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50岁。以外伤入院治疗,在用氧过程中,家属私自将鼻导管氧流量调至10L/min,15分钟后患者继之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表现。该患者最可能出现了

A肺水肿

B肺不张

C肺气肿

D氧中毒

E心力衰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吸人高浓度氧气之后,肺泡内氧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在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新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人性肺不张,表现为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机制是

A抗休克,改善循环

B抑制过敏反应

C控制炎症,抑制免疫反应

D降低内毒素反应

E抑菌,避免继发感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机制是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故选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8岁。肺部感染,遵医嘱行青霉素皮试,出现过敏反应,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通知家属

B报告医生

C行心肺复苏

D给患者吸氧

E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然后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故选E。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50岁。平常嗜烟酒,有胆囊结石病史,昨晩饮酒和暴食后,出现左上腹疼痛,最可能的疾病是

A胆囊穿孔

B胆道阻塞

C肝硬化

D急性胰腺炎

E原发性肝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6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胰腺炎的病因与过多饮酒、胆管内的胆结石等关。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34岁。今早主诉昨晚夜间多醒,下午医生开出医嘱:地西泮5mgposos,当晚患者睡眠良好,未使用该药物,该值班护士应在次日上午

A用红笔写“失效”

B用蓝笔写“失效”

C用红笔写“未用”

D用蓝笔写“未用”

E用红笔写“作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本题考查内容为医疗文书书写。该医嘱;属于临时备用医嘱,若过时未执行,则由护士用红笔在该项医嘱栏内写“未用”二字。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65岁。脑梗死入院,意识模糊2天,身体虚弱,生命体征尚平稳,四肢发凉。护士用热水袋为其进行保暖,正确的方法是

A袋内水温为60°C

B热水袋外裹毛巾

C热水袋置于腹部

D热水袋灌水2/3满

E热水袋应直接放于热敷部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用热水袋进行保暖时,成人温度为60〜70℃,昏迷、婴幼儿、老人、循环不良者水温应低于50℃,热水袋内应灌水1/3满,以免压力过大,热水袋应放于需要热敷的部位,热水袋不可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故选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的主要作用为

A使心肌得到充分休息

B使心肌产生“全或无"式收缩

C避免心肌发生强直收缩

D便于窦房结控制心节律

E使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有效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起作用,避免发生强直收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女,35岁,药物流产后3天,高热伴右下腹痛1 天,妇科检查:白带脓性,宫颈举痛,宫体大小如妊娠六周,右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对诊断本病无价值的是

A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

B后穹窿穿剌

C超声

D腹腔镜检

E尿HCG检测

正确答案

E

解析

尿HCG对诊断急性盆腔炎无价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0岁。咽疼、咳嗽、发热,2周后发现尿色红,眼睑水肿,尿量1000ml/24h。 查体:全身皮肤未见皮疹,血压150/100mmHg。 化验:尿蛋白(++),红细胞50〜60/HP,血白蛋白32g/L,血肌酐123μmol/L。上述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过敏性紫瘢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急性肾小管坏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C3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内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发生有心衰时,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

A毛细血管压力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淋巴回流受阻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右心衰竭的病人体循环静脉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全身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毛细血管压增高,有效滤过压增高,使组织液生成过多,所以下肢水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中岛弧东西两侧等深线分布特点的明显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C地所在国家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日本政府鼓励部分企业外迁。试分别说明日本企业迁往中国大陆对中国和日本企业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相同点: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不同点:B 地气候具有较强的海洋性。年降水量更大,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年较差较小。

(2)岛弧以东海域等深线分布密集,岛弧以西海域等深线分布稀疏;岛弧以东海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海沟;岛弧以西海域处于板块内部。

(3)铁路运输。纬度高,冰期长,不利于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 国土辽阔,该国重工业发达,铁路运输适宜大宗笨重货物的长距离运输。

(4)使日本企业接近原料地、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廉价地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日本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中国企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交通运输的不断改善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藏交通和城镇分布图

材料二:

    2010年12月15日,全长3310米的墨脱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墨脱县城)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雪山隧道成功贯通,为素有“高原孤岛”之称的墨脱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墨脱县区域图和基本情况如下:

(1)由材料一可知,西藏的主要城镇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报道,由于墨脱独特的自然条件,这里盛产奇异珍果,而且市场价格不菲。若将一批新鲜珍果由墨脱出发,次日运到北京,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先通过_________运输到拉萨,然后通过_________运输到北京。

(3)拉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古建筑群,整个城区主要沿着狭长的河谷地带分布。拉萨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坚持“城中限高”、“城外限低”(城中指中心城区,城外指中心城区以外的市区)的原则。这样规划的主要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墨脱公路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墨脱公路的即将开通,当地政府利用墨脱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外商发展经济。如果珠三角地区某企业欲到墨脱建一大型高档家具制造厂,试评价其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沿河流(河谷)分布;沿交通干线(公路)分布

(2)公路;航空

(3)保持历史文化风貌(或避免遮挡古建筑的观赏视角);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

(4)自然障碍:地形崎岖,山高谷深;穿越雪山、江河;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气候环境恶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5)有利条件:森林资源丰富,原材料(木材)充足;地价、劳动力成本低;当地政府的政策优惠;不利条件:交通运输不便;离消费市场较远,产品不易长距离运输;工业基础落后,生产协作条件差;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等(答对其中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和海洋运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世界海洋运输的区域集散趋势表(运量比重:%)。

材料2: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航线分布图”。

材料3:下图是“南海区位示意图”。

(l)根据材料1、2,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从以________为中心,向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以________洋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格局。(3分)

(2)根据材料3,南海地处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南海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其原因是什么?(6分)

(3)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亚洲货物运往北美一般采用M航线(如材料2所示)。请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4)分析N国吸引我国制鞋、纺织等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欧美 东亚 太平

(2)亚 大洋 太平 印度

我国是世界工厂和最大资源进口国之一,需进口大量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因此南海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海上生命线”。

(3)M航线属于大圆航线,路程短;M航线受西风带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顺风顺水。

(4)N是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地价;国家政策的支持;N临海,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输出产品。

(1)根据表格资料和图示,可以看出运输格局由以欧美为中心向以东亚为中心转变。太平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新格局的中心。

(2)根据材料3,可以看出南海处于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地位。南海是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必经之路。

(3)该路线符合球面上最短距离的要求,并能充分利用西风带和北太平洋暖流,顺风顺水。

(4)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国家政策、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面的欧洲地图回答(14分)

(1)与丙河对比,甲河的航运条件的优势有哪些?(4分)

(2)尼罗河与甲河相比,其航运价值低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3)乙区域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地带,其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          (2分)。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①冬季无结冰,四季可通航;②流域内经济较发达,人口、城市、工业区集中,客货运量较大。(4分)

(2)流量小,季节变化大(2分)

(3)填空:商品谷物农业(2分)

条件:①纬度相对较低,受大西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光热条件较好;②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有伏尔加河、顿河的河水灌溉(6分)

试题分析:

(1)甲河流经的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所以冬季无结冰期,四季课通航;甲河流经的区域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区域,所以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工业集中。为航运提供了充足的客运和货运条件。

(2)尼罗河流经的主要区域是热带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并且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3)乙是俄罗斯的平原地区,伏尔加河流域。发展的商品谷物农业。

条件:乙地区对于俄罗斯来说,处于纬度较低的区域,并且还会受到大西洋的影响,气温较为温和,降水较为丰富,光热条件较好;地处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附近有伏尔加河,顿河等河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山区交通线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应该以            为主。主要分布在                

                            ,自然原因是                              

(2)山地地区交通线应该尽量           (绕开、接近)居民区,这说明了交通选线

还受                              因素的影响。

(3)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          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             地带,从         (背斜、向斜)部位穿越。

正确答案

(1)公路运输(1分)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1分) 地形较平坦(1分)

(2)接近(1分)  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分布)(1分)

(3)“之”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断层(1分)  背斜(1分)

试题分析:(1)山区地形起伏大,故适宜公路运输,工程量较小。且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2)公路建设主要为了方便沿线的交通运输,故应经过居民点,可增加公路运量,提高经济效益,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布局的影响。(3)山区公路应呈“之”字型延伸,尽量避开陡坡,开挖隧道应尽量避开断层,岩石破碎,工程建设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而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山区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注意隧道建设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下一知识点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