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级经济法总论
- 共1091题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是否属于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美国某软件公司控告印度某软件公司侵权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
B.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与荷兰某海运公司约定由海运公司在指定港口装货运至指定港口而发生的有关法律关系属于国际经济法调整的范畴,而不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
C.我国某大型国有企业为完成股份制的改造,通过政府接受某国际组织的大额贷款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不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
D.巴西船舶“可赛号”与澳大利亚船舶“海神号”在公海相撞,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随后“可赛号”停泊在我国大连港口并向大连海事法院提起诉讼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
[解析] 国际私法调整的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三要素中,至少有一个因素与国外有联系。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简称《民通意见》)第178条对“涉外民事关系”作如下解释: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A项属于双方当事人都属于外国当事人的情况,所以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可见A项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应排除。
B项实际上是我国当事人与外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合同关系,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而不是国际经济法调整的范畴,所以B项中的判断是错误的,为应选项。
C项中虽然具有国际因素,但是该法律关系属于政府的借贷行为,不是民事关系,因而不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可见C项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应排除。
D项中,两外国籍船只在公海相撞,虽然后果严重,但仍属于民事侵权,同时由于双方当事人均为外国当事人,所以也属于国际私法调整的范畴,D项中的判断也是正确的,也应该排除。
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部门的有( )。
A.《立法法》
B.《行政强制法》
C.《个人所得税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我国的法律部门划分。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管理主体、行政程序、行政行为、行政监督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立法法》属于宪法部门,《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经济法部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
经济法是调整现代国家在什么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A.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
B.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C.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D.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一份FOB合同,货物已经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卖方取得相应的装运单据。但是由于船舶本身的问题,刚开出港口不到一天时间就触礁沉没,买方以货物已经全部灭失为由拒绝付款。根据上述情况,卖方有没有权利凭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
A.买方应当付款
B.买方可以不付款
C.这份FOB合同无效
D.卖方不能要求买方付款,只能向承运人要求赔偿
正确答案
A
解析
理由:本题中考查的是FOB术语下的标的物风险的转移时间。在FOB项下,卖方应当在指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按照该港的习惯方式,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只上。货物的风险自装运港船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买方需要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和费用。复习国际经济法时候,应当注意,风险转移与所有权转移是有区别的。我国《合同法》规定,标的物的风险责任由其所有人承担,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一般又在交付后转移。但是,在国际贸易术语当中所有权的拥有应当以提单的持有为凭,谁持有提单谁就拥有所有权。而货物风险的负担却不是以谁拥有所有权为凭,也就是说,并非谁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谁就承担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经济法主体中,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资格的取得,主要依据( )。
A.宪法
B.立法法
C.民商法
D.组织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资格的取得主要依据传统民商法。
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B.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
C.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D.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凡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法就构成一个法系,因而法系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有三个。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和其他国家的法。选项C仅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分类,是不完全的,所以不正确。选项A、B、D正确。
在经济法课上,小明向老师提出几个观点,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______
A.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转让方必须先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B.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有期限限制
C.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能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或出租
D.以营利为目的出租划拨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应当将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国家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0条第1款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根据规定,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A当选。该法第23条第2款规定:“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B项应选。该法第48条第2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C项应选。该法第56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房屋所有权人将以划拨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应当将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国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D项正确不应选。
下列属于经济权利的是( )。
A.国家财产权
B.经济管理权
C.企业经营权
D.市场执法权
E.公民财产分配权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经济权利具体包括: (1)财产所有权。这里主要指的是国家财产所有权。 (2)经济管理权。主要指国家在宏观经济方面实施综合调控、经济监督的权利,此外也包括市场执法权。至于微观经济领域中企业的管理权,属于企业内部事务处置权,是其自主行使的权利,国家和法律一般不应多加干预。 (3)经营权。经营权是企业以财产的和非财产的手段进行营利性活动的权利。 (4)分配权。指经济法主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有取得自己应得份额的权利。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 )。
A.某市财政局
B.某研究院
C.某公司的子公司
D.公民陈某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是()
A.经济法
B.宪法
C.诉讼法
D.民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
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称为( )。
A.计划经济
B.宏观经济
C.微观经济
D.国民经济
正确答案
C
解析
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大范围的总体经济法,即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是( )。
A.任意取得
B.委托取得
C.授权取得
D.法定取得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经济法主体资格是通过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包括( )等。
A.《保险法》、《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B.《建筑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C.《公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D.《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我国《合同法》,债权人自撤销事由发生之日起( )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A.1
B.2
C.3
D.5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 第五章经济法律法规第二节合同法、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思路] 《合同法》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也归于消灭。 [易错] 本题易错选项为选项B。考生可能该时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时间混淆了。 [拓展]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及其特征,构成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