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4秋•巫山县校级期末)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______

(2)该反应若用V2O5作催化剂,图中B点将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H的值将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点表示反应物的总能,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总能量;     

(2)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影响反应的焓变,故答案为:降低;不变;

(3)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为: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故答案为: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解析

解:(1)图中A点表示反应物的总能,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总能量;     

(2)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影响反应的焓变,故答案为:降低;不变;

(3)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为: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故答案为: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由H+(aq)+OH- (aq)═H2O(l);△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氢氧化钡的溶液与含0.5 mol硫酸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B由H2O(g)═H2O(l)△H=-44.0kJ•mol-1可知是放热反应

C由SO2(g)+0.5O2(g)═SO3(g)△H=-98.3 kJ•mol-1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196.6 kJ

D由△G=△H-T△S可知,所有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硫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会放热,所以放出热量大于57.3 kJ,故A正确;

B、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而反应热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SO2(g)+0.5O2(g)═SO3(g)△H=-98.3 kJ•mol-1是完全转化,而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196.6 kJ,故C错误;

D、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0确定,可知,放热反应△H<0,若高温下,△S<0,可能存在△G=△H-T△S>0,所以不是所有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甲、乙、丙、丁代表4种纯净物.甲(g)+2乙(g)⇌丙(g)+丁(g)△H=-a 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g)的能量一定大于丙(g)的能量

B该反应不需要加热

C1 mol甲(g)与2 mol乙(g)的总能量高于1 mol丙(g)和1 mol丁(g)的总能量

D该反应表示:1 mol甲(g)与2 mol乙(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mol-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1 mol甲(g)与2 mol乙(g)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1 mol丙(g)和1 mol丁(g)的总能量,并不能表示甲(g)的能量一定大于丙(g)的能量,故A错误;

B、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很多放热反应也必须先加热才能进行,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1 mol甲(g)与2 mol乙(g)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1 mol丙(g)和1 mol丁(g)的总能量,故C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表示1 mol甲(g)与2 mol乙(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丙和气态丁时放出的热量为a kJ,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甲(g)与2 mol乙(g)并不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遂宁期末)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由H+(aq)+OH-(aq)=H20(1)△H=-57.3 kJ•mol-1,可知含1 mo1 HCl的溶液与1 mol NaOH固体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B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石墨没有金刚石稳定

C由N2(g)+3H2(g)=2NH3(g)△H=-92.4 kJ•mol-1,可知将1 mol N2(g)和3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92.4 kJ

D由△G=△H-T△S可知,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NaOH固体溶于水要放热,放出热量大于57.3 kJ,故A正确;

B.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具有的能量较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错误;

C.已知N2(g)+3H2(g)=2NH3(g)△H=-92.4 kJ•mol-1,将1 mol N2(g)和3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氮气和氢气不能全部转化为氨气,则实际反应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故C错误;

D、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0确定,可知,放热反应△H<0,若高温下,△S<0,可能存在△G=△H-T△S>0,所以不是所有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反应的焓变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

BX能量一定高于M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反应一定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的焓变△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H<0,故A错误;

B、XY能量一定高于MN的能量,但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故B错误;

C、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或点燃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只要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

B、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化学反应,如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不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还可以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①N2(g)+O2(g)═2NO(g)△H1=+180kJ•mol-1

②N2(g)+3H2(g)⇌2NH3(g)△H2=-92.4kJ•mol-1

③2H2(g)+O2(g)═2H2O(g)△H3=-483.6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H2=E1-E3

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8>Q2>2Q1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H=+906 kJ•mol-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因此△H2=E1-E2,故A错误;

B、氢气的燃烧热为101kp条件下,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241.8 kJ•mol-1为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

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Q2>2Q1,92.4kJ•mol-1为生成2mol氨气时放出的热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92.4×2>Q2,故C正确;

D、已知:①N2(g)+O2(g)=2NO(g)△H=+180kJ/mol

②N2(g)+3H2(g)⇌2NH3(g)△H=-92.4kJ/mol

③2H2(g)+O2(g)=2H2O(g)△H=-483.6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3得:4NH3(g)+5O2(g)═4NO(g)+6H2O(g)△H=-906kJ/mol,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

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

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据△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丁二烯和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A、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稳定,故A正确;

B、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故B正确;

C、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其相互转化有能量变化,故C正确;

D、1,3-丁二烯和2-丁炔所含的碳碳单键数目不同,所以不能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大小,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CH4(气)+2O2(气)=2H2O(液)+CO2(气)+890.3千焦,1克氢气和1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

A1:3.4

B1:1.7

C2.3:1

D4.6: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molH2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热量为285.8kJ/mol,

所以1克氢气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142.9kJ,

由CH4(气)+2O2(气)=2H2O(液)+CO2(气)+890.3千焦,

则1gCH4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55.6KJ,

所以1gH2与1gCH4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29.9KJ:55.6KJ=2.3:1,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由“C(石)→C(金);△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H=-(2×57.3)kJ/mol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依据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分析,由“C(石)→C(金);△H=+1.9 kJ/mol”可知反应时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所以石墨稳定,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温度氧化物放出的热量,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碳的燃烧热,故B错误;

C、注意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的焓变,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C正确;

D、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鞍山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25℃101KPa下,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1

B表示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H++OH-=H2O△H=-57.3kJ•mol-1

C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负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闸被腐蚀

D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H=a kJ•mol-1 S(g)+O2(g)=SO2(g)△H=ba kJ•mol-1  则b>a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2H2(g)十02(g)=2H2O(l);△H=-571.6KJ/mol,故A正确;

B、要表明微粒的聚焦状态,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H=-57.3kJ•mol-1,故B错误;

C、金属与外加直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被保护,所以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能保护水闸,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S(s)的能量低于等物质的量S(g)的能量,所以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a,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四个图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H=183 kJ•mol-1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B%(B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的是HCl溶液

D④表示10 mL 0.1 mol•L-1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l mol/L HCl溶液时,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的是NaHCO3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应为反应的△H=-183 kJ•mol-1,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P2>P1,增大压强B%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D一定不是气体,否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醋酸为弱电解质,生成氢气较多,表示的是醋酸溶液,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反应较快,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H=-283kJ•mol-1和△H=-890kJ•mol-1又知由H2与O2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比生成1mol气态H2O 多放出44kJ/mol的热量.则CH4气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H4(g)+O2(g)=CO2(g)+CO(g)+4H2O(1);△H=-1214kJ•mol-1

B2CH4(g)+O2(g)=CO2(g)+CO(g)+4H2O(g);△H=-1038kJ•mol-1

C3CH4(g)+5O2(g)=CO2(g)+2CO(g)+6H2O(g);△H=-1840kJ•mol-1

D3CH4(g)+5O2(g)=CO2(g)+2CO(g)+6H2O(1);△H=-1538kJ•mol-1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H=-283kJ•mol-1和△H=-890kJ•mol-1,则它们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①CO(g)+O2(g)═CO2(g)△H=-283kJ/mol;

②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再由由H2与O2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比生成1mol气态H2O 多放出44kJ/mol的热量可知,

③H2O(l)═H2O(g)△H=+44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3-①×2得,3CH4(g)+5O2(g)═CO2(g)+2CO(g)+6H2O(l)△H=3×(-890kJ/mol)-2×(-283kJ/mol)=-2104kJ/mol

故A、D都错误;

根据盖斯定律:②×3-①×2+6×③得,3CH4(g)+5O2(g)═CO2(g)+2CO(g)+6H2O(g)△H=3×(-890kJ/mol)-2×(-283kJ/mol)+6×44kJ/mol

=-1840kJ/mol,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宜宾期末)己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过程

(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会使图中E1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加入V2O5  后该反应的△H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2H2S(g)+O2(g)═2S(s)+2H2O(g)△H=-442.4kJ/mol    ①

S(s)+O2(g)═SO2(g)△H=-297.0kJ/mol    ②

H2S(g)与O2(g)反应产生SO2(g)和H2O(g)韵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所以反应是放热的;

故答案为:放热;

(2)E1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答案为:减小;不变;

(3)已知2H2S(g)+O2(g)═2S(s)+2H2O(g)△H=-442.4kJ/mol    ①

S(s)+O2(g)═SO2(g)△H=-297.0kJ/mol    ②

①+②×2得到2H2S(g)+3O2(g)═2SO2(g)+2H2O(g),根据盖斯定律,2H2S(g)+3O2(g)═2SO2(g)+2H2O(g)△H=(-442.4kJ/mol)+2(-297.0kJ/mol)=-1036.4 kJ/mol.故答案为:2H2S(g)+3O2(g)═2SO2(g)+2H2O(g)△H=-1036.4 kJ/mol.

解析

解:(1)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所以反应是放热的;

故答案为:放热;

(2)E1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答案为:减小;不变;

(3)已知2H2S(g)+O2(g)═2S(s)+2H2O(g)△H=-442.4kJ/mol    ①

S(s)+O2(g)═SO2(g)△H=-297.0kJ/mol    ②

①+②×2得到2H2S(g)+3O2(g)═2SO2(g)+2H2O(g),根据盖斯定律,2H2S(g)+3O2(g)═2SO2(g)+2H2O(g)△H=(-442.4kJ/mol)+2(-297.0kJ/mol)=-1036.4 kJ/mol.故答案为:2H2S(g)+3O2(g)═2SO2(g)+2H2O(g)△H=-1036.4 kJ/mol.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反应

B已知:CH4(g)+O2(g)═2H2O(l)+CO(g)△H,则△H表示CH4的燃烧热

C恒温恒压时,将2 mol A和1 mol B投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充分反应后测得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反应的△H=-Q kJ/mol

D由4P(s,红磷)═P4(s,白磷)△H=+139.2 kJ/mol,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有些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CH4燃烧未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O2,不属于燃烧热,故B错误;

C、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充分反应后测得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反应的△H<-Q kJ/mol,故C错误;

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为吸热反应,所以等质量时,白磷的能量较高,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与能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