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
- 共178题
2.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1,与俄罗期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8.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
(2) 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 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了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
(2)2010
(3)1986;1990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正确答案
(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机械增长
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 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7.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如下图所示,当人口红利期达最大值时,0—14岁人口比重是15%,15—64岁人口比重是75%,65岁以上人口比重是10%,所以老年抚养比是10%∕75%=13.3%,少儿抚养比是15%∕75%=20%,与选项A最接近,故A正确。
知识点
8.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正确答案
解析
延长人口红利期即在一定时间内提高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单独”二胎政策会在15年后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适当延长人口红利期,故B正确。
知识点
7.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如下图所示,当人口红利期达最大值时,0—14岁人口比重是15%,15—64岁人口比重是75%,65岁以上人口比重是10%,所以老年抚养比是10%∕75%=13.3%,少儿抚养比是15%∕75%=20%,与选项A最接近,故A正确。
知识点
8.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正确答案
解析
延长人口红利期即在一定时间内提高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单独”二胎政策会在15年后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适当延长人口红利期,故B正确。
知识点
8.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正确答案
解析
延长人口红利期即在一定时间内提高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单独”二胎政策会在15年后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适当延长人口红利期,故B正确。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