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共28题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
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一世界大战的中心在欧洲,中国远离战场,仅仅派遣劳工赴欧洲,是配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牵制着主要的日军。
(2)一战后,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二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关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
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
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942年4月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
材料三: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材料四: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
(1)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说明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是什么态度。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的说法哪个符合材料一的精神,哪一说法不符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战略意图:减轻苏联的压力,沉重打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态度:拖延甚至拒绝。目的:在于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互相削弱以有利于英国。
(3)罗斯福、斯大林的主张符合材料一的精神,丘吉尔的主张则不符合。因为前者的主张符合《联合国家宣言》中所规定的共同反对纳粹暴政,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原则,后者拒绝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违反了这个原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