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2年11月16日,5名男孩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经当地公安部门初步调查,5名男孩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CO中毒而死亡。

(1)CO中毒是由于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反应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HbO2O2+HbCO,实验表明,c(HbCO)即使只有c(HbO2)的 ,也可造成人的智力损伤。已知t ℃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00,吸入肺部O2的浓度约为1.0×10-2 mol·L-1,若使c(HbCO)小于c(HbO2)的,则吸入肺部CO的浓度不能超过______mol·L-1

(2)有如下三个与CO相关的反应:

Fe(s)+CO2(g)FeO(s)+CO(g) ΔH=Q1,平衡常数K1

Fe(s)+H2O(g)FeO(s)+H2(g) ΔH=Q2,平衡常数为K2

H2(g)+CO2(g)CO(g)+H2O(g) ΔH=Q3,平衡常数为K3

在不同的温度下K1、K2、K3的数值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Q1、Q2、Q3的关系式:Q3=________。

②K1、K2、K3的关系式:K3=________,根据此关系式可计算出上表中900 ℃时,K3的数值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可进一步推断反应H2(g)+CO2(g)CO(g)+H2O(g)为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Q3________0(填“>”、“<”或“=”)。③改变条件使可逆反应H2(g)+CO2(g)CO(g)+H2O(g)已经建立的平衡逆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设法增加H2O(g)的量

E.升高温度

(3)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13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在常温下与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7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________g。

正确答案

(1)1.0×10-6 (2)①Q1-Q2 ② 1.29 吸 > ③BD (3)7或9

(1)K==200,所以c(CO)=1.0×10-2 moL·L-1××=1.0×10-6 mol·L-1。(2)①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等于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故Q3=Q1-Q2;②,K3,故K3,当T=900 ℃时,K3≈1.29;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Q3>0。③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改变容器体积不会使平衡移动,A项错误;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B项正确、E项错误;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C项错误;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D项正确。(3)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有88 g CO2参加反应时,固体增重为88 g-32 g=56 g,由实际增重7 g可知m(CO2)=7 g×88 g÷56 g=11 g,n(CO2)=mol。若CO与氧气反应,CO不足,则n(CO)=n(CO2)=mol,m(CO)=mol×28 g·mol-1=7 g。若CO与氧气反应,CO过量,则n(O2)=  mol,故m(CO)=13 g-  mol×32 g·mol-1=9 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P2O5    P2O3    3.55   3.75  (2)-(20X-Y)kJ/mol

(3)P(s)+3/4O2(g)=1/2P2O3(s) ΔH=-(20X-Y)kJ/mol

本题将磷的化学性质、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等定性知识和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热计算及二元混合物等基本定量计算有机结合在一起,计算整题计算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化学基本概念、元素性质的理解考查,还化学计算的本来面目。

(1)设P2O3和P2O5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2x+2y=0.1mol、3x+5y=0.2mol,解得x=y=0.025mol,所以P2O3和P2O5的质量分别是.355g和3.75g。

(2)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有P(s)+5/4O2(g)=1/2P2O5(s) ΔH=-YkJ/mol。所以生成0.025molP2O5(s) 放出的热量是0.05YkJ,因此生成0.025molP2O3(s) 放出的热量是(X-0.05Y)kJ。则生成0.5molP2O3(s) 放出的热量是(X-0.05Y)kJ×20,所以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20X-Y)kJ/mol。

(3)根据(2)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s)+3/4O2(g)=1/2P2O3(s) ΔH=-(20X-Y)kJ/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s)+O2(g) =CO2(g);ΔH=E1 ①

b.C(s)+H2O(g)=CO(g)+H2(g) ΔH=E2 ②

H2(g)+1/2O2(g) =H2O(g);ΔH=E3 ③

CO(g)+1/2O2(g) =CO2(g);ΔH=E4 ④

(1)与途径a相比,途径b有较多的优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ΔH>0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

A.a比b多 B.a比b少 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D.两者无法比较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3、E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煤的利用率高,变成气体燃料后,运输方便,使燃料充分燃烧。

(2)②

(3)C

(4)E1=E2+E3+E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利用甲醇催化脱氢制备。甲醛与气态甲醇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过程I与过程Ⅱ的反应热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00℃,需向体系中通入空气,则进料甲醇与空气的物质的量理论比值为多少?[假设:H2(g)+1/2O2(g)==H2O(g)  ΔH=-akJ/mol,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0.2,a>0]

正确答案

(1)吸热

(2)相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与反应体系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CH3OH(g)HCHO(g)+H2(g) ΔH=(E2-E1)kJ/mol

(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SO2(g)+O2(g) ==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

-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H=____________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 mol·L-1·min-1,则υ(O2)=________mol·L-1·min-1、υ(SO3)=

________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无;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198

(3)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4)0.025;0.05

(5)S(s)+O2(g) =2SO2(g)△H1=-296 kJ·mol-1 SO2(g)+1/2O2(g) =SO3(g) △H2=-99 kJ·mol-1 3S(s)+9/2O2(g)=3SO3(g) △H=3(△H1+△H2)=-1185 kJ·mol-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资

料得:

BaSO4(s) + 4C(s)4CO(g) + BaS(s)  ΔH1 = +571.2 kJ·mol-1  ①

BaSO4(s) + 2C(s)2CO2(g) + BaS(s)  ΔH2= +226.2 kJ·mol-1  ②

(1)①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中气体A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常温下,相同浓度的Na2S和NaHS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E.NaHS溶液中:c(Na+) >c(HS-) >c(OH-) >c (H+)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已知: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3)反应C(s) + CO2(g)2CO(g)的ΔH =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只要求答一条)。

正确答案

(1)S2+H2OHS+OH;D、E;(2)2.7×10-3;(3)+172.5KJ/mol;(4)炭过量使BaSO4充分还原

试题分析:(1)①BaSO4与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BaS,BaS与盐酸发生反应:BaS+2HCl=BaCl2+H2S↑。H2S 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Na2S是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HS+OH。②A.NaHS是H2S 的一级电离产生的,Na2S是H2S 的二级电离产生的,对于多元弱酸来说,一级电离>>二级电离。溶液的酸性主要一级电离决定。根据盐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所以溶液的碱性Na2S>NaHS。即Na2S溶液的pH比NaHS溶液pH大。错误。B.在两种物质的溶液中都含有Na+、S2-、HS-、H2S、H+、OH-。离子种类相同。错误。C.当向Na2S溶液中加入盐酸时,首先发生S2-+H+=HS-,没有气体产生;然后发生HS-+H+=H2S↑,放出气体。而向NaHS溶液中加入盐酸时立即发生HS-+H+=H2S↑,放出气体。所以两溶液中滴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产生气体速率不相等。错误。D.当向Na2S和NaHS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时由于增大了OH-离子的浓度,所以水解平衡:S2+H2OHS+OH、HS+H2OH2S+OH逆向移动。使c(S2-)都增大。所以正确。E.NaHS=Na++ HS; HS发生水解反应 HS+H2OH2S+OH要消耗,所以c(Na+) >c(HS-);HS水解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H+,使H+的浓度减小,最终当达到水的电离平衡时c(OH-) >c (H+) 。盐的电离远大于弱电解质水的电离,所以c(HS-) >c(OH-)。因此E.NaHS溶液中:c(Na+) >c(HS-) >c(OH-) >c (H+) 。正确。(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发生反应:Ag++Cl-="AgCl↓;" Ag++Br-=AgBr↓.Ksp(AgBr)= C(Ag+)·C(Br-) =5.4×10-13; Ksp(AgCl)= C(Ag+)·C(Cl-)=2.0×10-10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Ag+)相同。。(3) (①-②)÷2可得:反应C(s) + CO2(g) 2CO(g)的ΔH =+172.5KJ/mol;(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使BaSO4充分还原得到BaS。4的用途、Na2S和NaHS溶液的比较、溶度积常数的应用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酸工业中SO2转化为SO3是重要的反应之一,在一定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SO2和2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S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由表中数据判断△H______0(填“>”、“=”或“<”)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容器的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中SO3的浓度不变D.C(SO2)=C(SO3

E.v(SO2)=v(SO3)F.v(SO3)=2v(O2

(3)某温度下经2min反应达到平衡后C(SO2)=0.08mol•L-1

①0~2min之间,O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③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可用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反应混合物的压强增大(假如体积可变),平衡将______向移动.

正确答案

(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根据表格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

故答案为:<;

(2)A.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少,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也不变,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混合气体中SO3的浓度不变,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到达平衡时个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C(SO2)=C(SO3),所以不能作为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故D错误;

E.在任何时刻v(SO2)=v(SO3),所以不能作为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故E错误;

F.v(SO3)=2v(O2)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F正确;

故选:ACF;

(3)①参加反应的SO2的浓度0.4mol•L-1-0.08mol•L-1=0.32mol•L-1,故参加反应的O2为0.32mol•L-1×=0.16mol•L-1,故v(O2)==0.08mol/(L•min),故答案为:0.08mol•L-1•min-1

②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100%=80%,所以此时的温度为600℃,故答案为:600;

③2SO2(g)+O2(g)2SO3(g),

反应开始(mol/L) 0.4 1 0

反应(mol/L) 0.32 0.16 0.32

平衡(mol/L) 0.080.84 0.32

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4)该反应正向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所以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正.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曾有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

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和另一种常见气体。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其它条件均相同),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焓变△H______0(填“>”、“<”或“=”)

(3)请在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4)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N2(g) + 3H2(g) == 2NH3(g) △H = -92.4 kJ/mol

H2(g) + Cl2(g) == 2HCl(g) △H = -184.6 kJ/mol 

1/2N2(g) + 2H2(g) + 1/2Cl2(g) == NH4Cl(s) △H = -313.6 kJ/mol

① 计算NH3(g) + HCl(g) == NH4Cl(s)的反应焓变:△H =______________

② 室温下NH3就和HCl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而在加热的条件下,NH4Cl则能分解为NH3和HCl。请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N2 + 6H2O == 4NH3 + 3O2 (2)>

(3)“略”

(4)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N2的浓度(并不断移出生成物脱离反应体系)

(5)① -175.1 kJ/mol;② NH3(g) + HCl(g) == NH4Cl(s)是一个焓减、熵减的反应,在低温下自发,在高温(加热条件)下不自发。而其逆反应NH4Cl的分解则在高温下自发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

Ⅰ.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

Ⅱ.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Ⅰ. C(s)+O2(g)====CO2(g);△H=E1 ①

Ⅱ. C(s)+H2O(g)====CO(g)+H2(g);△H=E2 ②

H2(g)+1/2O2(g)====H2O(g);△H=E3 ③

CO(g)+1/2O2(g)====CO2(g);△H=E4 ④

请填写下列空白:

(1)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有较多的优点,即____________;

(2)在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 ________(填编号)反应的△H>0;

(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正确的关系是(填序号)_____;

A.Ⅰ比Ⅱ多 B.Ⅰ比Ⅱ少 C.Ⅰ与Ⅱ在理论上相同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煤的利用率高;变为气体燃料后运输方便;燃烧充分

(2)②

(3)C

(4)E1=E2+E3+E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低?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2)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H _____________-kJ·mol-1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 △H= ______kJ·mol-1。 

正确答案

(1)反物能量;生成物能量; 无; 降低;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 (3)-198 

(4)-1185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已知N2 (g) +3H2(g)2NH3(g) △H = -92kJ . mol-1。请回答:

①在500℃、200atm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 “<”“>”或“=”)92.4kJ,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及时移出氨

(3)写出氨在铂铑合金网催化氧化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的密闭容器中,将物质的量之比为 3:2的H2和N2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出平衡混合气中氨的体积分数为15%,此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可做氮肥

(2)①<  ;在latm和298K条件下. 1mol氮气和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且题给条件为500℃、200 atm,故放出的热量肯定小于92.4 kJ

②CEF

(3)4NH3 +5O24NO +6H2O

(4)32.6%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2A2(g) +B2 (g) 2C3 (g)△H= -Q1kJ·mol-1(Q1>0),在-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ωmol·L-1,放出热量Q2kJ。

(1)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 Q3 kJ,C3浓度___(填“>”“=”或“<”)ω mol·L-1,Q1、Q2、Q3之间满足何种关系___(用代数式表示)。

(2)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

a.v(C3)=2v(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 =2v正(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3)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图中T 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可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____。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T2 >T1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2:1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2和 1 molB2,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热量Q4 kJ,则Q2____Q4(填 “>”“=”或“<”),理由是___。

正确答案

(1)= ;Q1=Q2+Q3

(2)bc

(3)AD

(4)< ;恒压条件下,由于始终保持较大压强,故反 应转化率较高,放出热量较多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N2与H2反应生成2 mol NH3的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每生成1 mol NH3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

(2)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g) +3H2(g) 2NH3(g) △H <0,有如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实验1和2可得K1____ 4.1×106(填“>”、“=”或“<”)。

②实验l中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

③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填序号)。

A.容器内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容条件下充入氦气,正反应速率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在恒压条件下充入氦气,平衡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4) 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NH4+水解的缘故。则NH4 Cl在重水(D2O)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

正确答案

(1)46.1 kJ

(2)①; ②0. 45 mol.L-1.min -1 ; ③C

(3)不变;逆向

(4)NH4+ +D2O NH3·HDO+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N2 (g) +3H2(g)2NH3(g) △H = -92.4 kJ . mol-1

(1)在500℃、2.02×107Pa和铁催化条件下,于2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10 min 时达到平衡,有0.2 mol NH3生成,则10 min内用氮气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2)为 ___,H2的转化率为___。

(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填“<”、“>”或“=”)92.4 kJ,理由是___。

(3)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__。

A.降低温度

B.不断补充氮气

C.恒容下充入He来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E.原料气不断循环

F.及时移出氨

(4)氨催化氧化制NO是在热的铂铑合金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反应为4NH3(g)+5O2(g) 4NO(g)+6H2O(g),反应过程中合金始终保持红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____,当升高温度时,K值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H3的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框图中用虚线画出温度T2下NH3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正确答案

(1)0.005 mol·L-1·min-1;10%

(2)<;在101 kPa和298 K条件下,1 mol氮气和3 mol 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 mol氨气,放出92.4 kJ热量,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又因为反应温度为 500℃,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

(3)BEF

(4);减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碳化学是指以研究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甲烷(CH4)、合成气(CO和H2)、CO2、CH3OH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科学家提出一种“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其它化工原料,如下图所示。

(1)碳酸钾溶液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① 下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在上图中,曲线_______ (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② 在压强为5MPa,体积为VL的反应室中,bmolCO2与 3b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2的转化率与某物理量的关系如下图。则表中横坐标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R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当该物理量从R1到 R2进行  改变,平衡常数K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过氧化尿素合成反应式如下:CO(NH2)+H2O→ CO(NH2)2·H2O △H<0。当n (过氧化氢):n (尿素) 为 1.3∶1,反应时间45 min,用水杨酸作为稳定剂,分别考察反应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活性氧含量可视为CO(NH2)2·H2O2产量的直观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实验选定的温度范围内,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产品活性氧含量先增加而随后减少。

① 根据图中信息,最佳反应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如何说明该反应中在实验选定的温度范围内,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产品活性氧含量先增加而随后减少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富集空气中的CO2(2)①C;b;②温度;;减小

(3)①30℃;②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有利于尿素溶解及合成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产品收率;但温度太高会导致过氧化氢分解,同时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影响产品活性氧含量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与能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