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可以简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概述: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诞生是党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作为基本内容,是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精神纽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冲突和矛盾的社会,同样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引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人们的思想共识,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即以超过8%的年均速度高速前进。近两年我国CDP平均年增超过9%,而世界经济平均年增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就好比世界迈出一步,我们就已经迈出了两步;发达国家迈出一步,我们就已迈出了四步。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值和产量在总量上已多年居于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人均CDP已达1269美元,步入人均CDP超过1000美元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仍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和发展希望的经济体。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增大。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家就有发生动乱的潜在危险。统计显示,中国1979年的基尼系数为0.33,1988年为0.382,1994年为0.434,说明我国贫富差距早就在不断扩大。2004年中国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这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佐证。
摘自人民网
材料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摘自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材料4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摘自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05年2月2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2)说明材料3、4提出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
(3)如何把握材料3、4所反映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

正确答案


(1)材料1反映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创造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当前和今后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和发展希望的经济体。材料2反映出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困人口出现反弹,贫富差距逐年接近世界公认的警戒水平,存在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急需加以解决。
(2)针对材料1、2反映出来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材料3、4提出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当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一重大理论建树。胡锦涛在一系列的讲话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其核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体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科学发展观是为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是党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二者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深刻地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的经验教训,精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建设,怎样建设”的重大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丰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文明道德风尚
D.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决定》的这一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增强( )功能和提高社会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社会和谐
D.社会服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是

A.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B.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C.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D.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通过和谐社会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故A、B、C、D全选。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涵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本质属性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法律的精华,又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内涵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
题目:从法的正义价值角度出发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的理解。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正确答案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价值追求。其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我们尤其需要公平正义理念。正义在法的价值中占有首要地位,法只有体现正义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良法。正义是始终与法相伴随的基本价值,正义作为社会价值,始终是衡量法律良恶的标准。正义对法律进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法律的最高目的之一,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力。实现法的正义价值途径包括:施行良法以实现正义、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惩罚和赔偿以保障正义。因此可以说,法的正义价值被蕴涵和内化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成为我国法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法的正义价值的概括和拔高,将对法的正义价值的追求提升为整个法治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不仅仅在制定法律时要以公平正义为标准制定良法善法,在执法、司法过程中,也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平正义作为最终标尺,从而促使正义在整个社会层面得到实现。

解析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认识式”简答题,要求回答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的理解。首先,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材料中的关键词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体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就是“公平正义”,大致介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因此,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能够找到答题的大致方向,即全文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其次,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无疑是两个,即“法的正义价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价值”。到此,答案自然地在脑海中形成三段提纲:第一自然段,提领全文,简单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第二自然段,谈谈法理中的法的正义价值。第三自然段,将法的正义价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价值进行比较和深化。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A、C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百度题库 > 考研 > 考研政治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