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与能量
- 共8781题
(18分)1.已知一般钾盐均为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在某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1)试将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议程式
(2)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3)在水溶液中为红色,
在水溶液中为黄色。某条件下该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为两种离子的混合液,颜色为橙色。
若加水将其稀释,溶液颜色将偏 (红、黄)原因是
;
若在在上述平衡体系的溶液中中加入硫酸钾固体体系颜色有何变化?为什么?
Ⅱ.固定和利用,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
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科学实验将6mol和8molH
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中实线所示(
图中字母后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问题:
(1)由图分析,在下列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 (填答案编号)。
a.0~1min b.1~3min c.3~8min d.8~11min
(2)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3)下列表述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填答案编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正确答案
略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全球能源紧张及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1)如图为C及其氧化物的变化关系图,若①变化是置换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变化过程哪些是吸热反应________(填序号)。
(2)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可用如下方法合成甲醇:
方法一 CO(g)+2H2(g)CH3OH(g)
方法二 CO2(g)+3H2(g)CH3OH(g)+H2O(g)
在25℃、101 kPa下,1克甲醇完全燃烧放热22.68 kJ,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火力发电厂CO2的年度排放量是2 200万吨,若将此CO2完全转化为甲醇,则理论上由此获得的甲醇完全燃烧放热约是________k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金属钛冶炼过程中其中一步反应是将原料金红石转化:TiO2(金红石)+2C+2Cl2高温,TiCl4+2CO 已知: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TiO2(s)+2Cl2(g)=TiCl4(s)+O2(g) ΔH=+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ΔH=________。
(4)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饮用水消毒,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臭氧几乎可与除铂、金、铱、氟以外的所有单质反应。如:
6Ag(s)+O3(g)=3Ag2O(s) ΔH=-235.8 kJ·mol-1,
已知:2Ag2O(s)=4Ag(s)+O2(g)ΔH=+62.2 kJ·mol-1,
则O3转化为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2O(g)高温,H2+CO(合理即可,如与CuO、FeO、SiO2等反应) ①③
(2)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3.63×1014
(3)-80 kJ·mol-1
(4)2O3(g)=3O2(g) ΔH=-285 kJ·mol-1
(1)由信息可知反应①是置换反应,所以应为吸热反应;(2)1 mol甲醇燃烧放出热量22.68 kJ×32=725.76 kJ,依据信息生成物水为液态;依据碳原子守恒n(CH3OH)=n(CO2)==5×1011 mol,放出热量725.76 kJ·mol-1×5×1011 mol=3.63×1014 kJ;(3)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编号从前到后分别为①②③,③-②+①×2即可得所求方程式,所以ΔH=+141 kJ·mol-1-(-566 kJ·mol-1)+(-393.5 kJ·mol-1)×2;(4)首先写出所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3(g)=3O2(g),前式×2+后式×3即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
(10分)已知 2 mol SO2 (g) 氧化为2 mol SO3 (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SO2 (g) 氧化为SO3 (g) 的热化学方程式:
(2)氧化SO2时,工业上常加入V2O5作催化剂,其反应机理可表示为
SO2 + V2O5 = SO3 + 2VO2, 4VO2 + O2 = 2V2O5;
上图中表示加入V2O5的反应曲线为 (填“a”或“b”)。
(3)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 (g)和1 mol O2 (g),如图甲所示,经2 min达到平衡,测得放出热量为178.2 kJ,则:
①2 min内 O2的化学反应速率v(O2)= ;
②若再充入1 mol O2重新达到平衡时,SO3平衡浓度的取值范围是: 。
(4)若将2 mol SO2 (g)和1 mol O2 (g)充入容积可变的容器乙中,初始体积为2 L,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kJ,则Q 178.2 kJ(填“>”,“=”或“<”)。
正确答案
(1)2SO2(g) + O2(g) 2SO3(g),ΔH=-198 kJ/mol (2)b
(3)① 0.225 mol·L-1·min-1 ② 0.9mol/L<c(SO3)<1 mol/L (4)>
(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 + O2(g) 2SO3(g),ΔH=-198 kJ/mol。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所以答案是b。
(3)①放出热量为178.2 kJ,则消耗的氧气是178.2÷198=0.9mol,所以氧气的反应速率是。
②在冲入氧气之前生成三氧化硫是1.8mol,但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无论冲入多少氧气,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不能超过2mol,所以浓度范围是0.9mol/L<c(SO3)<1 mol/L。
(4)乙是保持恒压的,又因为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要大于甲中的,即放出的热量大于Q kJ。
(16分)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H2O(g) CO(g)+H2(g) ΔH=+131.3 kJ•mol-1,
①该反应在常温下 自发进行(填“能”与“不能”);
②恒温,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上可逆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Ⅰ混合气体的密度; Ⅱ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Ⅲ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ⅣCO物质的量浓度
A.只有Ⅳ B.只有Ⅰ和Ⅳ C.只有Ⅱ和Ⅲ D.Ⅰ、Ⅲ和Ⅳ
(2)水煤气再进一步反应可制取氢气。反应为H2O(g)+CO(g) 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9。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只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右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
①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②在温度T1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2) =" 2.4" mol;其它条件不变,在温度T2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O2) =" 0.82" mol,则T2 T1。(填“>”、“<”或“=”),
(4)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家从烟道气中分离出CO2与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H2合成甲醇。CH3OH、H2的燃烧热分别为:△H=-725.5kJ/mol、△H=-285.8kJ/mol。
①写出工业上以CO2、H2合成CH3OH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该转化的积极意义是 ;
③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CO2=C+O2(△H>0、△S<0)来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正确答案
(1) ①不能 ② D (2)C (3) ① CD ② >
(4)①CO2(g)+3H2(g)→CH3OH(l)+H2O(l) △H=-131.9kJ/mol
②可降低温室效应和弥补资源短缺
③不可行,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所以不能自发进行
(1)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放热可逆反应,所以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为恒温,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I、Ⅱ、Ⅲ均不能说明。只有当CO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可以说明。
(2)反应开始时丙中浓度最大,甲中浓度最小,反应速率丙最快,甲最慢。因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而甲和丙中反应物的浓度之比相同,所以其平衡是等效的,所以C不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 H2(g)+CO2(g) H2O(g)+CO(g)
起始量(mol) 0.010 0.010 0 0
转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0.010-x 0.010-x x x
所以,解得x=0.006,即转化率是60%。乙中最大氢气的浓度,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
(3)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则原体系的物质的浓度将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生成物水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CH3OH)增大。若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CH3OH)增大。在温度T2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O2) =" 0.82" mol,则此时n(H2) ="2.46" mol.因为反应放热,温度越高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多,所以T2大于T1。
(4)根据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CO2、H2合成CH3OH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在反应中消耗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降低温室效应,同时生成甲醇可以弥补资源短缺。因为△H>0、△S<0,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8分)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101 kPa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白色沉淀,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写出由C(s)、H2(g)和O2(g)化合生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2)C4H10(g)+O2(g)===4CO2(g)+5H2O(l)
ΔH=-16QkJ·mol-1
(3)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4)2C(s)+2H2(g)+O2(g)===CH3COOH(l)
ΔH=-488.3 kJ·mol-1
(1)由中和热的定义可知,1 mol NaOH与 mol H2SO4生成1 mol水时放热57.3 kJ。
(2)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白色沉淀,即n(CO2)=0.25 mol,则n(C4H10)=mol,1 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6QkJ。
(3)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的热效应是:
ΔH=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
(4)合成CH3COOH的反应为:
2C(s)+2H2(g)+O2(g)===CH3COOH(l)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③×2-①即得,
ΔH=(-393.5 kJ·mol-1)×2+(-285.8 kJ·mol-1)×2-(-870.3 kJ·mol-1)=-488.3 kJ·mol-1。
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___。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20CaO<38SrO<56Ba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4)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3NO2+H2O=2HNO3+NO
(2)①N2(g)+O2(g)=2NO(g) ΔH=+183 kJ·mol-1 ②增大
(3)①2CO+2NON2+2CO2
②根据Mg、Ca、Sr和Ba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Ⅱ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①还原 ②NO+O2--2e-=NO2
(1)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①拆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
N2(g)+O2(g)=2NO(g)其ΔH计算方法如下
ΔH=945 kJ·mol-1+498 kJ·mol-1-2×630 kJ·mol-1=+183 kJ·mol-1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3)①NO和CO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②分析12MgO<20CaO<38SrO<56BaO的排列顺序,不难发现上述四种氧化物对应金属元素为ⅡA族元素,且质子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4)由图示可知发生原电池反应为2NO+O2=2NO2,NO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O2在Pt电极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e-=2O2-。NO在NiO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O+O2--2e-=NO2。
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
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
△H
回答下列问题:
(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H1=+117.6kJ·mol-1
H2 (g)+CO2 (g)CO (g)+H2O (g) △H2=+41.2kJ·mol-1
由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 。
(2)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
①该时刻化学反应 (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正确答案编号);
a.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恒定 b.c(CO2)=c(CO)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将反应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则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正确答案编号)
(3)在温度为T2时的恒容器中,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mol/L和3.0mol/L,设反应平衡后总压强为P、起始压强为,则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 , (均用含
、P的表达式表示)。
(4)写出由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158.8kJ·mol-1(2分)(2)①是(2分) ②abd (3分) ③d(2分)
(3)mol·L-1 (2分)
×100%(2分)
(4)(2分)
试题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两个方程式合并就得到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158.8kJ·mol-1。
(2)①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所以各组分的浓度都是=0.5mol·L-1,QC=
=0.5=K,所以该时刻化学反应是处于平衡状态;
②ad两个选项都容易看出可以作为标志,要注意的是b,c(CO2)=c(CO)代表各组分的浓度相等,实际上就是①的情况,所以也可以说明是达到了平衡状态。c错,因为该反应实在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所以体积不变,根据质量守恒,气体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密度是一个定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所以c不能选。
③因为该反应前后系数不等,恒压就要扩大体积,平衡向正向移动,因为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绝热要向逆向移动,所以恒压绝热两个因素都在变化,不确定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确定。
(3)三段法
起始浓度 2.0 3.0 0 0 0
转化浓度 x x x x x
平衡浓度 2.0-x 3.0-x x x x
=
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x=mol·L-1
乙苯的转化率为×100%
(4)根据双键的性质,加聚反应的规律即可写出。
(1)已知: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H2(g)=H2(l) ΔH=-0.92 kJ·mol-1
O2(g)=O2(l) ΔH=-6.84 kJ·mol-1
H2O(l)=H2O(g) ΔH=+44.0 kJ·mol-1
请写出液氢和液氧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373 K时,反应A(g)2B(g)在前110 s内的反应进程。
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②373 K时反应进行到70 s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反应进行到90 s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③请在图中画出反应物A在0~70 s时的浓度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1)H2(l)+1/2O2(l)=H2O(g) ΔH=-237.46 kJ·mol-1
H2+2OH--2e-=2H2O
(2)① ②B D ③如图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内容,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盖斯定律,利用题给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推导可得要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l)+1/2O2(l)=H2O(g) ΔH=-237.46 kJ·mol-1。
(2)②反应进行到70 s时B的浓度和A的浓度均降低为原来的1/2,且平衡移动时B的浓度逐渐增大,A的浓度逐渐减小,即平衡向右移动,可以判断改变的条件是扩大容器体积。反应进行到90 s时A的浓度突然增大,平衡移动时A的浓度逐渐变小,B的浓度逐渐变大,即平衡向右移动,可以判断改变的条件是增大A的浓度。③由图可以看出反应起始时B的浓度为0,进行到60 s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A的浓度为0.040 mol·L-1,B的浓度为
0.120 mol·L-1,由化学计量数关系知B的浓度变化量是A的浓度变化量的2倍,可以求出A的起始浓度为+0.040 mol·L-1=0.100 mol·L-1,可以画出对应曲线。
(14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ΔH="+206" kJ•mol-1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VⅢ>VⅡ> VⅠ;Ⅱ。 (2)三步计算可求CH4的转化率为:0.1/0.11=0.91
(3)CO2(g) +3H2O(g) =2O2(g) +CO(g)+3H2(g) △H="+1008" kJ•mol-1
试题分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30小时时,催化剂Ⅲ生成的甲烷最多,其次是催化剂Ⅱ,催化剂Ⅰ生成的甲烷最少。因此VI、VII和V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VIII>VII>VI>;同理由图像也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2小时时,催化剂Ⅱ生成的甲烷最多,因此在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设CH4、H2O的物质的量均为xmol,则
CH4(g) + H2O(g) CO(g) + 3H2(g)
起始量(mol) x x 0 0
变化量(mol) 0.10 0.10 0.10 0.30
平衡量(mol) x- 0.10 x- 0.10 0.10 0.30
根据题意,则平衡常数K=c(CO)·c3(H2)/[c(CH4)·c(H2O)]=(0.10mol·L-1)·(0.30mol·L-1)3/[(x-0.10)mol·L-1·(x- 0.10)mol·L-1]=27(mol·L-1)2,则x=0.11mol,所以CH4的转化率为0.1/0.11=0.91。
(3)由热化学方程式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 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g) ΔH=-802kJ•mol-1,①-②得CO2(g) +3H2O(g) =2O2(g) +CO(g)+3H2(g) △H="+1008" kJ•mol-1。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是高考中的热点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好能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Ⅰ.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a kJ·mol-1
②CO(g)+l/2O2(g)=CO2(g) ΔH=b kJ·mol-1
③C(石墨)+O2(g)=CO2(g) ΔH=c kJ·mol-1
则反应4Fe(s)+3O2(g)=2Fe2O3(s)的焓变ΔH= kJ·mol-1。
Ⅱ.依据原电池的构成原理,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填序号)。
A.C(s)+CO2(g)=2CO(g) ΔH>0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0
C.2H2O(l)=2H2(g)+O2(g) ΔH>0 D.CH4(g)+2O2(g)=CO2(g)+2H2O(l) ΔH<0
若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则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Ⅲ.氢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验测得,在通常情况下,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用氢气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下列叙述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υ正(N2)=υ逆(NH3)
B.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②下图表示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每次只改变温度、压强、催化剂中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υ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的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图中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③温度为T℃时,将4a mol H2和2a mo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正确答案
Ⅰ. 6c-6b-2a Ⅱ. D O2+4H++4e-=2H2O
Ⅲ.(1)2H2(g) +O2(g) = 2H2O(l) △H=-571.6kJ/mol (2)① C ②t2~t3 升高温度 ③(mol/L)-2
试题分析:Ⅰ(②+③)×6-①×2得反应4Fe(s)+3O2(g)=2Fe2O3(s)的焓变ΔH=(6c-6b-2a )kJ/mol. Ⅱ.若能共存原电池,则反应必须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只有D符合条件。若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则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负极的电极式为CH4-8e-+2H2O= CO2+8H+。Ⅲ.(1)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O2(g) = 2H2O(l) △H=-571.6kJ/mol;(2)①A.在任何时刻υ正(N2):υ正(NH3)=1:2,υ正(NH3)=2υ正(N2),若υ正(N2)=υ逆(NH3),则υ正(NH3)=2υ逆(NH3),反应未达到平衡。错误。B.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此时仅是反应的一个极特殊的情况,可能达到平衡,也可能为达到平衡。错误。C. 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任何物质的消耗的浓度与产生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正确。D.若容器的容积不变,任何时刻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若容器为恒压条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条件不清楚,故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错误。②从t0—t1反应平衡,在t1时刻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得多,平衡正向移动,到t2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在t2—t3保持该平衡;在t3时刻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V逆增大得多,平衡逆向移动,达到t4时刻达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在t4—t5保持该平衡;在t5时刻加入催化剂,V正、V逆都增大,二者增大的相同,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所以表示平衡混合物中的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2—t3。图中t3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③在反应开始是n(H2)=4amol,n(N2)=2amol,由于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0%,所以此时n(N2)="1amol" ; n(H2)=amol,n(NH3)="2a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mol/L)-2.
(15分)非金属元素氮有多种氧化物,如NO、NO2、N2O4等。已知NO2和N2O4的结构式分别是和
。实验测得N-N键键能为167kJ·mol-1,NO2中氮氧双键的平均键能为466 kJ·mol-1,N2O4中氮氧双键的平均键能为438.5 kJ·mol-1。
(1)写出NO2转化为N2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2NO2 (g) N2O4 (g),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3)在100℃时,将0.400mol的NO2气体充入2 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20 s时,二氧化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__。
②2NO2(g) N2O4(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若100℃时的某时刻测得c(NO2)=1.00mol/L,c(N2O4)=0.20mol/L,则该时刻的v正 v逆(填“>”、“<”或“=”),升高温度后,反应2NO2
N2O4的平衡常数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N2O4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N2O4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1。
④计算③中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正确答案
(共15分)
(1)2NO2 (g) N2O4 (g) ΔH=-57 kJ·mol-1(2分)
(2)D(2分)
(3)①0.0025 mol·(L·s)-1 (2分)
②K=2.8(2分),〉(2分),减小(1分)
③0.10(2分)
④57.5(2分)
计算过程: N2O4 2NO2
起始浓度(mol·L-1) 0.10 0
转化浓度(mol·L-1) 0.06 0.12
平衡浓度(mol·L-1) 0.04 0.12
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重要作用。
(1)已知:2Cu2O(s) + O2(g) = 4CuO(s)△H=-292kJ·mol-1
2C(s)+O2(g)=2CO(g) △H=-221kJ·mol-1
请写出用足量炭粉还原CuO(s)制备Cu2O(s)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现用氯化铜晶体(CuCl2·2H2O,含氯化亚铁杂质)制取纯净的CuCl2·2H2O。先将其制成水溶液,后按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现有氧化剂NaClO、H2O2、KMnO4,X加哪种好,为什么?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溶液II中除Cu2+外,还有 金属离子,如何检验其存在 。
③物质Y不能为下列的
a.CuO b.Cu(OH)2 c.CuCO3 d.Cu2(OH)2CO3 e.CaO f.NaOH
④若向溶液Ⅱ中加入碳酸钙,产生的现象是 。
正确答案
(1)C(s)+2CuO(s)=CO(g)+Cu2O(s) △H=+35.5kJ·mol-1(2分)
(2)①H2O2好,不引入杂质离子(2分)。
H2O2+2Fe2++2H+=2 Fe3++2H2O(2分)
②Fe3+(1分),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证明含Fe3+。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不含Fe3+。(2分)
③ef(2分)
④碳酸钙溶解,产生气泡和红褐色沉淀(1分)
试题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
①2Cu2O(s) + O2(g) = 4CuO(s)△H=-292kJ·mol-1
②2C(s)+O2(g)=2CO(g) △H=-221kJ·mol-1
用②-①可以得到:C(s)+2CuO(s)=CO(g)+Cu2O(s) △H=+35.5kJ·mol-1(2分)
(2)①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作氧化剂的话,都要会引入杂质离子,便是H2O2是绿色氧化剂,不引入杂质离子(2分)。H2O2+2Fe2++2H+=2 Fe3++2H2O(2分)②Fe3+(1分),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证明含Fe3+。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不含Fe3+。(2分)③溶液Ⅱ是酸性溶液,加入含铜的物质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对于ef而言,虽然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但是引进了杂质离子。(2分)④碳酸钙溶解,产生气泡和红褐色沉淀(1分)
由于催化剂可以为化学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催化剂研究和寻找一直是受到重视的高科技领域。
(1)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下图为硫酸生产过程中2SO2 (g) + O2(g)2SO3(g) ΔH=-196.6 kJ·mol-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V2O5的使用会使图中B点 (填“升高”、“降低”)。
②一定条件下,SO2与空气反应tmin后,SO2和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SO2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生成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
(2)下图是一种以铜、稀硫酸为原料生产蓝矾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①生成CuSO4的总反应为2Cu+O2+2H2SO4=2 CuSO4+2H2O,少量起催化作用,使反应按以下两步完成:
第一步:Cu+2Fe3+=2Fe2++Cu2+
第二步: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调节溶液pH为3~4的目的是 ,调节时加入的试剂可以为 。(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uO粉末 c.Cu2(OH)2CO3 d.氨水
(3)纳米TiO2是优良的光敏催化剂。工业上用钛铁矿制得粗TiO2;再转化为TiCl4(l);由TiCl4(l)制取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将TiCl4气体导入氢氧火焰中(700~1000℃)进行水解。
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 kJ·mol-1
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①写出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上述TiCl4(l)制取纳米TiO2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①降低(1分) ②a+b(1分) (1分) (2) ①4Fe2++O2+4H+=4Fe3++2H2O (2分)
②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1分) b,c(2分)
(3)①TiO2(s)+2Cl2(g)+2C(s)=TiCl4(l)+2CO(g) ΔH=-81 kJ·mol-1(2分)
②TiCl4+2H2OTiO2+4HCl(2分)
试题分析:(1)①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V2O5的使用会使图中B点降低。
②一定条件下,SO2与空气反应tmin后,SO2和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SO2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a+b)mol/L;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所以生成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min)。
(2)①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根据总反应式和第一步反应式可知,总反应式减去第一步反应式即得到第二步反应式,即第二步反应式为4Fe2++O2+4H+=4Fe3++2H2O
②由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会干扰硫酸铜的制备,因此需要将铁离子除去。所以调节溶液pH的目的就是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又因为在除去铁离子的同时,不能在引入新的杂质,因此不能 选择氢氧化钠和氨水,应该选择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即答案选bc。
(3)①已知反应①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 kJ·mol-1、②2C(s)+O2(g)=2CO(g) ΔH=-221 kJ·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反应TiO2(s)+2Cl2(g)+2C(s)=TiCl4(l)+2CO(g),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140 kJ·mol-1-221 kJ·mol-1=-81 kJ·mol-1。
②根据TiCl4(l)制取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将TiCl4气体导入氢氧火焰中(700~1000℃)进行水解可知,TiCl4(l)制取纳米TiO2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H2OTiO2+4HCl。
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浓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 。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1/2O2(g)=H2O(g) △H=-241.8kJ·mol-1
C(s)+1/2O2(g)="CO" (g) △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
A.Ca(OH) 2 B.Na2CO3 C.CaCl2D.NaHSO3
(3)汽车尾气中有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 若1mol空气含0.8molN2和0.2molO2,汽缸中的化学反应式为N2 (g)+O2(g)2NO(g) △H
0
1300℃时将1mol空气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其原因是 。
②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x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③ 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已知该反应的△H0,判断该设想能否实现并简述其依据: 。
正确答案
(1)PH=4
(2)①C(s)+H2O(g)=H2(g)+CO(g) △H=+131.3kJ/mol ② A B
(3)①4×10-6,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②2XCO+2NOX2XCO2+N2
③不能实现,因为该反应的△H>0,△S<0,所以△G>0
试题分析:(1)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原理可得c(H+)+c(K+)+c(Na+)+c(NH4+)=2c(SO42-)+c(NO3-)+c(Cl-)。将各个数值代入上述式子可得c(H+)=1.0×10-4mol/L,所以pH=4;(2)① ②-①整理可得C(s)+H2O(g)=H2(g)+CO(g) △H=+131.3kJ/mol;②A.Ca(OH) 2+ SO2=CaSO3↓+H2O;正确。B.Na2CO3+ SO2=Na2SO3+ CO2。正确。C.CaCl2不反应,不能作吸收剂,错误。D.NaHSO3不反应,不能作吸收剂,错误。(3)①在反应开始时,n(N2)=0.8mol;n(O2)=0.2mol;n(NO)=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N2)=(0.8-4×10-4)mol
n(O2)=(0.2-4×10-4)mol; n(NO)= 8×10-4mol.假设气缸的容积为V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是因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②根据已知条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方程式为:2XCO+2NOX 2XCO2+N2。③由于反应2CO(g)=2C(s)+O2(g)△H>0是个体系混乱程度减小的吸热反应。ΔH>0;△S<0,根据体系的自由能ΔG=ΔH-T·ΔS>0,.所以该设想不能实现。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
I.用甲烷制取氢气的反应分为两步,其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II.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1molCO和0.1mol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使其反应。测得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2)在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可以用分数表示) ;
(4)下列改变中,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5)保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c(CO)=1mol·L-1 , c(H2O)="2" 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4 mol·L-1。通过计算,判断此时该反应进行的方向并说明理由 。
正确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
(1)CH4(g) + 2H2O(g) = 4H2(g) + CO2(g) ΔH=—136.5 kJ/mol
(2)0.003 mol·L-1·min-1 (3) (4)CD
(5)正方向,Q=,所以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甲烷和水蒸气的总能量高于氢气和CO2的总能量,所以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ΔH=-103.3 kJ/mol-33.2 kJ/mol=—136.5 kJ/mol,则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 + 2H2O(g) = 4H2(g) + CO2(g) ΔH=—136.5 kJ/mol。
(2)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10min时得到平衡状态,平衡时生成CO2的浓度是0.03mol/L,则消耗CO的浓度是0.03mol/L,所以CO的反应速率是0.03mol/L÷10s=0.003 mol·L-1·min-1。
(3)平衡时CO和水蒸气的浓度均是0.1mol/L-0.03mol/L=0.07mol/L。而生成物CO2和氢气的浓度均是0.03mol/L,所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A、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不正确;B、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增大氧气平衡不移动,B不正确;C、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D、减小C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答案选CD。
(5)若起始时c(CO)=1mol·L-1 , c(H2O)=2 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4 mol·L-1,这说明消耗CO和水蒸气的浓度均是0.4mol/L,所以平衡时CO和H 水蒸气的浓度分别是0.6mol/L和1.6mol/L,则Q=,所以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