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与能量
- 共8781题
(16分)工业上可用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有多种途径生成CH4。
(1)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 。
已知: ① CO(g)+H2O(g)H2(g)+CO2(g) ΔH=-41kJ·mol-1
② C(s)+2H2(g)CH4(g) ΔH=-73kJ·mol-1
③ 2CO(g)C(s)+CO2(g) ΔH=-171kJ·mol-1
(2)另一生成CH4的途径是CO(g)+3H2(g)CH4(g)+H2O(g)。其他条件相同时,H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 0(填“<”、“=”或“>”)。
②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生产实际,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温度下,将0.1 mol CO和0.3 mol H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CO(g)+3H2(g) CH4(g)+H2O(g),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8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CO2(g)+4H2(g)CH4(g)+2H2O(g) ΔH=-162kJ·mol-1 (3分,热化学方程式2分,数据1分)
(2)①< (3分)
②相对于N点而言,采用M点,温度在500-600K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3分)
③(7分)
CO(g)+3H2(g) CH4(g)+H2O(g)
起始时各物质浓度/ mol·L-1: 0.01 0 .03 0 0
平衡时各物质浓度/ mol·L-1 0.002 0.006 0.008 0.008
(以上3分)
K==
=0.148×106
(1分) (1分) (2分,数据和单位各1分)
试题分析:
⑴先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并标明各物质的状态:CO2(g)+4H2(g)=CH4(g)+2H2O(g);将“②+③-①×2”能得该反应方程式,再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H=(-73kJ•mol-1)+(-171kJ•mol-1)-(-41kJ•mol-1)×2=-162kJ•mol-1,综上便可写出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⑵①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
②相对于N点而言,采用M点,温度在500-600K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③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80%,参加反应氢气的物质的量=0.3mol×80%=0.24mol,则氢气的浓度变化量==0.024mol/L,然后结合三段分析如下:
CO(g)+3H2(g)⇌CH4(g)+H2O(g)
开始(mol/L):0.01 0.03 0 0
变化(mol/L):0.008 0.024 0.008 0.008
平衡(mol/L):0.002 0.006 0.008 0.008
故平衡常数K==
=0.148×106
。
煤气化和液化是现代能源工业中重点考虑的能源综合利用方案。最常见的气化方法为用煤生产水煤气,而当前比较流行的液化方法为用煤生产CH3OH。
(1)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1
2CO(g)+O2(g)=2CO2(g) ΔH2
2H2(g)+O2(g)=2H2O(g) ΔH3
则反应CO(g)+2H2(g)=CH3OH(g)的ΔH=______。
(2)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________K2(填“>”、“<”或“=”)。
②由CO合成甲醇时,CO在250 ℃、300 ℃、350 ℃下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则曲线c所表示的温度为________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以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则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B.一定条件下,H2的消耗速率是CO的消耗速率的2倍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H3OH的产率
D.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 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80%
(3)一定温度下,向2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H3OH(g),发生反应:CH3OH(g)CO(g)+2H2(g),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若开始时加入CH3OH(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__________(填序号)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CH3OH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气体的密度
正确答案
(1)ΔH1+ΔH2-
ΔH3
(2)①> ②350 1.3×104 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很多,得不偿失 ③AD
(3)0.125 mol·L-1·min-1 4 D
(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ΔH1+ΔH2-
ΔH3。(2)①由图可知,T2>T1,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K降低,所以K1>K2。②曲线c的转化率最低,则其对应的温度最高,所以曲线c所表示的温度为350 ℃。1.3×104 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很多,得不偿失。③A项,由于CO(g)+2H2(g)
CH3OH(g)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所以当其达到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才保持不变,对;B项,H2与CO均为反应物,在未达到平衡时H2的消耗速率也是CO的消耗速率的2倍,错;C项,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CH3OH的产率,错;D项,CO起始浓度为1 mol·L-1,平衡后为0.2 mol·L-1,则转化0.8 mol·L-1,转化率为80%,对。(3)0~2 min内n(H2)的改变量为1.0 mol,浓度的变化量为0.5 mol·L-1,则v(H2)=0.25 mol·L-1·min-1,v(CH3OH)=0.125 mol·L-1·min-1;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H2)=0.5 mol·L-1,c(CO)=0.25 mol·L-1,c(CH3OH)=0.25 mol·L-1,则反应CH3OH(g)
CO(g)+2H2(g)的
而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1/K1=1/0.25=4。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CH3OH(l)+1.5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2)N2(g)+2O2(g)=2NO2(g)△H=+67.8kJ•mol-1;
(3)C2H2(g)+O2(g)→2CO2(g)+H2O(l)△H=-1300kJ•mol-1;
(4)N2(g)+3H2(g)2NH3(g)△H=-92kJ•mol-1.
试题分析:(1)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为22.68kJ×32=725.8KJ,所以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1.5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2)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所以每生成92克NO2需要吸收67.8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2O2(g)=2NO2(g)△H=+67.8kJ•mol-1,
(3)(3)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所以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300kJ的热量,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2.5O2(g)→2CO2(g)+H2O(l)△H=-1300kJ•mol-1,
(4)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lH-H键,1molN三N键共吸收的能量为3×436kJ+946kJ=2254kJ,生成2molNH3,共形成6mol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kJ,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1。
已知两个反应式:
CH≡CH(g) +H2 (g) → CH2= CH2 (g) ; △H =-174kJ·mol-1
CH≡CH(g) +2H2 (g) → C2H6(g); △H =-311kJ·mol-1
则CH2= CH2(g) +H2(g) → C2H6 (g) 的反应热为
正确答案
-137kJ/mol
试题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即得到CH2= CH2(g) +H2(g)C2H6 (g),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311kJ/mol+174kJ/mol=-137kJ/mol。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盖斯定律的了解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B、C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15 s阶段n(B)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从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t2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______,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减少体系压强
(3)图乙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在这四个阶段中C的物质的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填序号): A.15s-t2时段 B.t3-t4时段 C.t4-t5时段 D.t6以后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反应为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反应开始时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0.004mol·L-1·s-1 (2)B A (3) D
(4) 3A(g) B(g)+2C(g) 吸热 (5) 0.04mol
试题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反应进行到15s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2mol-0.10mol=0.12mol,则其浓度变化量为0.12mol÷2L=0.06mol/L,所以从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15s=0.004mol/(L·s)。
(2)根据乙图可知,t2时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答案选B;同样根据乙图可知,t5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四个阶段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均不同,而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减小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因此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越强,这说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就只能是升高温度,答案选A。
(3)根据(2)中分析可知,从t2开始平衡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t3、t4时平衡不移动,t5时平衡又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在这四个阶段中C的物质的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6以后,答案选D。
(4)根据(2)中分析可知,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又因为根据甲图可知,平衡时A、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0.18mol、0.12mol,即二者的变化量之比是3:2,其中A是反应物,C是生物,这说明B也一定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3A(g) B(g)+2C(g)。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吸热反应。
(5)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是0.12mol,则根据反应方程式3A(g) B(g)+2C(g)可知,生成B的物质的量是0.06mol。根据甲图可知,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反应开始时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
(14分)硫酸盐主要来自地层矿物质,多以硫酸钙、硫酸镁的形态存在。
(1)已知:①Na2SO4(s)=Na2S(s)+2O2(g) ΔH1="+1011.0"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2C(s)+O2(g)=2CO(g) ΔH3=-221.0 kJ·mol-1
则反应④Na2SO4(s)+4C(s)=Na2S(s)+4CO(g) ΔH4=________kJ·mol-1;工业上制备Na2S时往往还要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使硫酸钠得到充分还原(或提高Na2S产量),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能材料是当今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纳米Fe3O4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顺磁为零的超顺磁性而被广泛地用作磁流体的磁性粒子。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
3Fe2+ + 2S2O32- + O2 + xOH-=Fe3O4+S4O6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水热法所制得的水基磁流体超过30天都未出现分层和混浊现象,因为该分散系是________。
②上述反应方程式x=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中1molFe2+被氧化时,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
(3)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
①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由MgO可制成“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上图,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569.0;反应④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温度。
(2)①胶体。 ②4。 ③0.25mol。 (3)①2MgSO4+CO===2MgO+SO2+CO2+SO3。 ②Mg+ClO-+H2O=Cl-+Mg(OH)2。
试题分析:(1)④=①+2×③,则ΔH4=569.0 kJ·mol-1。加入过量的炭的另一个目的是反应④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温度。(2)①根据纳米材料粒子直径的大小可知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②根据电荷守恒可知x=4。③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可知1molFe2+还原0.25molO2。(3)①根据反应物和产物及其量的关系,可确定反应方程式为:2MgSO4+CO2MgO+SO2+CO2+SO3。②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为Mg、ClO-和H2O,产物是Cl-和Mg(OH)2,所以反应方程式为Mg+ClO-+H2O=Cl-+Mg(OH)2。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难度适中,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9分)我国《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的实施拉开了车用燃料低碳革命的大幕,一些省市正在陆续试点与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甲醇可通过将煤的气化过程中生成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制得:CO(g) + 2H2(g) CH3OH(g)。图I、图Ⅱ是关于该反应进行情况的图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I是反应时CO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O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___。
(2)图Ⅱ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图Ⅱ中画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曲线b。
(3)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当温度升高时,该平衡常数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有 。
A.升高温度 B.充人He气
C.再充入1molCO和2molH2 D.使用催化剂
(6)在恒温条件下,保持CO浓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正向移动”、“不移动”)
(7)在温度、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1= c2 B.Q3= 2Q2 C.2 P1<P3
D.α1+α2=1 E.2α2=α3
F.该反应若生成1molCH3OH放出的热量为(Q1+ Q2)kJ
(8)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mol H2和1molCH3OH,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的1.6倍,则该反应向 (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正确答案
(1)0.075mol/(L·min)
(2)
(3)CO(g) + 2H2(g) CH3OH(g);△H= -91kJ·mol-1
(4) 减小
(5)C
(6)逆向移动 (7)ADF
(8)正 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同温同压下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增大,即气体体积缩小,平衡正向移动
试题分析:(1)v(CO)==
=0.075mol/(L·min)。
(2)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但△H不变。图象为:
(3)反应物能量比生成物能量高,反应为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 △H= -91kJ·mol-1
(4)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K减小。
(5)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减小;充入He气和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不变;再充入1molCO和2molH2等效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
增大。
(6)恒温,K不变,保持CO浓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浓度商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甲和乙完全等效,c1=c2,1+
2=1,Q1+Q2=91,p1=p2;
乙与丙比较:c3>2c2,Q3<2Q2,p3<2p2,3<
2。
(8)体系中全是气体,质量守恒,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增大,所以体积缩小,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尤其是(7)等效平衡的判断难度较大。
(12分)⑴已知甲醇在常温下为液体,其热值为22.7kJ•g-1,则甲醇的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甲醇、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设计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右图为工业上氯碱工业的电解槽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图中a、b、c处物质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没有阳离子交换膜,则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电解槽的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反应2A B+C 在某一温度时达到平衡。
①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____热反应;
②若B为固体,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呈____________态;
③若A是气态时,加压时,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___态,C为________态。
正确答案
⑴CH3OH(l)+3 2O2(g)=CO2(g)+2H2O(l) ΔH=726.4kJ•mol-1(2分)
⑵O2+4e-+2H2O=4OH-(1分)
⑶①饱和食盐水、钠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各1分)
②Cl2+2NaOH ="NaClO" +NaCl+H2O(2分) ⑷①吸②气③气、气(各1分)
(1)燃烧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根据热值为22.7kJ•g-1可知燃烧热是22.7kJ•g-1×32g/mol=726.4kJ•mol-1,即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3 2O2(g)=CO2(g)+2H2O(l) ΔH=726.4kJ•mol-1。
(2)原电池中正极得到电子,所以氧气在正极通入,反应式为O2+4e-+2H2O=4OH-。
(3)①根据装置可知a出加入的是饱和食盐水。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每一次b是钠离子。阴极产生氢氧化钠,所以c处是氢氧化钠。
②若没有阳离子交换膜,则反应中产生的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 ="NaClO" +NaCl+H2O。
(4)①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由于B是固体,所以A是气体。
③若A是气态时,加压时,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BC都是气体。
(14分)近年来,我闽许多地区气候异常现象频发,如:云南持续几个月的干旱、北方频发的沙尘暴等,使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的焦点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儿种气体,对它们的合理控制和治理是优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浓度的有__________ (选填字母)。
a. 直接用煤做燃料
b. 开私家车
c. 棺树造林以增加绿化面积
d. 研究、幵发太阳能使之走进寻常百姓家
(2 )用CO和H2做原料可以合成甲醇,作为液体燃料。已知:
请写出用合成气(CO和H2)合成1mol液态甲醇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 利用电化学原理将CO、SO2R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装置如图所示:
①若A为CO,B为H2, C为CH3OH,则通入CO的一极为_____极
②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4) ①已知:密闭容器中,条件下,
,其平衡常数K=13.3。
当此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则
=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若改变上述体系的某个条件,达到新的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屮,
,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kJ·mol-1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47.4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640.5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容积为V L某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 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 0 (填“<”、“>”或“=”)。
②在温度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向该密闭容器再
增加a mol CO与 2a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室中配制AgNO3溶液时通常需要向其中加入 ,目的是 ; 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25oC时,现将足量AgCl分别放入:①l00mL蒸馏水;②l0 0mL 0.2 mol•L-1AgNO3溶液;③100mL 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100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正确答案
(1)CO(g)+FeO(s)===Fe(s)+CO2(g) △H=-218.0kJ/mol
(2)① <; ② 增大(3)硝酸 抑制Ag+水解
②①④③
试题分析:(1)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g)+FeO(s)===Fe(s)+CO2(g) △H的计算如下,将3Fe2O3(s)+ CO(g)==2Fe3O4(s)+ CO2(g)加上Fe3O4(s)+CO(g)==3FeO(s)+CO2(g) 乘以2,得到3Fe2O3(s)+ 3CO(g)=6FeO(s)+3CO2(g),化简得到Fe2O3(s)+ CO(g)=2eO(s)+CO2(g),
△H=1/3(-47.4kJ·mol-1+2×+640.5)=411.2kJ·mol-1,将Fe2O3(s)+3CO(g)=2Fe(s)+3CO2(g)减去Fe2O3(s)+ CO(g)=2FeO(s)+CO2(g),化简得到2FeO(s)+2 CO(g)=2Fe(s)+2CO2(g) ,
△H=-24.8-411.2=-436kJ/mol,所以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g)+FeO(s)===Fe(s)+CO2(g) △H=-218.0kJ/mol;
(2)①由图可以知道,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H<0,②在温度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向该密闭容器再增加a mol CO与 2a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向正方向移动,所以CO的转化率增大;
(3)由于银离子易水解,所以配制AgNO3溶液时通常需要向其中加入硝酸,目的是抑制Ag+水解,AgCl(s)Ag+(aq)+Cl-(aq),在①l00mL蒸馏水;②l0 0mL 0.2 mol•L-1AgNO3溶液;③100mL 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100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第一小题的计算比较繁杂,后面两个小题比较容易。
( 12分)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钝钛和以钛为主的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工业和航海工业,下列是有关钛的冶炼及应用的问题。
(1)金属钛冶炼过程中其中一步反应是将原料金红石转化:TiO2(金红石)+2C+2Cl2 TiCl4+2CO
已知:C(S)+O2(g)=CO2(g) H=-393.5 kJ·mol-1
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TiO2(s)+2Cl2(g)=TiCl4(s)+O2(g) H=+141 kJ·mol-1
则TiO2(g)+2Cl2(g)+2C(s)=TiCl4(s)+2CO(g)的H= ,
(2)钠热还原法是冶炼金属钛的方法之一,主要反应原理为:4Na+TiCl4 4NaCl+Ti,该反应不能在水溶液中进行,一是因为TiCl4会强烈水解生成TiO2,另一原因 (用适当化学方程式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3)镁还原法也是冶炼金属钛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MgCl2 Mg+Cl2 TiCl4+2Mg
2MgCl2+Ti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先在海水中加入熟石灰,沉淀出Mg(OH)2,写出Mg(OH)2溶度积表达式:
可加入适当过量的熟石灰,从Mg(OH)2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
(4)TiCl4与LiOH在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Li4Ti5O12(钛酸锂),Li4Ti5O12可与LiMn2O4(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组成理离子二次电池,工作时Li+ 在电池内定向移动,其电池反应为:,使用时先充电,写出其充电式的阳极反应 ,放电时Li+的移动方向 。
正确答案
( 12分,每空2分)(1)-80kJ/mol
(2)2Na+2H2O=2NaOH+H2↑,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不会置换出钛
(3);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左移,有利于氢氧化镁的析出
(4)3LiMn2O4-3e-=3Li++ 6MnO2 从负极(Li7Ti5O12) 移向正极(MnO2)
(1)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设已知的3个反应依次为①②③,则①×2-②+③即得到TiO2(g)+2Cl2(g)+2C(s)=TiCl4(s)+2CO(g),所以其反应热H=(-393.5×2+566+141)kJ·mol-1=-80.0 kJ·mol-1。
(2)钠属于活泼性金属,极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3)在一定条件下,当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即为溶度积常数,所以Mg(OH)2溶度积表达式。加入适当过量的熟石灰后,增大量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使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有沉淀析出。
(4) 充电时阳极失去电子,根据总反应式可看出锰的化合价升高,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LiMn2O4-3e-=3Li++ 6MnO2。放电相当于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8分) 已知:在298K、100kPa时,
①C(s,石墨)+O2(g) = CO2(g) △H1 = -400 kJ·mol-1;
②2H2(g)+O2(g) = 2H2O(l) △H2 = -570 kJ·mol-1;
③2C2H2(g)+5O2(g) = 4CO2(g)+ 2H2O(l) △H3 = -2600 kJ·mol-1;
(1)写出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 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现有一定量的乙炔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650 kJ。将反应后的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含有0.5 mol Ca (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为 。
将反应后的溶液分为a、b两等份,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回答相应问题:
①在a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加热b,观察到 。
正确答案
(1)2C(s石墨 )+H2(g)=C2H2(g) △H =+215 kJ·mol-1
(2) Ca(HCO3)2 ①Ca2++HCO3-+OH-==CaCO3↓+H2O ②有白色沉淀生成
略
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已知该化合物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WC=40%,WH=13.33%,其分子量为60。通过结构分析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其中有一个氮原子以 存在,且不与H原子直接相连。燃料的氧化剂是N2O4,燃烧产物只有CO2、H2O、N2;5.00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可放出212.5kJ热量。
(1)试推算“偏二甲肼”的分子式,并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2)写出燃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 C2H8N2 ;
(2)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 △H =-2250kJ/mol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0-13.33)%=46.7%,所以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是、氢原子的个数是
、氮原子的个数是
,所以化学式是C2H8N2。又因为该物质分子中其中有一个氮原子以
存在,且不与H原子直接相连,据此可知其结构简式是
。
(2)5.00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可放出212.5kJ热量,则1mol该化合物反应放出的热量是,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 △H =-2250kJ/mol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难度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的答题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1)5.7g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相对分子质量为11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275.9KJ的热量,则汽油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2H2(g)+ O2(g)=2H2O(g) △H="-483.6" KJ/mol
H2O(l)= H2O(g) △H="+44" KJ/mol
a):写出H2与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通常情况下,若要得到857.4KJ的热量,需H2的质量为____,这些H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正确答案
(1) △H="-5518" KJ/mol
(2) a) 2H2(g)+ O2(g)=2H2O(l) ;△H="-571.6" KJ/mol
b)6g , 67.2L
略
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 Cl- Cl键要吸收243KJ的能量,断裂1molH—Cl键要吸收432KJ的能量,则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的能量变化是 。
正确答案
185kJ
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时,要先破坏1mol的H—H键和1mol的Cl—Cl键,此过程是需要吸收679kJ的能量;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时会形成2molH—Cl,放出864KJ的能量,吸收和放出能量相抵,仍会放出185KJ的能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