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共751题
试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
正确答案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天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理解的骨干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人的才干不仅要靠读书求学增长,而且耍靠实践磨练积累。农村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好课堂,是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选聘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的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民,在服务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农民群众的知心人。
这些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九力就在于它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强国富民的爱国愿望才能实现。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应改变“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科学精神,忽视人文素养;重视眼前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终身发展”的错误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①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需要。一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知识目标为载体,以能力目标为依托,贯穿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之中:另一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核心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达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必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必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时事教育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介绍时政热点信息的做法,尝试以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交流相关时政信息,并结合学科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必要的点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感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②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改变脱离实际的“灌输式”“接受式”教育,坚持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坚持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③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教师疏导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④加强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评价。评价是检验,有助于学生不断明确正确方向;评价是动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在不断进步中走向成功。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激励、导向、反馈、矫正,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评价,需要在教学中对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只有细化、具体、明确的目标,师生实现的意识才会更加强烈。
⑤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书育人是任何学科教师都应充当的最基本角色。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科任教师既要充当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更需要成为言传身教的教育者。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大的影响。
(3)思想政治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具备在现代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增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为人正直、正派、负责、平易谦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等人格特质;必须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 ( )
A.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D.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分析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中国社会新阶层出现的客观依据,并且说明中国社会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正确答案
(A)我国新社会阶层出现的是与先进经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第二,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人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第四,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 (B)新阶层的性质: 第一,新阶层主要从事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是社会主义的复杂劳动者;新阶层中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创造社会主义财富,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进行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具有资本所有者和复杂劳动者双重身份.是以生产要素和复杂劳动两种形式参与社会建设. 第二,怎样看待新阶层的财产人们政治上的先进和落后,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应主要:①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②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③看他们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④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第三,我国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发展起来的,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是、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文明境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并且基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面貌。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围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必须首先推翻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基本上已经扫除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