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 共2777题
(16分)长期以来,中国对居民电价采取低价政策。近年来中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而造成用电量越多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多;用电量越少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少,既没有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也不能合理体现电能资源价值,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酝酿四年之久的居民阶梯电价,于2012年7月1日起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共分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每度涨5分,第三档涨3毛。绝大部分省份上调了第一档电量,绝大部分地区的覆盖率大大超过80%,甚至有些地区达到90%。第一档电量高的月均260度,低的150度。按照该阶梯电价,用电量越大,所交的电费就越多。制定这一政策,为的是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节约用电。此次电价上涨后,企业的用电负担会相应增加,因此,为消化涨价因素而进行节能减排,显得更加重要。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实行阶梯电价的理由。
正确答案
①价值决定价格,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使得火电生产成本提高,需要适当提高电价。(4分)②国家的宏观调控要符合市场规律,由于历史原因上网电价定价过低,国家需要适时作出调整。(4分)③价格变动会影响居民生活,电是生活必需品,电价的调整对居民的电能消费不会产生大的变化,必须实行阶梯电价以保障大多数居民不会因为电价变化而影响生活水平。(4分)④阶梯电价有利于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居民节约用电。(4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经济生活原因类题目,根据设问本题涉及到价格的相关知识点,教材没有既有理论,需要根据题目对教材知识进行前后整合梳理,首先基本思路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两个基本知识点,其次是国家宏观调控有稳定物价的目标,故牵涉到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另外,价格变动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还包括对资源配置、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影响,这一点很容易在整合知识时遗漏,故本题如题口较为宽泛,但实际作答完整却不容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这一数据创下自2010年2月以来30个月的新低。CPI时隔两年半之后,再次回归“1时代”。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注:CPI即消费品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
(1)简要指出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分析图中CPI变动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我国CPI涨幅同比与环比明显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持续下降,特别是2012年2月份以来,我国CPI始终保持负增长,说明近期我国通胀风险已大为降低。
(2)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CPI涨幅适度回落,有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②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CPI涨幅适度回落,会激励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但CPI长期走低,甚至是负值,会压缩企业的合理盈利空间,导致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不利于生产发展,最终影响消费。
试题分析:(1)要根据图表中的表头、数据和小注内容概述图表信息,图表反映的是我国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CPI涨跌幅情况,依据数据变化总结其趋势,并看出隐含的信息。(2)CPI变动的影响即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生活有影响,对生产经营有影响,从这两个角度分析。特别是结合图表中CPI涨幅回落具体分析影响。
近年来,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围绕着新一轮水务改革亦产生了不少争论,“不能因为穷人喝不起水就不涨价”的说法更引来强烈质疑。某校高三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的形成和水务改革”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某网站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资源费之前价格是比较低的,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价格的调整需审慎稳妥,不可盲目一刀切。
(1)你是赞成甲方还是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并就水价形成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2)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本轮水价上涨的讨论多了一个新话题,水价上涨与洋水务的大举进入是否相关?已经有相当多的媒体认为洋水务是水价上涨背后的推手,水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在水制改革中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取向?(10分)
正确答案
(1)①甲方: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1分)水价上升,有利于消费者形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性消费观。(2分)
或者乙方: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1分)自来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升对人民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是人们不得不消费的生活必须品对生活影响大。(2分)
②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我认为水价既应该反映商品的价值量又应该反映自来水的稀缺性。(2分)
(2)①水制改革中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5分)
②水制改革必须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5分)
试题分析:(1)甲的观点是要提高水价,因为价格对需求具有调节作用,价格高,需求就会降低,如果水费提高,自然会引导消费者节约用水。
乙的观点是不提高水价,因为水对于人们来说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对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但因为水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过高,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影响价格的是价值和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所以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尽管有大量的洋水务进入我国,依然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防止受制于人。
点评:经济生活确定知识点的方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直接根据问题来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如本题问要不要降低水费,降低,对应的是价格对需求有引导作用,不降,对应的是价格对必需品需求的影响;考生要想把主观题答好,不仅要会定位知识点,而且还要对知识点准确记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小汽车的价格每年以约15%的趋势下跌,“降价潮”席卷全国。几乎所有汽车行业都进入了价格大战,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者从中得到不少实惠,我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
材料二:最近,王老师打算买一辆汽车。王老师购车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车主要是为了代步,所以,配置没有必要过高;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女儿上大学还要一笔费用,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
材料三: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扩大了汽车生产规模,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说明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光明。
(1)结合材料一,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请对王老师购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 (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的关系分析说明“市场需求的存在,说明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光明”的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①价值决定价格。随着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因而价格降低(2分)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目前汽车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通过降价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2分)
(2)①从消费心理看,王老师的消费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在购买汽车时,王老师充分考虑了质量、价格等因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2分)
②从消费原则看,王老师坚持了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王老师在购买汽车时,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状况,进行了理性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2分)
(3)①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合理的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对汽车生产有导向作用,会推动汽车生产的扩大。(2分)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和相关产业如汽车修理、石油化工和其他汽车服务业的发展。(2分)
本题以我国小汽车的价格为背景,考查汽车价格下降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等有关知识。(1)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一个从影响的角度,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另一方面从根本原因分析,价值决定价格。(2)王老师在购买汽车时,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状况,进行了理性分析说明他在消费时坚持了求实心理,从消费原则看坚持了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3)市场需求的存在,说明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光明告诉我们要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来回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对汽车生产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32分)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重庆市提出,未来五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为了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重庆市从多方面加强调控。一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土地供应,使得商品房的楼面地价不超过当期房价的1/3。三是通过税收调节,对别墅等高端住房通过征收房产税等加以遏制。四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调控举措,抑制炒房行为,对购买多套住房进行限制。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政府把党中央的要求与重庆实际紧密结合,抢抓机遇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中、俄、哈签署边境口岸高效通过协议,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三番,达到63亿美元;积极稳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依法开展打黑除恶,弘扬主旋律,惩治黑恶丑,营造风劲气正的社会环境。
材料三:传统的思路认为,应该先发展经济挣钱,有了钱再改善民生。重庆积极探索以改善民生为动力的科学发展之路。这两年,市和区县两级财政50%以上用于民生,但政府不仅没有破产,“钱袋子”反而越来越鼓,今年财政收入增加了53%,不仅促进了民生的改善,百姓幸福指数位居全国首列,而且加快了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达5632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重庆的高速发展进一步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能成为发展的动力。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重庆的房价走势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7分)根据材料一,从供求影响价格的角度,分析重庆市稳定房价的措施。(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重庆市政府的做法。(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重庆积极探索以改善民生为动力的科学发展道路的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①从09年12月-2010年11月,重庆房价总体呈上涨趋势,(1分)这会增加居民的购房负担,影响普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受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影响,高房价会引起房地产投资规模的扩大;(2分)会助长物价上涨,易引起通货膨胀,影响国民经济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2分)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1分)重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调节土地供应,有利于增加住房供给,以稳定房价;(2分)对高端住房征收房产税和抑制炒房行为,有利于控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平衡供求关系,稳定房价。(2分)
(2)①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庆市政府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政策。(2分)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要履行相应的国家职能。重庆市开展打黑除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履行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边境口岸通过协议,引进外资,履行了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外职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5分)③重庆市政府的做法,贯彻了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打黑除恶,改革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发展,通过依法行政,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3)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重庆在探索的实践中更新了发展理念,并通过实践证明,以改善民生为动力的科学发展道路是正确的。(5分)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以改善民生为动力的科学发展道路不仅促进了民生的改进,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5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