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 共5998题
四棱锥P-ABCD中,AB=AD,∠BAD=60°,CD⊥AD,F,E分别是PA,AD的中点,求证:平面PCD∥平面FEB.
正确答案
证明: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
又因为EF不在平面PCD中,PD⊂平面PCD
所以直线EF∥平面PCD.
因为AB=AD,∠BAD=60°,E是AD的中点,
所以BE⊥AD,
因为CD⊥AD,
所以BE∥CD,
因为BE不在平面PCD中,CD⊂平面PCD
所以直线BE∥平面PCD.
因为EF∩BE=E,
所以平面PCD∥平面FEB.
解析
证明: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
又因为EF不在平面PCD中,PD⊂平面PCD
所以直线EF∥平面PCD.
因为AB=AD,∠BAD=60°,E是AD的中点,
所以BE⊥AD,
因为CD⊥AD,
所以BE∥CD,
因为BE不在平面PCD中,CD⊂平面PCD
所以直线BE∥平面PCD.
因为EF∩BE=E,
所以平面PCD∥平面FEB.
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α分别交线段PA、PB、PC于A1、B1、C1,若PA1:A1A=2:3,则=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图知,∵平面α∥平面ABC,
∴AB∥平面α,
又由平面α∩平面PAB=A1B1,则A1B1∥AB,
∵PA1:A1A=2:3,即PA1:PA=2:5
∴A1B1:AB=2:5
同理得到B1C1:BC=2:5,A1C1:AC=2:5
由于相似三角形得到面积比为相似比的平方,
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m,n平行于同一个平面,故m,n可能相交,可能平行,也可能是异面直线,故A错误;
B、α,β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γ,故α,β 可能相交,可能平行,故B错误;
C、α,β平行与同一条直线m,故α,β 可能相交,可能平行,故C错误;
D、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故D正确.
故选 D.
若a⊆α,b⊆α,a∩b=M,c⊆β,d⊆β,c∩d=N,a∥c,b∥d,求证:α∥β.
正确答案
证明:如图
∵a⊆α,b⊆α,c⊆β,d⊆β,c∩d=N,a∥c,
∴a∥β,b∥β,(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b=M,a⊆α,b⊆α,
∴α∥β(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解析
证明:如图
∵a⊆α,b⊆α,c⊆β,d⊆β,c∩d=N,a∥c,
∴a∥β,b∥β,(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b=M,a⊆α,b⊆α,
∴α∥β(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3,AC=AB=4,PB=PC=BC=5,D、E分别是BC、AC的中点,F为PC上的一点,且PF:FC=3:1.
(1)求证:PA⊥BC;
(2)试在PC上确定一点G,使平面ABG∥平面DEF;
(3)求三棱锥C-DEF的体积与三棱锥P-ABC的体积比.
正确答案
(1)证明:∵PC2=PA2+AC2,PB2=PA2+AB2
∴PA⊥AC,PA⊥AB
∵AC∩AB=A
∴PA⊥平面ABC
∵BC⊂平面ABC
∴PA⊥BC
(2)解:取PC的中点G,连接AG、BG
∵PF:FC=3:1
∴GF=FC
又∵D、E分别为BC、AC的中点
∵AG∥EF,BG∥DF
∵AG∩BG=G,EF∩DF=F
∴平面ABG∥平面DEF;
(3)解:设F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则
∵PF:FC=3:1,PA⊥平面ABC
∴d=PA
∵D、E分别为BC、AC的中点
∴
∴三棱锥C-DEF的体积与三棱锥P-ABC的体积比为1:16.
解析
(1)证明:∵PC2=PA2+AC2,PB2=PA2+AB2
∴PA⊥AC,PA⊥AB
∵AC∩AB=A
∴PA⊥平面ABC
∵BC⊂平面ABC
∴PA⊥BC
(2)解:取PC的中点G,连接AG、BG
∵PF:FC=3:1
∴GF=FC
又∵D、E分别为BC、AC的中点
∵AG∥EF,BG∥DF
∵AG∩BG=G,EF∩DF=F
∴平面ABG∥平面DEF;
(3)解:设F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则
∵PF:FC=3:1,PA⊥平面ABC
∴d=PA
∵D、E分别为BC、AC的中点
∴
∴三棱锥C-DEF的体积与三棱锥P-ABC的体积比为1:16.
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在AA1上,点F在CC1上,G在BB1上,且AE=FC1=B1G=1.H是B1C1的中点.
(1)求证:E,B,F,D1四点共面:
(2)求证:平面A1GH∥平面BED1F.
正确答案
证明:(1)如图:
在DD1上取一点N使得DN=1,
连接CN,EN,则AE=DN=1.CF=ND1=2、
因为CF∥ND1所以四边形CFD1N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1F∥CN.
同理四边形DNEA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N∥AD,且EN=AD,
又BC∥AD,且AD=BC,所以EN∥BC,EN=BC,
所以四边形CNEB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N∥BE,
所以D1F∥BE,
所以E,B,F,D1四点共面;
(2)因为H是B1C1的中点,所以B1H=,
因为B1G=1,所以 =
,
因为 =
,且∠FCB=∠GB1H=90°,
所以△B1HG∽△CBF,
所以∠B1GH=∠CFB=∠FBG,
所以HG∥FB,
由(1)知,A1G∥BE且HG∩A1G=G,FB∩BE=B,
所以平面A1GH∥平面BED1F.
解析
证明:(1)如图:
在DD1上取一点N使得DN=1,
连接CN,EN,则AE=DN=1.CF=ND1=2、
因为CF∥ND1所以四边形CFD1N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1F∥CN.
同理四边形DNEA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N∥AD,且EN=AD,
又BC∥AD,且AD=BC,所以EN∥BC,EN=BC,
所以四边形CNEB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N∥BE,
所以D1F∥BE,
所以E,B,F,D1四点共面;
(2)因为H是B1C1的中点,所以B1H=,
因为B1G=1,所以 =
,
因为 =
,且∠FCB=∠GB1H=90°,
所以△B1HG∽△CBF,
所以∠B1GH=∠CFB=∠FBG,
所以HG∥FB,
由(1)知,A1G∥BE且HG∩A1G=G,FB∩BE=B,
所以平面A1GH∥平面BED1F.
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对于A,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不正确;
对于B,m∥n,m∥α,则n∥α或n⊂α,故B不正确;
对于C,利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可知C正确;
对于D,因为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故D不正确.
故选C.
三棱锥P-ABC中,PC、AC、BC两两垂直,BC=PC=1,AC=2,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
(Ⅰ)证明平面GFE∥平面PCB;
(Ⅱ)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
(Ⅲ)求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角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方法1:
(Ⅰ)证明:因为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
所以EF∥BC,GF∥CP.(1分)
因为EF、GF⊄平面PCB,
所以EF∥平面PCB,GF∥平面PCB.
又EF∩GF=F,
所以平面GFE∥平面PCB.(3分)
(Ⅱ)解:过点C在平面PAC内作CH⊥PA,垂足为H.
连接HB.
因为BC⊥PC,BC⊥AC,且PC∩AC=C,
所以BC⊥平面PAC.
所以HB⊥PA.
所以∠BH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6分)
依条件容易求出CH=.
所以tan∠BHC==
.
所以∠BHC=arctan.
所以二面角B-AP-C的大小是arctan.(8分)
(Ⅲ)解法1:如图,设PB的中点为K,
连接KC,AK,因为△P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KC⊥PB.
又AC⊥PC,AC⊥BC,且PC∩BC=C,
所以AC⊥平面PCB.
所以AK⊥PB.
因为AK∩KC=K,
所以PB⊥平面AKC.
又PB⊂平面PAB,
所以平面AKC⊥平面PAB.
在平面AKC内,过点F作FM⊥AK,垂足为M.
因为平面AKC⊥平面PAB,
所以FM⊥平面PAB.
连接PM,
所以∠MPF是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11分)
容易求出PF=,FM=
.
所以sin∠MPF==
.
所以∠MPF=arcsin.
即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大小是arcsin.(13分)
(Ⅲ)解法2:连接FB,
因为PC⊥BC,PC⊥AC,且BC∩AC=C,
所以PC⊥平面ABC.
即PC是三棱锥P-ABF的高.
依条件知VP-ABF=×PC×(
×AF×BC)
=×1×(
×1×1)=
.
又VF-PAB=×h×S△PAB(其中h是点F到平面PAB的距离)
=×h×(
×
×
)=
×h×
=
h,
所以由=
h解得h=
.(11分)
设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α,
又PF=,
所以sinα==
=
.
所以α=arcsin.
即直线AC与平面PAB所成角大小是arcsin.(13分)
方法2:依条件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所以A(2,0,0),B(0,1,0),P(0,0,1)
(Ⅰ)略(3分)
(Ⅱ)解:显然=(0,1,0)是平面PAC的一
个法向量.
设n=(x,y,z)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2,0,1),
=(-2,1,0),
所以由n•=0,n•
=0解得n=(1,2,2).(6分)
设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θ,
所以cosθ==
.
所以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ccos.(arccos
=arctan
)(8分)
(Ⅲ)解:设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α,
由(Ⅱ)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n=(1,2,2).
又=(-1,0,1),
所以cos(-α)=
=
.(11分)
所以sinα=.
所以α=arcsin.
即直线AC与平面PAB所成角的大小是arcsin.(13分)
解析
解:方法1:
(Ⅰ)证明:因为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
所以EF∥BC,GF∥CP.(1分)
因为EF、GF⊄平面PCB,
所以EF∥平面PCB,GF∥平面PCB.
又EF∩GF=F,
所以平面GFE∥平面PCB.(3分)
(Ⅱ)解:过点C在平面PAC内作CH⊥PA,垂足为H.
连接HB.
因为BC⊥PC,BC⊥AC,且PC∩AC=C,
所以BC⊥平面PAC.
所以HB⊥PA.
所以∠BH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6分)
依条件容易求出CH=.
所以tan∠BHC==
.
所以∠BHC=arctan.
所以二面角B-AP-C的大小是arctan.(8分)
(Ⅲ)解法1:如图,设PB的中点为K,
连接KC,AK,因为△P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KC⊥PB.
又AC⊥PC,AC⊥BC,且PC∩BC=C,
所以AC⊥平面PCB.
所以AK⊥PB.
因为AK∩KC=K,
所以PB⊥平面AKC.
又PB⊂平面PAB,
所以平面AKC⊥平面PAB.
在平面AKC内,过点F作FM⊥AK,垂足为M.
因为平面AKC⊥平面PAB,
所以FM⊥平面PAB.
连接PM,
所以∠MPF是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11分)
容易求出PF=,FM=
.
所以sin∠MPF==
.
所以∠MPF=arcsin.
即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大小是arcsin.(13分)
(Ⅲ)解法2:连接FB,
因为PC⊥BC,PC⊥AC,且BC∩AC=C,
所以PC⊥平面ABC.
即PC是三棱锥P-ABF的高.
依条件知VP-ABF=×PC×(
×AF×BC)
=×1×(
×1×1)=
.
又VF-PAB=×h×S△PAB(其中h是点F到平面PAB的距离)
=×h×(
×
×
)=
×h×
=
h,
所以由=
h解得h=
.(11分)
设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α,
又PF=,
所以sinα==
=
.
所以α=arcsin.
即直线AC与平面PAB所成角大小是arcsin.(13分)
方法2:依条件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所以A(2,0,0),B(0,1,0),P(0,0,1)
(Ⅰ)略(3分)
(Ⅱ)解:显然=(0,1,0)是平面PAC的一
个法向量.
设n=(x,y,z)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2,0,1),
=(-2,1,0),
所以由n•=0,n•
=0解得n=(1,2,2).(6分)
设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θ,
所以cosθ==
.
所以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ccos.(arccos
=arctan
)(8分)
(Ⅲ)解:设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α,
由(Ⅱ)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n=(1,2,2).
又=(-1,0,1),
所以cos(-α)=
=
.(11分)
所以sinα=.
所以α=arcsin.
即直线AC与平面PAB所成角的大小是arcsin.(13分)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E、F分别是CC1、BB1的中点,求证:平面DEB1∥平面ACF.
正确答案
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C1、BB1的中点,
∴EB1∥CF,而EB1⊄平面ACF,CF⊂平面ACF,
∴EB1∥平面ACF;
又DEAF,同理可得,DE∥平面ACF;
DE∩B1E=E,EB1⊂平面B1ED,DE⊂平面B1ED,
∴平面DEB1∥平面ACF(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解析
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C1、BB1的中点,
∴EB1∥CF,而EB1⊄平面ACF,CF⊂平面ACF,
∴EB1∥平面ACF;
又DEAF,同理可得,DE∥平面ACF;
DE∩B1E=E,EB1⊂平面B1ED,DE⊂平面B1ED,
∴平面DEB1∥平面ACF(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下,可判定α∥β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对于A,当α∩β=a,l∥m∥a时,不能推出α∥β;
对于B,当α∩β=a,且在α内同侧有两点,另一侧一个点,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时,不能推出α∥β;
对于C,当l与m平行时,不能推出α∥β;
对于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α内存在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平行,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可得α∥β,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