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 共1078题
在“十一五”规划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 )。
A.12万亿元
B.13万亿元
C.14万亿元
D.15万亿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增长1.3倍。
从( )形态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A.价值
B.产品
C.收入
D.实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在以下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B.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投资、总消费和出口价值之和
C.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之和
E.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统计核算方法,即收入法、生产法和消费法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暂无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 )。
A.先行指标
B.同步指标
C.滞后指标
D.平行指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主要的同步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生产指数、个人收入、非农业在职人员总数以及制造业和贸易销售额等。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 )或( )的变动来衡量。
A.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D.人均收入,国民收入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试题解析]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如果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把这一提高看作“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亦即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 )收入。
A.最终产值
B.国内的净要素
C.国外的净要素
D.最终附加值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 ( )
A.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为计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为计算范围
B.国民生产总值以工业生产为计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以全部产业为计算范围
C.国民生产总值以国家的净收入为计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家的毛收入为计算单位
D.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家的毛收入为计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家的纯收入为计算单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江苏沿江八市,包括苏南的苏、锡、常、宁、镇五市和苏中的通、扬、泰三市,土地面积4.84万平方公里,人口3932.6万人,大致分别占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半壁江山”。江苏沿江八市所处长江段433公里,岸线总长1175公里,其中主江岸线861公里。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沿江八市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先发区域,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和全国地位十分重要。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沿江八市经济发展境况如下表所示。
2002年长江三角洲、江苏沿江八市经济发展一览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长江三角洲 江苏沿江八市
指标值 占沪苏浙比重(%) 占全国比重(%) 指标值 占江苏比重(%) 占长江三角洲比重(%)
土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10.01 47.5 1.0 4.84 47.2 48.4
年末总人口 万人 7570.6 57.1 5.9 3932.6 53.3 51.9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9 01 80.5 18.7 8210 77.2 43.0
第一产业 亿元 1119 59.1 7.5 580 51.7 51.8
第二产业 亿元 9894 82.2 18.7 4384 79.0 44.3
第三产业 亿元 8088 82.6 23.4 3246 81.8 40.1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752.1 94.7 28.2 682.3 97.0 38.9
出口 亿美元 920.1 92.0 28.3 371.0 96.4 40.3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82.9 98.6 34.7 98.0 94.5 53.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6247.7 76.9 15.3 2462.6 76.6 39.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639.8 77.3 16.1 590.89 70.8 36.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亿元 12359 80.1 14.2 5102 81.3 41.3
2002年江苏沿江八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 )。
A.18.7%
B.25.6%
C.12.6%
D.8.04%
正确答案
D
解析
[命题提示]
本题考查表格资料的比例分配问题
[解题要点]
所要求的比重=江苏沿江八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长江三角洲的比例×长江三角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解析]
分析表格资料可知,江苏沿江八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长江三角洲的比例为43.0%,而长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7%,所以,2002年江苏沿江八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8.7%×43.0%=8.041%。故选D。
在国民收入分配分析指标中,国民储蓄率是指国民总储蓄与( )之比。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
C.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在国民收入分配分析指标中,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总储蓄。其中 储蓄率=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
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程度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征管效率
B.财政支出绩效水平
C.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D.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正确答案
D
解析
(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2001年,10城市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城市有3个
B.总的来看,广东五市经济发展的出口依存度高于苏南五市
C.2001年,广东五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苏南五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D.广州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城市中处于首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表格资料可知,深圳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于首位,而广州市位于第二位,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D。
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个人收入渠道的多元化,我国目前个人收入总量庞大,据报道,在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中,个人收入已占69.1%。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但不是向个人整体性倾斜,而是不均衡地、过多地向社会少部分人倾斜,致使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入群体,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可观,这就为我国征收遗产税提供了税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
B.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入群体,他们成为我国征收遗产税的税源
C.通过征收个人遗产税来均衡社会财富势在必行
D.我国已经具备了征收遗产税的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一国某年末的外债余额是51亿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2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是448亿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是89亿元,则负债为( )。
A.5.4%
B.11.4%
C.15.8%
D.19.9%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负债率指标是指一国承担的外债总额与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相对于国内生产规模的外债负担水平。故该国的负债率=外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51/448×100%=11.4%。
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规定的成员国的趋同标准的有( )。
A.通货膨胀率最多只能比欧共体3个最低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B.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不高于5%
C.货币汇率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幅度内,并且至少有一年未发生过贬值
D.成员国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必须同《马约》规定的欧洲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相兼容
E.公共债务累计额必须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正确答案
A,D,E
解析
[解析] 《马约》规定了成员国进入第三阶段的条件,主要包括:①通货膨胀率最多只能比欧共体3个最低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②政府长期债券利率最多只能比欧共体3个通货膨胀率最低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③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不高于3%;④公共债务累计额必须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⑤货币汇率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幅度内,并且至少有两年未发生过贬值;⑥成员国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必须同《马约》规定的欧洲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相兼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