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与能量
- 共8781题
(10分)已知KMnO4、MnO2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将草酸钠(Na2C2O4)氧化: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MnO2+C2O42-+4H+=Mn2++2CO2↑+2H2O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1.20g软锰矿样品,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之后冷却、滤去杂质,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从中取出25.00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再用0.0200mol·L-1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20.00mLKMnO4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0.0200mol·L-1KMnO4标准溶液应置于 (选填“甲”或“乙”)滴定管中;滴定终点如何判断 。
⑵你能否帮助该研究小组求得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 (选填“能”或“否”)。若回答“能”,请给出计算结果 ;若回答“否”,试说明原因 。
⑶若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下列操作,其中会使所测MnO2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E.锥形瓶水洗之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正确答案
⑴甲 当看到加入1滴KMnO4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立即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⑵否 因为不知道容量瓶的规格 ⑶BC
考查滴定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酸性,且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管,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是橡胶管,所以甲是酸式滴定管,乙是碱式滴定管。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所以不需要指示剂,当达到终点时溶液会显紫红色,据此可以判断。
(2)根据反应过程可以计算出25.00ml溶液中过量的醋酸钠的物质的量,但由于不知道容量瓶的规格,所以无法计算总的过量的醋酸钠,因而也不能计算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3)A说明配制的样品的浓度偏低,因此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就偏低,则过量的醋酸钠的物质的量也偏低,所以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的醋酸钠就偏高,即测定结果偏高。B中说明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偏高,则和二氧化锰反应的醋酸钠就偏低,测定结果偏低。C中配制的样品的浓度偏高,因此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就偏高,则过量的醋酸钠的物质的量也偏高,所以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的醋酸钠就偏低,即测定结果偏低。D中说明消耗的高锰酸钾的体积偏低,因此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就偏低,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最终的测定结果就偏高。锥形瓶就不能用标准液润洗,所以E是不影响的。答案选BC。
(12分)(1)氯化铁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发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产生无色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
(2)向盛有1mL 0.1mol/L 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2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转变为红褐色沉淀。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25℃,向100mL pH=12的NaOH溶液加入pH=10的NaOH溶液1000 mL,混合后溶液体积1100 mL ,pH= 。
(4)常温下,将0.1000 mol 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 0.1000 mol L-1的一元弱酸HA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则c(Na+) c(A-)。(填“>”、“<”或“=”)
(5)某有机物结构为,它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
正确答案
(1) Fe3+ + 3H2O Fe(OH)3 + 3H+(2分)
Fe3+ + 3HCO3- = Fe(OH)3 ↓ +3CO2 ↑(2分)
(2) Fe(OH)3溶度积(或溶解度)比Mg(OH)2更小(2分)(3)11 (2分)(4)>(2分)
(5)羟基(1分)、羧基(1分)(若写了溴原子,不给分)
双水解产生沉淀和气体,SFe(OH)3Mg(OH)2 C(OH-)=10-2×0.1mol+10-4mol×1/1.1L
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显碱性。c(Na+) > c(A-)。
取体积相同的两份0.1mol·L-1的NaOH溶液把其中的一份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用已知浓度的H2SO4溶液去中和两份NaOH溶液时,若中和在空气中放置的溶液所消耗H2SO4溶液体积为V1,另一份消耗H2SO4溶液体积为V2。
(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1和V2的关系是______。
(2)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时,V1和V2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变小 ①V1=V2 ②V1<V2
一份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而转化为Na2CO3,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由于消耗了NaOH,则溶液的pH会减小,该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另一份溶液的溶质仍为NaOH。
(1)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变色时溶液呈酸性,则Na2CO3与H2SO4反应转变为CO2溶解在H2O中生成H2CO3而使溶液呈酸性。由于1mol NaCO3由2mol NaOH转变而来,而此时1mol Na2CO3消耗的H2SO4与2mol NaOH消耗的H2SO4相等,所以,V1=V2。
(2)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时溶液呈弱碱性,Na2CO3与H2SO4反应后应生成NaHCO3,由于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生成OH-的能力大于HCO3-电离生成H+的能力,从而使溶液呈弱碱性。由于1mol Na2CO3转变为NaHCO3消耗的H2SO4少于2mol NaOH转变为Na2SO4消耗的H2SO4少,所以V1<V2。
(8分)为减少大气污染,一些城市公共汽车逐步使用CNG(压缩天然气)清洁燃料,实验测得0.16g该气体燃料,完全燃烧生成224mLCO2(标准状况)和0.36g液态水,并放出8.903KJ的热量。请写出:
CNG的化学式 ,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CH4 CH4(g)+2O2 (g)=CO2(g)+2H2O(l) △H= -890.3kJ/mol
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等。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0.16g该气体燃料,完全燃烧生成224mLCO2(标准状况)和0.36g液态水,并放出8.903KJ的热量,则16g即1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应该是8.903KJ×100=890.3kJ,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 (g)=CO2(g)+2H2O(l) △H= -890.3kJ/mol。
为测定某H2C2O4溶液的浓度,取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滴定原理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1)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 )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2)若滴定时,没用标准液洗涤滴定管,会使得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 _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3)若滴定时,反应前后的两次读数分别为a和b,则实验测得所配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4)在该溶液与KOH溶液反应所得的0.1 mol/L KHC2O4溶液中,c(C2O42-)>c(H2C2O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1)酸式滴定管 (2分) 滴加最后一滴KMnO4后,锥形瓶中溶液从无色突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2分)
(2)偏高 (2分)
(3)0.1c(b-a) (3分)
(4)BD (3分)
试题分析:1)因为KMnO4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故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因KMnO4溶液自身的颜色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时,再滴加KnO4溶液时,溶液将由无色变为紫色,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2)若滴定时,没用标准液洗涤滴定管,相当于把标准溶液进行了稀释,这样消耗的的标准液体积偏高,会使得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3)若滴定时,反应前后的两次读数分别为a和b,则标准液的体积为(b-a)ml,求得标准液KMnO4的物质的量为:c(b-a)/1000mol。根据2KMnO4-----5H2C2O4关系式可求得所配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c(b-a)mol/L。(4)由c(C2O42-)>c(H2C2O4),说明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A. c(K+)+c(H+)=c(HC2O4-)+c(OH-)+c(C2O42-)电荷守恒关系式书写错误; B.c (HC2O4-)+ c (C2O42-)+ c(H2C2O4)=0.1mol/L是物料守恒,正确; 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 C. c(H+)<c(OH-)错误; D.c(K+)=c(H2C2O4)+c(HC2O4-)+c(C2O42-)是守恒表达式,正确;
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在此温度下,将 pH = a的 NaOH 溶液 Va L 与 pH = b的 H2SO4溶液 Vb L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 12,b= 2,则 Va∶Vb= ;
(2)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 b= 12,则 Va∶Vb= ;
(3)若所得混合液的 pH = 10,且 a= 12,b= 2,则 Va∶Vb= 。
正确答案
(12分)
KW=10-13
(1)1:10 (2)10:1 (3)1:9
试题分析:解:0,01mol/l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10-2mol/L,
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H+)=10-11mol/L。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 10-11mol/L*10-2mol/L=10-13(mol/L)2。
①pH=12的NaOH溶液中C(H+)=10-12mol/L
则氢氧化钠溶液中C(OH-)=Kw/C(H+)=10-13(mol/L)2/10-12mol/L=10-1mol/L
pH=2的硫酸中C(H+)=10-2mol/L,
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C(H+)*Vb=C(OH-)*Va,
Va:Vb=10-2:10-1=10-2:10-1=1:10。
②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C(H+)*Vb=C(OH-)*Va;且 a+ b= 12,
Va:Vb=C(H+):C(OH-)=C(H+):[Kw/C(H+)]=10-b:10-13+a=1013-a-b=10:1。
③pH=12氢氧化钠溶液中C(OH-)=10-1mol/L,
pH=2的硫酸中C(H+)=10-2mol/L,
pH=10的溶液中C(OH-)=10-13(mol/L)2/10-10mol/L=10-3mol/L,
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则说明碱过量,
C(OH-)*Va-C(H+)*Vb=10-1mol/L*Va-10-2mol/L*Vb=(Va+Vb)*10-3mol/L,
解得:Va:Vb=1:9。
点评:
1、强酸、强碱溶液的pH
强酸直接由酸的浓度求出c(H+),强碱先由碱的浓度求出c(OH-),再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c(H+),然后用公式Kw = c(H+)·c(OH—)=1×10-14 pH=" -" lg c(H+)求解
2、两强酸混合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 2、两强碱混合抓住OH-进行计算,再转化为H+
c (H+) = c (OH-])=
经验规律:(1)两强酸等体积混合 混合后的pH=小的+0.3
(2)两强碱等体积混合 混合后的pH=大的—0.3
3、强酸、强碱混合,酸过量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碱过量抓住氢氧根离子进行计算。
(3)酸I+碱II
完全中和:c(H+)= c(OH-) = 1mol/L
酸过量: c(H+)= 碱过量:c(OH-)=
(共4分)25℃时,PH = 10.0的K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____________mol/L;
pH = 12.0的KCN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______________mol/L。
正确答案
10-10 ; 10-2
考查pH的有关计算。
在pH=10.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0-10mol/L,由于氢氧化钾是抑制水的电离的,所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也是10-10mol/L;在pH = 12.0的KCN溶液中,溶液中OH-浓度是10-2mol/L。由于KCN是促进水的电离的,所以由水电离出来的(H+)=10-2mol/L。
(1)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KW=1×10-13,则该温度 25℃(填“>”、“<”或“=”)。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1×10-10 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为 。
(2)若温度为25℃时,体积为Va、pH=a的H2SO4与体积为Vb、pH=b的NaOH混合,恰好中和。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正确答案
(1)> 3或10
(2)c(Na+)>c(SO42-)>c(H+)=c(OH-)
(1)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13>10-14(25℃时),故该温度高于25℃。当溶液显碱性时pH=10,当溶液显酸性时c(H+)==10-3 mol/L,pH=3。
(2)Na2SO4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2c(SO42-),而溶液呈中性,c(H+)=c(OH-)。
现有常温下的0.1 mol/l纯碱溶液。
(1)该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相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存在上述平衡,进行如下实验:在0.1 mol·l-1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往溶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红色逐渐退为无色,说明上述观点成立。
(2)同学甲查阅资料得知0.1 mol/LNa2CO3中,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方案及预期观察到的现象)。答: 。
(3)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写出五个关系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E.c(H+)+ c(Na+)= c(OH-)+c(HCO3—)+c(CO32—)
(4)室温下pH均为a的Na2CO3和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 。
正确答案
(1)CO32- + H2OHCO3- + OH- BaCl2或CaCl2
(2)测0.1 mol·L-1Na2CO3溶液pH,pH≤12 (3)D、E (4)10(2a-14)
试题分析:(1) 纯碱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主要是CO32- + H2OHCO3- + OH-,还有HCO3- + H2O
H2CO3-+ OH-。由于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H+,所以最终使溶液中的c(OH-)>c(H+)。因此溶液显碱性。再往溶液中滴加与CO32-形成沉淀的物质如BaCl2或CaCl2,此时会放出沉淀反应,消耗了CO32-,c(CO32-)减小,尽管水解程度增大,但是单位体积中的OH-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逐渐退为无色。(2)在Na2CO3溶液中主要存在水解平衡CO32- + H2O
HCO3- + OH-。c(CO32-)(始)=" 0.1" mol/L,若其水解程度等于10%,根据水解方程式可知:c(OH-)=0.01mol/L.c(H+)=10-12mol/L.pH=12.水解程度越大,水解产生的c(OH-)就越高,溶液的pH就越大。若水解程度小于10%,则c(H+)>10-12mol/L.pH<12.因此,测0.1 mol·L-1Na2CO3溶液pH,若pH≤12就证明0.1 mol/LNa2CO3中,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3)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c(CO32—)+2 c(HCO3—)+2c(H2CO3).所以c(Na+)>2c(CO32—) 。正确。B.在Na2CO3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 + H2O
HCO3- + OH-, HCO3- + H2O
H2CO3-+ OH-。主要是第一步水解,所以c(HCO3—)> c(H2CO3);但是盐水解的程度是很微弱的,盐的电离作用大于水解作用,所以c(CO32—)> >c(HCO3—)。由于两步水解都产生OH-,HCO3—第一步水解产生,而在第二步水解中由消耗。所以c(OH-)>c(HCO3—)。因此在溶液中离子间的关系为: c(CO32—)>c(OH-)>c(HCO3—)>c(H2CO3)。正确。C.溶液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CO3—)+2c(H2CO3)。正确。D.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CO32—)+c(HCO3—)+ c(H2CO3)="0.1" mol/L.错误。E.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 c(Na+)= c(OH-)+c(HCO3—)+2c(CO32—).错误。(4)室温下pH均为a的Na2CO3溶液,c(H+)=10-a, c(OH-)(水)=10-14÷10-a =10a-14mol/L.对于pH=a的NaOH溶液c(H+)(水)= c(OH-)(水)=10-amol/L.所以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10a-14:10-a=10(2a-14)。
请回答有关滴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A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C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②下列关于上述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1表示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3种一元酸,由图可确定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如图2表示用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含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 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酚酞 甲基橙 ②AC (2)③ I-
(1)②考查中和滴定基本常识,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B错;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待测液不能用量筒量取,D错。(2)浓度相同的3种一元酸,③的pH最小,说明酸性最强。沉淀完全后I-浓度最小,说明Ksp(AgI)最小,故I-首先沉淀。
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作化学平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____1×10-14(填“>”“<”或“=”)。
(2)25℃时,某HCl溶液中c(HCl)=1×10-4 mol·L-1,则该溶液的pH= ,此时c(H+)H2O= mol/L。加水稀释1000倍,则稀释后溶液中pH____ _7(填“>”“<”或“=”)。
(3)t2℃时,将pH=11的氢氧化钠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4;1×10-10 ;< (3)9:11(2分)
试题分析:(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电离是吸热的,加热促进水的电离,谁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所以如果25<t1<t2,则α>1×10-14。
(2)25℃时,某HCl溶液中c(HCl)=1×10-4 mol·L-1,由于元素是强酸,完全电离,因此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10-4 mol·L-1,所以溶液的pH=4;此时c(H+)H2O等于溶液中OH-浓度,都等于=1×10-10mol/L。加水稀释1000倍,盐酸的酸性降低,但不可能显碱性,所以则稀释后溶液中pH<7。
(3)t2℃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2,此时pH=11的氢氧化钠钠溶液的浓度是0.1mol/L,V1 L该溶液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这说明反应后硫酸是过量的,则=0.01,则V1∶V2=9:11。
(10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mol/L的四种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HCl ④NH3?H2O(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上述溶液中,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到小的
顺序为 。
(3)向溶液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c(NH4+)/c(OH-)的值 (填增大、
减小、不变)。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 ④的体积(填
大于、小于、等于)。
(5)取10mL溶液③,加水稀释到5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正确答案
⑴①② ⑵ c(Na+)>c(HCO3-)>c(OH -)>c(H+)> c(CO32-) ⑶ 增大 ⑷ < ;⑸10-12mol/L
(1)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可发生水解,所以能水解的有:①Na2CO3②NaHCO3;
(2)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为②NaHCO3,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O3-)>c(OH -)>c(H+)> c(CO32-);
(3)向溶液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c(NH4+)/c(OH-)的值将增大;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小于④的体积;
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D
。
(2)操作E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
(3)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 。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5)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6)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
正确答案
(1):C;A;B;D;E;
(2)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
(4)由黄色变为橙色
(5)偏高
(6)80(V2-V1)c/m%
试题分析:(1)①实验时应先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解后配制成溶液,量取待测液与锥形瓶中,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故答案为:C;A;B;D;E;
(2)因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分辨,故答案为: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滴定管0刻度在上,滴定前应调节到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为减小误差,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无气泡,
(4) 指示剂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 3.1~4.4,终点时pH约为4.4,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故答案为:由黄色变为橙色;
(5) 因标准液浓度变小,用量变大,故答案为:偏高
(6)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c(V2-V1)×10-3mol,则n(NaOH)=2c(V2-V1)×10-3mol,m(NaOH)=80c(V2-V1)×10-3,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10×80c(V2-V1)×10-3,
所以烧碱样品纯度为10×80×(V2-V1) ×10-3c/m×100%=80(V2-V1) c/m%(注意:V为mL),
(10分)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2)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 关系c(NH4+)_________c(Cl-)。
正确答案
(1)氯化铵 A (2)NH4Cl和 NH3•H2O (3)< =
试题分析::(1)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可能为NH4Cl溶液,因NH4+水解而显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故答案为:NH4Cl;A;(2)若上述关系中D是正确的,溶液呈碱性,且c(NH4+)>c(Cl-),应为NH3•H2O和NH4Cl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H3•H2O和NH4Cl;(3)溶液呈中性,据c(Cl-)+c(OH-)=c(NH4+)+c(H+)可得c(Cl-)=c(NH4+),因氨水为弱电解质,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则氨水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如小于或等于,则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把握盐类的水解以及弱电解质电离的特征,把握比较离子浓度大小顺序的方法。
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纯水中 C(OH-) = C(H+) = 2×10-7 mol/L Kw = C(H+)·C(OH-) = 2×10-7×2×10-7 = 4×10-14 稀盐酸中 C(OH-) =" Kw" / C(H+) = (4×10-14) / (5×10-6) = 8×10-9 mol/L
由水电离产生的H+与OH-量始终相等,知纯水中C(H+) = C(OH-)。根据纯水中C(H+) 与C(OH-)可求出此温度下水的Kw的值,由Kw的性质(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若温度不变,稀盐酸中Kw仍为此值,利用此值可求出盐酸中的C(OH-)。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