CO(NH2)2•H2O2在45℃时发生分解,所以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该用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产品易分解,致使活性氧含量降低;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且反应体系制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产品易分解,致使活性氧含量降低;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且反应体系制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2)母液可以循环使用提高原料利用率,母液中含有H2O2和尿素,减压蒸馏分离得到H2O2,然后结晶得到尿素,
故答案为:减压蒸馏、结晶;
(3)对比分析可知,干法制备优点:双氧水浓度高经济效益低,设备复杂;技术条件苛刻;产品稳定性差;产品污染不纯等;湿法制备优点:低浓度双氧水,经济效益高;设备简单易于达到;能耗低;产品稳定性好;母液可循环使用等,
故答案为:流程短,工艺简单;双氧水浓度高经济效益低,设备复杂;技术条件苛刻;产品稳定性差;产品污染不纯等;低浓度双氧水,经济效益高;设备简单易于达到;能耗低;产品稳定性好;母液可循环使用等;
(4)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滴定发生的反应为:5H2O2+2KMnO4+3H2SO4=8H2O+2MnSO4+K2SO4+5O2↑,可得关系式5CO(NH2)2•H2O2~2KMnO4,n[CO(NH2)2•H2O2]=n(KMnO4)=
×0.1000mol•L-1×0.02L=0.005mol,其质量为0.005mol×94g/mol=0.47g,所以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
×100%=78.3%,
故答案为:78.3%.
解析
解:(1)CO(NH2)2•H2O2的制备控制温度30℃,CO(NH2)2•H2O2在45℃时发生分解,所以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该用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产品易分解,致使活性氧含量降低;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且反应体系制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产品易分解,致使活性氧含量降低;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且反应体系制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2)母液可以循环使用提高原料利用率,母液中含有H2O2和尿素,减压蒸馏分离得到H2O2,然后结晶得到尿素,
故答案为:减压蒸馏、结晶;
(3)对比分析可知,干法制备优点:双氧水浓度高经济效益低,设备复杂;技术条件苛刻;产品稳定性差;产品污染不纯等;湿法制备优点:低浓度双氧水,经济效益高;设备简单易于达到;能耗低;产品稳定性好;母液可循环使用等,
故答案为:流程短,工艺简单;双氧水浓度高经济效益低,设备复杂;技术条件苛刻;产品稳定性差;产品污染不纯等;低浓度双氧水,经济效益高;设备简单易于达到;能耗低;产品稳定性好;母液可循环使用等;
(4)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滴定发生的反应为:5H2O2+2KMnO4+3H2SO4=8H2O+2MnSO4+K2SO4+5O2↑,可得关系式5CO(NH2)2•H2O2~2KMnO4,n[CO(NH2)2•H2O2]=n(KMnO4)=
×0.1000mol•L-1×0.02L=0.005mol,其质量为0.005mol×94g/mol=0.47g,所以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
×100%=78.3%,
故答案为:78.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